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的夜色,被零星的枪声打破。复国军的士兵们借着月光,继续清理城内的残敌。经过一整天的巷战,清军的有组织抵抗已基本瓦解,只剩下少量残兵躲在城西北角的城隍庙和几处坚固的民房里,做着最后的挣扎。
赵罗在李锐、张铁等人的陪同下,沿着街道巡视。街道上,士兵们正在清理尸体和瓦砾,医护兵们在为受伤的士兵和百姓包扎伤口,百姓们则自发地为士兵们端茶送水,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味,却也透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安宁。
“大都督,城西北角的城隍庙还有约两百名清军残敌,负隅顽抗,咱们的士兵进攻了几次,都因为地形狭窄,伤亡不小。” 李锐汇报。赵罗点点头:“传令下去,暂缓进攻,围而不打。他们已是瓮中之鳖,天亮后再清理不迟,尽量减少伤亡。”
深夜,城隍庙内的清军残兵们,看着外面层层包围的复国军,心里充满了绝望。他们已经断粮断水,士气低落,不少人开始偷偷哭泣。一名清军士兵小声说:“将军,咱们投降吧,再抵抗下去也是死。” 守将沉默了许久,最终叹了口气:“罢了,投降吧,至少能保住弟兄们的性命。”
天亮时分,城隍庙的清军残兵打开大门,举着武器,向复国军投降。至此,徐州城内的所有抵抗,全部平息。
复国军士兵们开始全面清理战场。他们将阵亡将士的尸体抬到城外的空地上,用白布包裹好,准备掩埋;对投降的清军士兵,进行登记造册,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愿意加入复国军的进行单独训练;同时,安抚城内百姓,分发粮食和药品,帮助他们修复破损的房屋。
王小六跟着班组的弟兄们,来到城外的阵亡将士墓地。这里已经挖好了一排排深坑,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战友的尸体放入坑中,填土掩埋,每个坟墓前都插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将士们的姓名和籍贯。王小六看着一座坟墓上的名字,那是兖州之战后补充来的新兵,才十五岁,昨天巷战中为了掩护他,被清军的子弹击中,牺牲了。
“小兄弟,安息吧,徐州拿下了,你可以瞑目了。” 王小六对着坟墓深深鞠躬,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身边的战友们也纷纷鞠躬,墓地周围一片肃穆。
徐州府衙内,赵罗坐在正堂,看着眼前的捷报:此战,复国军伤亡两千三百余人,其中阵亡八百余人;清军被俘一万五千余人,阵亡五千余人,守将图尔格被生擒,徐州城彻底收复。
“传我命令,” 赵罗语气沉稳,“第一,厚葬阵亡将士,抚恤家属;第二,任命张铁为徐州守将,负责城防和城内治理;第三,休整十天,补充兵力和物资;第四,向天下发布捷报,宣告徐州收复,鼓舞民心。”
将领们齐声应道,转身去执行命令。赵罗走到府衙的庭院里,看着外面的阳光,心里充满了感慨。徐州之战,虽然艰苦,但最终还是拿下了。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民心的胜利。收复徐州,标志着复国军的北伐事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城内的百姓们,得知徐州彻底收复,纷纷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胜利。他们拿出家里的好酒好菜,送到复国军的营地,感谢复国军解放了徐州,让他们摆脱了清军的压迫。王德发带着抗清义民,来到府衙,向赵罗献上锦旗:“复国军仁义之师,救民于水火。”
赵罗接过锦旗,对着百姓们深深鞠躬:“这是全体将士和百姓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复国军的使命,就是驱逐鞑虏,收复中原,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们会继续前进,拿下更多的城池,直到把清军赶出中原!”
百姓们齐声欢呼,声音震耳欲聋。王小六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充满了自豪。他想起了兖州之战牺牲的战友,想起了徐州巷战中倒下的弟兄,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的鲜血,换来了徐州的解放,换来了百姓的安宁。
十天后,徐州城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运河上的商船往来不绝,街道上的店铺重新开张,百姓们安居乐业。复国军的士兵们也完成了休整,补充了新的兵力和物资,士气高昂。赵罗站在徐州城的城墙上,望着北方的天空,眼神坚定。下一个目标,就是济南。北伐的脚步,不会停止,复国军将带着牺牲战友的遗愿,带着天下百姓的期盼,继续前进,直到实现收复中原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