只见他眉头紧锁,重重地叹了口气,神色凝重的说道:“天呐!怎会走到如此境地?朕竟不知百姓生活如此艰难,看来是朕想的简单了!”
“朕原以为给他们些银钱,可以鼓励他们多多生育繁衍后代,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同时我朝人口也会增长,没想到银钱会让他们变得懒惰,朕此举乃是在自断根基呀!”
见皇帝脸上闪露愁容,公孙蓝瑶急忙开口安慰道:“陛下乃是好意,只是无人能够预料到他们会被银钱腐蚀,要怪就只能怪他们懒惰,不求上进。”
秦狄摇摇头,重重叹了口气,苦笑道:“此事怪朕考虑不周,不能全怪百姓。看来朕得重新调整政策了,人口增长固然重要,却不能靠补助银钱,还需让他们明白,自力更生才是生存之道。至于那些因补助变得懒惰之人,要引导他们回归农田,可采取奖励耕种的方式。”
公孙歆玥和公孙蓝瑶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震惊。这连半盏茶的时间都没到,皇帝竟然这么快就有了主意。至于这个法子有没有效果暂且不提,能够在转眼间的时间内不假思索便想出对策,已是非常难得。
“臣妾刚刚说完您便想出了对策,陛下真乃神人也!”公孙歆玥毫不吝啬的给出了她对皇帝的夸赞,美眸中尽是仰慕之情。
“陛下本就是神人,天神之子,所以才称之为天子,对吧陛下!”蓝瑶在一旁附和着。
听到姊妹二人的话,秦狄稍显沉重的心情也舒缓了些,算是得到了些安慰。
凝重的脸上闪露出了一丝笑意:“你们就莫要夸朕了。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将这些政策完善并推行下去。朕打算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奖励耕种之策,你们以为如何。”
公孙歆玥闻言,急忙开口道:“陛下,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稳的重大决策!如此重要之事,还需您与朝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议,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我和蓝瑶身为妇道人家,才疏学浅,实在不敢妄言参与关系国家安稳的大事。”
秦狄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似乎并不在意公孙歆玥的拒绝。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打趣道:“呵呵,若是说别人见识短浅,朕或许还会相信。曾经的门阀家主说自己见识短浅,你觉得朕会相信吗?你这可是在欺君呦!”
他的言语中并无责怪之意,只是单纯的打趣调侃。但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这又是在皇宫内,君无戏言这句话,不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
故而公孙歆玥不敢放肆,急忙赶紧跪倒在地,开口解释道:“陛下息怒,臣妾绝无欺君之意!与陛下的远虑相比,臣妾的见识确实如同萤火之光,怎敢与陛下的皓月之辉相提并论呢!”
“爱妃这是作甚,快快平身!”秦狄见她如此惶恐,急忙摆了摆手,示意她起身,随后说道:“此处并无旁人,你们不必将朕当作皇帝,把朕看作是你们的夫君便好,就像寻常百姓家一样,闲谈之时谈天说地,不必拘谨。”
“臣妾遵旨。”
公孙歆玥缓缓起身,心中却仍是有些担忧,上官云锦可还在冷宫里住着呢!
“不瞒你们说,朕也是真心想听听你们的见解。如今朝堂之上,朕只要开口,大臣们多一半都会支持,朕也想听听不同的声音。”
公孙蓝瑶与皇帝接触的时间更多一些,当初她曾随皇帝平定南疆,对皇帝更为了解,也更为亲近一些。
所以听到皇帝询问,不等歆玥开口,她率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如今我朝四处征战,依臣妾之见,粮食是最为重要的东西,甚至比铠甲兵刃都要重要。若是将士们没有饭吃,身上的铠甲和手中兵刃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累赘!所以臣妾以为陛下方才说的政令可行,既能解决当下百姓懒惰的困境,又能为我朝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秦狄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许:“继续说。”
得到皇帝的鼓励,蓝瑶索性就将心中的想法全都说了出来。言简意赅,就是支持皇帝政令。
随后公孙歆玥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顾虑。她的想法相对而言更现实一些,因为她不仅是曾经的门阀家主,还是一个生意人。
“陛下政令完善后实施自是没有问题,但臣妾以为,不必寻找部分地区作为试点。在臣妾看来,陛下的政令若想获得成效,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方可看到。今年秋收已过,各州府正在征收赋税,故此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在各地多多建立粮仓,已备不时之需。”
“另外军队粮草供应也需重新规划,各地粮商更要好好整治一番,不能让他们哄抬价格,粮价会直接影响到百姓生活。只有兵强将勇,百姓安居乐业,如此国家方能长治久安。臣妾拙见,对与不对望陛下海涵。”
秦狄稍加思索,而后浮现笑意,开口道:“这可不是什么拙见,依朕看,你们说的很有道理。不仅如此,有些地方倒也提醒了朕。”
杨公公迈着碎步,从延禧殿内走了过来,在皇帝身后不远处止步,开口道:“陛下,福王殿下得知您醒来,前来探望。”
闻言,秦狄轻拍大腿,道:“呦,朕前几日是不是说要让他近日成婚?这事耽误了吧!”
