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温柔地洒在林夏的病床上。她悠悠转醒,第一眼便下意识看向病房角落。
那团光影比昨晚又清晰了些,虽仍朦胧,却能隐约辨出一个近似人形的轮廓,正安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守了她一夜。林夏心头一暖,尝试着像昨晚那样,将精神力向“鬼”的方向延伸。
这一次,精神力的流淌比昨晚更加顺畅,几乎是刚一“发力”,就与“鬼”的气息紧密地缠绕在了一起。紧接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感觉席卷了林夏——她的视野,仿佛被拓宽了。
她“看”到了病房门口护士站里,护士正低头记录着什么;“看”到了走廊尽头,清洁工阿姨拖着拖把缓慢移动;甚至“看”到了楼下花园里,几只小鸟在枝头蹦跳鸣叫。这些画面并非通过眼睛捕捉,更像是一种直接的“意识投影”,而这投影的视角,明显来自于“鬼”所处的位置,或者说,是它们共享的视角。
林夏又惊又喜,她尝试着“集中精神”,视野便又缩回了病房内,重新聚焦在那团光影上。“是你在‘给’我看这些吗?”她在心里默默问道,同时也将自己此刻的惊讶与喜悦,通过精神联结传递过去。
光影轻轻晃动,传递来的情绪是“肯定”与“好奇”,像是在说,它也刚发现能这样做,正和林夏一起探索这份新的“共享”能力。
“太神奇了。”林夏忍不住低声感叹。她想起陈默昨晚说的“共享部分感知”,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了。
这时,病房门被敲响,苏哲端着早餐走了进来,“林夏,醒啦?快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你念叨了好久的那家店的灌汤包。”
林夏应了一声,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又“飘”了出去,通过与“鬼”共享的视角,“看”到苏哲是如何穿过走廊,和迎面走来的护士点头问好,最后才推开病房门。这一系列画面,生动又鲜活,让她觉得苏哲仿佛就在自己眼前做着这一切,而不是只听到他的声音。
苏哲将早餐放在床头柜上,注意到林夏眼神有些异样,好奇地问:“怎么了?不舒服吗?”
“没有,”林夏摇摇头,收回视野,看向苏哲,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就是觉得……很有趣。”她没打算现在就告诉苏哲关于共享视界的事,一是不知该如何解释,二是想先和“鬼”多摸索摸索。
吃过早餐,林夏靠在床头,继续和“鬼”试验这份新能力。她“指挥”着共享视野,去“看”窗外的天空,“看”远处的高楼,甚至“看”医院后院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每一次“移动”视野,都能感受到“鬼”传递来的、同样带着好奇与兴奋的情绪,仿佛两个孩子在共同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期间,陈默又来了一趟,带来了更多关于“共生体”的资料。林夏一边听陈默讲解,一边悄悄用共享视野“观察”陈默。她能“看到”陈默说话时,眉头偶尔会不自觉地微蹙,似乎在为某些文献里的模糊记载而苦恼;也能“看到”他提到关键信息时,眼中闪烁的亮光。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是她以前面对面都未必能捕捉得如此清晰的。
“陈默,”林夏忽然开口,“你有没有觉得,我们之前对‘共生’的理解,可能太片面了?”
陈默愣了一下,随即来了兴致,“哦?你有什么想法?”
林夏组织了一下语言,斟酌着说:“我觉得,‘共生’不仅仅是能量上的相互滋养,或许……还有感知、情绪上的共享与共鸣。就像……就像两个人能一起看到、感受到同样的东西。”她没有说透,只是模糊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陈默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有道理,文献里确实有提到过‘精神共鸣’的说法,但都很隐晦,没有具体案例。林夏,你能有这样的感觉,说不定能帮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种关系。”
林夏点点头,心里却更确定了。她和“鬼”之间,这份共享的视界,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傍晚,苏哲陪林夏在病房里简单活动了一下身体。林夏再次开启共享视野,这一次,她不再是单纯地“看”,而是尝试着将自己的情绪,通过精神联结,更主动地传递给“鬼”。
她“分享”了吃到美味灌汤包时的满足感,“鬼”的气息便微微雀跃;她“分享”了看到苏哲为自己忙前忙后时的温暖,“鬼”的气息也变得柔和;她甚至“分享”了对未来的一丝迷茫,“鬼”的气息则轻轻“包裹”过来,传递出安抚的意味。
林夏闭上眼,感受着与“鬼”之间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丰富的联结。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属于她和“鬼”的、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共生之旅,才刚刚踏上新的征程。而这份共享的视界,无疑为这段旅程,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