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城的晨光,带着淡淡的硝烟味,洒在刚被清理过的街道上。复国军的士兵们分成数十个小队,正在逐街逐巷肃清残余的清军。经过一夜的休整,他们的眼神依旧带着疲惫,却多了几分占领后的警惕,清军残部并未完全肃清,部分顽固分子躲在阁楼、地窖甚至城隍庙的暗格里,随时可能发起偷袭。
王小六带着班组的弟兄,来到城东北角的居民区。这里的房屋密集,巷道狭窄,是清军残敌最可能藏匿的地方。“挨家挨户排查,敲门后无人应答的,先喊话劝降,拒不出来的再强行进入。” 王小六下令,他的声音低沉,经历了徐州巷战的残酷,他深知谨慎的重要性。
士兵们逐户敲门,大多数百姓都打开房门,主动配合排查。一名老妇人拉着王小六的手,指着后院的柴房:“将军,昨天有两名清军躲进了柴房,我不敢声张,他们还拿着枪呢。” 王小六立刻示意士兵们包围柴房,对着里面喊道:“里面的清军听着,你们已经无路可逃,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优待俘虏!”
柴房里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一声枪响,子弹打在柴房的木门上。“敬酒不吃吃罚酒!” 一名士兵怒道,正要破门而入,被王小六拦住:“用手榴弹震慑,别伤了里面的百姓财产。” 士兵们掏出一枚手榴弹,拉开导火索后扔到柴房门口,没有引爆,只是让它发出滋滋的声响。
柴房里的清军士兵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喊道:“我们投降!我们投降!” 柴房门打开,两名清军士兵举着枪走出来,脸色苍白,浑身发抖。王小六让人将他们捆绑起来,押往城外的俘虏营。
类似的肃清行动在徐州城内各处展开。复国军士兵们凭借百姓的指引和细致的排查,将藏匿的清军残敌一一找出。到中午时分,城内的残敌基本肃清,共抓获俘虏三百余人,击毙顽固抵抗者五十余人。
与此同时,向北逃窜的清军残部,在图尔格的副将率领下,沿着运河北岸仓皇撤退。他们衣衫褴褛,丢盔弃甲,不少人还带着伤,一路不敢停留。复国军的骑兵小队奉命追击,斩杀清军二百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后,因担心深入敌后遭遇埋伏,奉命返回徐州。
张铁作为徐州守将,立刻着手接管城防。他下令:“加固城墙,修复炮位;在城门和交通要道设置岗哨,严格盘查往来人员;组织士兵清理战场,修复破损的公共设施。” 士兵们分工明确,有的加固城墙,有的清理街道,有的维持秩序,徐州城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民政官员也进入城内,开始安抚百姓,登记人口,分发粮食和药品。被清军抢走粮食的百姓,都领到了救济粮;受伤的百姓,得到了医护兵的救治。徐州城内的商铺也陆续开张,街道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只是空气中的硝烟味和街道上的弹孔,还在诉说着刚刚结束的战斗。
赵罗来到徐州的运河码头,看着往来的商船和忙碌的百姓,心里充满了欣慰。徐州的完全控制,不仅切断了清军南北联系,更打通了复国军的后勤补给线。“传我命令,水师舰队留守运河徐州段,确保水路畅通;陆军加强徐州周边据点的防御,防止清军反扑。” 赵罗对陈璘和李锐下令。
夕阳西下,徐州城的城墙上,复国军的龙旗迎风飘扬。城内一片安宁,士兵们在营地休整,百姓们安居乐业。经过数日的肃清与整顿,徐州终于完全落入复国军手中,成为北伐路上的一座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