“陛下,并未耽误。光禄寺选定的吉日就是明日,您醒来的正是时候。”听到皇帝询问,杨公公急忙作出回答。
光禄寺的那些大人们不是傻子,一个个可都是精明得很,自然不会傻到只挑选一个日子。亲王大婚虽然比不上皇帝的婚礼那么隆重,但在他们眼中,这也是一件关乎到皇家颜面的大事!所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通常会选定三个吉日,这样即使其中一个日子出了点什么意外,也还有其他的备选日期可以用。谁也说不准会不会突然发生什么状况,多准备几个方案总是好的。
事实证明,光禄寺的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之前选定的第一个吉日,皇帝已在昏睡中度过,明日便是他们选定的第二个吉日。
“宣他进来。”
秦狄话音落下不久,只听延禧殿内传来福王急切的呼喊声。
声音越来越近,伴随着他的声音,秦狄与两位娘娘纷纷看了过去,就见福王大步流星的穿过延禧殿,朝着后面的楼台而来。
“皇兄,臣弟听说您醒了,急忙就连看望皇兄,皇......”
看到有两位娘娘在场,秦福的呼声戛然而止,脚步也变得沉稳许多。快速整理了一下衣服,微微低头,迈步来到皇帝近前,跪倒在地,大礼参拜。
“臣弟秦福,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狄看着他,嘴角闪过淡淡笑意:“平身吧。”
“谢陛下。”
秦福缓缓站起身来,然后再次深深地躬身施礼,用恭敬而沉稳的声音说道:“臣弟秦福,拜见二位娘娘,给娘娘请安。”
公孙歆玥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福王快快请起,不必如此多礼。明日便是福王的大婚之日,这可是件大喜事,本宫在此先恭喜福王啦。”
一旁的蓝瑶也随声附和道:“是啊,明日大婚,福王可都准备好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跟本宫说,都是自家人,可千万别客气。”
秦福赶忙谢道:“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多谢二位娘娘,臣弟惶恐。”
言罢,他的目光转向皇帝,脸上流露出关切之意,轻声问道:“皇兄,您的龙体恢复得如何了?臣弟听闻您醒了过来,便未等召见冒昧入宫。”
秦狄见状,微微一笑,眼中透露出对弟弟的关爱之情,缓缓说道:“无妨,朕的身体已无大碍,明日还要参加你的大婚呢。成婚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万万不可马虎。婚后你更要肩负起一个丈夫的责任,你那暴躁的性子,也得学着收敛一下了。”
秦福满脸诚恳道:“皇兄教诲,臣弟铭记在心。皇兄龙体若是不适,明日也可不必参加臣弟成婚。臣弟的婚事在皇兄龙体面前,不值一提。”
“你瞧,朕刚刚才说过,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你是朕最小的弟弟,你的大事朕岂能不去见状。”秦狄只是单纯的调侃,随后继续叮嘱道:“成婚后,你便要学会独当一面了,朕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臣弟定不负皇兄期望。”秦福重重地点头,随后迟疑两秒,继续说道:“皇兄,那臣弟成婚之后即刻前往契丹如何?”
闻言,秦狄白了他一眼,道: “刚成婚就要走?你也太心急了。怎么,是一刻也不想在京都待了?”
“皇兄,臣弟是担忧契丹局势,想早点奔赴前线。”秦福不假思索的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秦狄没好气地说道,“你成婚后先安心在京城待上两日,陪陪新王妃,过过安稳的夫妻生活。哪有刚刚成婚就奔赴前线的道理,契丹之战并非是我朝之战,不急于这一时,朕自有安排。”
“臣弟听皇兄的安排。”秦福虽这样说,但语气中明显可以听出内心的失落。
秦狄看他这副小孩模样,不禁笑了起来,示意他落座,而后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心意朕明白,但此事急不得。你刚成婚,就扔下王妃去契丹,传出去会让人说朕这个当兄长的不近人情。而且你此去契丹,危险重重,朕也不放心。等过段时间,李将军传回消息后,朕定会安排你前往契丹。”
秦福听了皇兄这番话,心中的失落稍稍减轻,他再次躬身道:“是臣弟心急考虑不周,谨遵皇兄教诲。”
兄弟两人又闲谈了几句明日成婚之事,这时,杨公公又匆匆赶来。
“陛下,魏丞相与陈丞相前来探望,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呵呵,今日朕的延禧殿倒是热闹起来了,宣。”
“喏。”
皇帝旨意下达,杨公公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魏丞相与陈丞相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殿内,看到皇帝的确苏醒且气色似乎还不错,两人暗暗松了口气。止步后,分别向皇帝和两位娘娘行礼问安。
“两位丞相前来探望,朕甚是欣慰。来人,赐坐。”秦狄示意两人落座。
两人谢恩后,只见魏丞相拱手道:“陛下龙体初愈,臣等牵挂于心,特来问候。”
陈丞相也跟着说道:“陛下龙体康健乃我朝之幸,臣子们都想来探望陛下,考虑到陛下可能需要好生歇息,便被臣与魏相挡了回去。”
秦狄微微颔首,随后对二人说道:“两位丞相为国事操劳,也要多注意身体。朕已无大碍,告诉他们不必为朕担忧。福王明日大婚,朕也盼着这喜事能为我朝带来更多祥瑞,届时满朝文武若是得闲,都可去喝杯喜酒。”
魏丞:“此等喜事,臣等求之不得。陛下今日苏醒,福王明日大婚,这可是双喜临门,明日臣定要多喝两杯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