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里面若有若无的交谈声。
陈默独自走在空旷的走廊里,脚步声被厚重的地毯吸走,显得有些寂寞。窗外,风声呼啸,吹得老旧的窗框发出轻微的颤音,像某种不知疲倦的低语。
魏建民最后那句话,在风声里盘旋不散。
“风大,才好放风筝。”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天气评述。在官场这片无形的江湖里,每一句看似闲谈的话,都可能是一部需要破解的密电码。
风筝是什么?是政绩,是项目,是能让他一飞冲天的东西。
风是什么?是G省这盘根错节的困难,是马国梁他们嘴里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省渴望发展的汹涌民意。
魏建民的意思是,不要顶着风走,要借着风势。把那些人人畏惧的阻力,变成托举自己上升的动力。
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提醒他,在这片土地上,光有屠龙的勇气还不够,更要有御风的技巧。
回到招待所,房间里还维持着他早晨离开时的样子。地上那堆摊开的卷宗,像一片沉默的坟场,埋葬着G省过去几十年的失败与挣扎。
常委会上的那一幕幕,在陈默脑海中反复回放。
马国梁的三个问题,看似招招致命,拳拳到肉。没钱,没人,没法担责。这“三无”的困境,就像三座大山,足以压垮任何一个初来乍到的理想主义者。
陈默很清楚,马国梁不是在和他辩论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在宣布一种统治。这片土地上的所有资源,包括“困难”的解释权,都牢牢掌握在他们本土派的手中。他想按部就班地做事,就必须先从他们手里乞讨资源,也就等于把自己的脖子,送到了对方的刀下。
他以退为进,要到了自由行动的权力,但这只是第一步。他不能真的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田间地头乱转。他需要一个支点,一个能让魏建民看到希望、让马国梁无话可说、能撬动整个G省铁板的支点。
他盘腿坐在地上,闭上了眼睛。
脑海中,那幅宏大的社稷沙盘,缓缓浮现。
整个G省的版图,如同一张巨大的、褶皱的黄褐色兽皮,铺展在他的意识深处。无数条微弱、混乱的气运丝线在其中流动,时而纠缠,时而断裂,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整片土地上空,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代表着贫瘠与停滞的土黄色雾气。
陈默心念一动,开始进行推演。
他将自己在常委会上提出的那个方案——“成立资产潜力综合调研小组”,作为一个变量,输入沙盘。
沙盘之上,代表他自身的那一小股微弱的金光,分化出一缕,试图去梳理周围那些混乱的气运丝线。然而,这缕金光刚一接触到那片土黄色的雾气,就像一滴水落入了滚油,瞬间被蒸发,没有激起任何波澜。周围那些代表着本土势力的、更加厚重的土黄色气团,甚至连动都未动一下。
推演结果冰冷地呈现:此路不通。强行推行,只会耗尽自己的能量,最终被这片土地的惯性所吞噬。
他又将目标锁定在“红崖山水库”。
沙盘的视角迅速拉近,那片区域的气运,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暗红色,其中夹杂着大量黑色的、代表着仇怨与绝望的丝线,纠结成一个巨大的、不断蠕动的脓包。
陈默模拟投入资源去解决移民问题。只见代表着“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几缕金光注入其中,非但没有让脓包消散,反而像是给它注入了养分。那暗红与黑色的气运瞬间暴涨,反过来死死缠住他的金光,疯狂地吸食着。而周围,马国梁、常胜利等人的气运光团,只是冷漠地旁观,甚至隐隐形成包围之势,切断了他所有可能的支援。
这是一个陷阱。一个用民生苦难包装起来的、专门用来消耗外来者的政治陷阱。谁碰谁死。
陈默立刻中止了推演。
他明白了。在G省,他不能再用过去那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寻找突破口。因为在这里,所有摆在明面上的“问题”,都是“地头蛇”们精心构筑的堡垒和陷阱。
他要做的,不是去攻坚,而是去挖掘。
他必须转换思路,不再盯着那些黑色的“仇怨”和灰色的“衰败”,而是去寻找这片荒漠之下,是否还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机”。
陈默调整了社稷沙盘的扫描模式,将指令从“寻找问题”切换为“寻找潜力”。他设定了几个关键词:被遗忘、高投入、技术密集、气运休眠。
沙盘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运转。它不再关注那些气运混乱和衰败的区域,而是像一台最精密的探地雷达,开始扫描整片土黄色大地之下,那些被掩盖的、与众不同的气运信号。
大片的区域被扫过,结果都是一片死寂的土黄。
就在陈默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沙盘的西北角,一片被标记为“西口市戈壁区”的无人地带,忽然闪烁起几点微弱的光芒。
那光芒很奇特,不是代表财富和生机的金色,也不是代表权力的红色,而是一种冷冽的、仿佛金属在黑暗中折射出的银白色。它们如同沉睡在深海中的珍珠,光芒内敛,却自成一体,没有被周围的土黄色所同化。
陈默心中一动,立刻将视角聚焦过去。
一行行数据,在沙盘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区域名称:西口市三线建设军工基地遗址群】
【当前状态:废弃】
【气运特征:庚金之气,沉睡。蕴含大量技术、工业、人才残余气运,因时代变迁而被封锁,处于休眠状态。】
【沙盘评级:极具开发潜力的“沉睡宝藏”。】
陈默的呼吸,有那么一瞬间的停滞。
三线建设!
