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夏天,中国各地军阀和根据地自搞货币的消息,飞进了日军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的司令部。
桌子上摊着几种新钞票:阎锡山的“晋钞”、李宗仁的“桂币”,还有延安那边土纸印的“光华券”,甚至搞到了一张“东山信用券”。鬼子参谋们围着一看,心里头第一反应不是高兴,是咯噔一下。
“八嘎,这些支那势力,竟然都有余力搞自己的货币了?”一个戴眼镜的日军大佐捏着那张印制精美信用坚挺的“东山券”,语气里没有贪婪,全是惊疑。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对手不再是流寇一样的武装,而是有稳定税收、有物资生产、能有效管理地方的“准政权”了!经济独立是战争潜力的最直接体现。这比多几门炮、多几条枪更让鬼子心惊肉跳。
尤其是关于“东山信用券”能用粮食和弹药背书的传闻得到证实后,司令部里的气氛更凝重了。
“用子弹和粮食担保钞票,这个柯明义,他的‘东山’体系到底有多深厚?”
另一个参谋喃喃自语。这已经不是金融把戏,这是赤裸裸的国力炫耀,表明“东山”的军工和农业产能已经能支撑起一个闭环的经济体。
眼红吗?当然眼红。鬼子国内资源紧张,看到这么多“肥肉”,本能地想扑上去咬一口。但现实的毒打让他们迅速冷静下来。
“伪造他们的货币,扰乱其经济?”有人提出惯用伎俩。
“蠢货!你去伪造‘东山券’试试?他们的防伪技术不亚于帝国纸币!更重要的是,一旦被察觉,激怒柯明义的后果是什么?你想引来他们的重炮甚至夜猫子轰炸我们的重要据点吗?!”
想到“没良心炮”洗地、神出鬼没的“夜鸳”,提议的人缩了缩脖子,不吭声了。为了一点经济扰乱,去冒全面军事报复的风险,太不划算。
至于用“军票”强行掠夺?在日军实际控制的“治安区”里,这套把戏还在玩,但连他们自己都知道这玩意儿擦屁股都嫌硬,只能靠刺刀维持。
稍微偏远一点的村子,老百姓宁愿以物易物也不要军票。这种掠夺更像是败亡前的疯狂,而非有效的经济策略。
关东军司令部对此看得更清楚。他们的主要精力,已经放在如何应对抗联越来越狡猾的攻势,以及提防“东山”体系可能发起的战略反攻上。
“当前首要任务,是稳固现有占领区,在占领区加速获取资源财富,避免刺激支那各势力,尤其是‘东山’和延安,导致局势恶化。”一份内部评估报告如此结论。
于是,出现了一种极其讽刺的局面:中国内部打得火热的“货币大战”,近在咫尺的鬼子却成了最憋屈的看客。
他们眼睁睁看着对手们用各种纸片子调动资源、壮大实力,自己却不敢轻易下场,生怕一不小心点燃了炸药桶。
偶尔有前线部队小规模试探,想用伪造的法币或劣质军票去套购物资,结果往往很惨,不是被警惕的百姓识破轰走,就是被巡逻的八路军或游击队逮个正着,连人带“伪钞”一块儿收拾了。
消息传回鬼子司令部,高级军官们除了骂几句“废物”,也只能无奈地下令:“暂时停止此类不成熟的经济扰乱行动,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军事冲突。”
曾经嚣张不可一世的“皇军”,在国内战场上损失了几十万部队和无数的武器弹药物资,撞了个头破血流后,终于学会了“谨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