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关的雪白血红,只是靖南王楚骁面临的第一波考验。赵元朗虽暂退,但并未远离,其主力依旧在关外二十里处扎下连营,深沟高垒,摆出长期围困的架势。更令人不安的是,虎贲军先头部队五千精锐,已抵达荆湖,正在与赵元朗部换防、整合,其主力三万正沿长江水道全速南下。
龙潜城内,气氛凝重。称王带来的振奋,很快被现实的军事压力所冲淡。
“王上,赵元朗意图明显,欲以主力牵制我军于铁索关,待虎贲军主力抵达,再行雷霆一击。”镇西大将军张掖指着沙盘,语气沉肃,“我军兵力有限,若被动固守,恐被其步步蚕食,最终困死孤城。”
楚骁目光扫过沙盘上敌我态势,己方控制区已被压缩至以龙潜城为核心的狭长地带,东西两翼的联军部队也在各自为战,承受着巨大压力。
“不能坐以待毙。”楚骁沉声道,“赵元朗想等虎贲军,我们偏不让他如愿!必须在其完成合围前,主动出击,打乱其部署。”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再固守铁索关,而是主动放弃这道外围屏障,将赵元朗主力诱入龙潜城下预设的决战战场。 同时,命令东西两翼部队,不惜代价,向中路靠拢,准备与敌进行一场决定岭南命运的主力会战。
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意味着要将战火直接引到王城之下,但也是打破僵局、争取战略主动的唯一机会。
联军开始秘密调动,铁索关守军连夜撤离,只留下少量疑兵。大量粮草物资被转移回龙潜城,城外坚壁清野,并依托城防与周边丘陵,构建了数道纵深防御阵地,大量部署了改进的“龙吟三号”火炮、弩炮以及陷阱。
岭南战事的白热化,牵动着天下各方势力的神经。
玉门关,军师徐穆判断决战在即,不顾自身防务压力,毅然派出由胡彪率领的两千最精锐骑兵,携带大量弩箭和火药,冒险穿越敌控区,驰援岭南。同时,加大了对中原的舆论攻势和情报渗透。
江南,程青不顾自身危险,利用尚未被完全查封的隐秘渠道,将最后一批搜罗到的工匠、医师和紧俏药材,伪装成商队,送往岭南。
西州,西州王麴文泰再次增兵瓜州,并派出使节前往漠北,试图牵制或至少探明狄人的动向。
漠北,狄王阿史那咄吉与左贤王阿史那贺鲁的争执趋于公开化。阿史那贺鲁强烈主张立即南下,趁中原空虚攫取利益,而阿史那咄吉则顾虑重重,担心西州与玉门关的威胁,举棋不定。
朝廷,赵元庚严令虎贲军加速,并催促赵元朗尽快寻求决战,务必在虎贲军主力抵达前,重创甚至消灭楚骁主力。
赵元朗见铁索关守军“溃退”,果然中计,以为联军已无力支撑,立即挥师前进,兵临龙潜城下,在城外五里处扎下大营,与联军城防阵地对峙。
决战前夜,楚骁决定先发制人,对立足未稳的敌军大营发动一次大规模夜袭,旨在摧毁其攻城器械,扰乱其军心。
参与夜袭的,是联军中最精锐的五千士卒,由楚骁、张掖、岩鹰分别率领,分成三路。
子时三刻,夜袭开始。
中路,楚骁亲率两千甲士,悄无声息地接近敌营正门。他们用湿布包裹马蹄,口中衔枚,直到距离敌营哨卡百步时才突然发起冲锋!
“敌袭!快示警!”哨塔上的敌军刚刚喊出声,就被数支弩箭射落。
楚骁部队如同利刃,瞬间撕开了敌军简陋的外围防线,直扑营内堆积如山的攻城器械和粮草囤积区。
“放火!”楚骁大喝。
士兵们将携带的火油罐奋力掷出,火箭随之而至,瞬间引燃了数架高大的井阑和投石车,火势开始蔓延。
左路,张掖率领一千五百西州精兵,目标是敌军马厩和指挥中枢。他们遭遇了敌军巡逻队的顽强抵抗,战斗瞬间进入白刃阶段。西州士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结阵而战,稳步向前推进,与闻讯赶来的敌军预备队杀作一团。
右路,岩鹰带领一千五百俚人精锐和火铳队,负责袭扰敌军侧翼并制造混乱。他们利用夜色和地形,不断用火铳射击和弓弩冷箭袭扰,成功吸引了大量敌军注意力,使其无法有效支援中路和左路。
整个敌营陷入一片混乱,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赵元朗从睡梦中惊醒,又惊又怒,急忙调集亲卫队试图稳住阵脚。
然而,联军夜袭部队见目的已达到,毫不恋战。楚骁发出撤退信号,三路人马交替掩护,按照预定路线,迅速脱离接触,撤回龙潜城防阵地。
此战,联军以伤亡八百余人的代价,烧毁敌军大量攻城器械和部分粮草,毙伤敌军近两千,极大打击了敌军士气,延缓了其攻城准备。
赵元朗经此一吓,更加谨慎,不敢再轻易冒进,只得一边整顿营寨,一边催促虎贲军加快速度。龙潜城下,大战前的短暂宁静,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双方都在积蓄力量,等待着最终决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