那是一个特殊的、充满激情与奉献的年代。国家不计成本,将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设备,从中东部的大城市,秘密迁移到西部山区的深处,建立起一个个独立的工业王国。
他立刻在那堆积如山的卷宗里翻找起来。很快,他找到了几份关于“西口市十几个国有企业破产”的报告。在官方文件里,这些基地只是一个个冰冷的破产编号,是需要甩掉的包袱,是数万嗷嗷待哺的下岗职工。
但在社稷沙盘的“x光”之下,这些所谓的“包袱”,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
陈默将手指点在那些银白色的光点上。
【红星机械厂(代号791):曾为我国第一代主战坦克提供传动系统,拥有全套德制精密锻压设备,已封存。】
【东方仪器厂(代号503):曾负责研发航空陀螺仪,拥有西北地区唯一的超净恒温实验室,已废弃。】
【长征化工厂(代号221):曾生产高能火箭燃料,拥有一批全国顶尖的化工专家,大部分已退休,仍居住在厂区家属院。】
……
一个个曾经如雷贯耳的名字,一段段尘封的辉煌历史,在沙盘上一一浮现。
陈默的心跳,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
他终于明白,自己找到了什么。
这不是一堆破铜烂铁,这是一条沉睡的工业巨龙!它的筋骨(厂房设备)尚在,它的龙血(技术工人)未凉,只是它的龙魂(核心技术与领军人物)已经散去。
马国梁他们只看到了下岗职工的麻烦,只看到了需要填补的财政窟窿。他们要么是没能力,要么是根本不愿意去看见,在这片废墟之下,埋藏着多么惊人的财富!
这就是他的“风筝”!
一个一旦飞上天,光芒足以照亮整个G省,让所有质疑者都闭嘴的超级风筝!
盘活这个基地,G省的工业将直接从“牛车时代”跨越到“高铁时代”,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届时,带来的将是海量的就业、巨额的税收和无可辩驳的政绩。
在这样的成果面前,马国梁的“三无”困境,将变得不堪一击。
然而,兴奋过后,陈默迅速冷静下来。
社稷沙盘随即显示出这个宏大计划所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最核心的挑战。
【挑战任务:唤醒龙魂】
【任务描述:军工基地虽筋骨尚在,但其灵魂——核心技术体系与领军人物,已随时代变迁而凋零。强行启动,只会导致技术断代,资源错配,最终失败。】
【破局关键:必须寻找到一位能整合所有军工技术、镇得住所有老专家、并具备将“军用技术”转化为“民用市场”视野的“军工之魂”。】
沙盘上,那片银白色的光点虽然诱人,但在其核心区域,却是一片代表着“灵魂缺失”的黑暗空洞。
陈默看着那片空洞,陷入了沉思。
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位“军工之魂”?
当年的那些国宝级专家,要么早已被调回京城,要么年事已高,甚至已经不在人世。想在G省这片土地上,从零开始,找到一个能担当此任的擎天巨擘,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才是他真正的、第一个挑战。
陈默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了窗户。
夜风夹杂着沙粒,吹在他的脸上,有些疼。
他看着远处地平线上,那最后一点即将被黑暗吞噬的晚霞,眼中却没有丝毫的迷茫。
他从口袋里,拿出了那支秦雪送的钢笔,在手心里轻轻转动着。笔身冰凉,却仿佛有一股力量,从指尖传递到他的心里。
大海捞针又如何?
他有社稷沙盘。
只要那根“针”还在这片土地上,哪怕它埋在最深的黄沙之下,他也一定能把它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