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东山”基地核心会议室。
炭火烧得噼啪响,但屋里气氛比火还热。柯明义、左玉波、何振军、张泽远、朱建平、张参谋,还有几个新提拔起来的后勤和技术支队负责人,全都到齐了。人人脸上都带着点藏不住的兴奋劲儿。
柯明义没废话,直接甩出一份厚得像砖头的报告,“砰”一声砸桌上。
“都到了?行,开会!”他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股沉淀下来的狠劲,“三年多了,咱们从北平一个小作坊,躲到东北这山沟沟,被人撵着屁股打,憋屈过,也风光过。为啥没垮?就因为咱屁股后面这点家当,越来越硬实!”
他敲着那份报告:“今天,就给你们亮亮家底!都听好了,这可不是吹牛逼,是咱们将来跟鬼子、跟老蒋、跟所有人掰手腕的本钱!”
“先说吃饭问题!”柯明义翻开第一页,“咱们农科所那帮人,没白吃饭!杂交育种真管用!玉米、土豆、高粱,亩产平均翻了一倍!
后山那些梯田,矿洞里的蘑菇房,加上跟老杨(杨靖宇)、老马(马占山)他们换的,现在咱们基地,加上队伍,小十万人!不敢说吃得多好,但饿不着肚子!还能有点余粮支援兄弟部队!”
底下人一阵低笑,乱世里,有粮就是爷。
柯明义脸色严肃起来:“再说救命的。欣曦月医疗队,立功了!靠着海外搞来的论文,还有毛子(苏联)偷偷给的样本和技术(给红军后交易过来的),咱们自己鼓捣出‘磺胺’了!”
他顿了顿,强调道:“虽然产量还低,但这玩意儿能消炎,能救命!战场上多少兄弟不是因为伤重死的,是他妈的感染死的!
现在咱们自己的药厂,能量产这玩意儿了!还有吗啡、止血粉、基础手术器械,都能自给自足!以后受伤,活下来的机会大得多!”
这话让所有人精神一振,这是实打实的战斗力保障。
“重头戏来了!”柯明义声音提高,“张工,你来说!”
张泽远推了推眼镜站起来,语气带着技术佬特有的骄傲:“老板,各位同志。咱们的材料体系,基本打通了!”
“最基础的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烧碱),量大管饱,所有火药、化工全指望它,没问题!”
“特种合金钢、无缝钢管!这是造枪管炮管的核心!工艺成熟了,性能稳定,不比洋人的差!”
“合成氨搞定了,化肥、炸药原料不缺!”
“煤化油生产线试运行成功,虽然油品差点,但坦克、卡车应急够用!”
“塑料、合成纤维、人工橡胶!实验室都搞出来了,小批量生产没问题!以后雨衣、水壶、轮胎、密封件,咱都能自己捣鼓!”
“优质铜、铝,还有各种稀有金属的提纯和应用,实验室阶段全部攻克!这是造高级电子设备、合金的关键!”
“光学玻璃!这玩意儿卡脖子卡了好久,现在也拿下了!小批量生产质量很稳!”
他每说一项,底下人的眼睛就亮一分。这些都是工业的根基啊!以前全靠抢、靠买,现在自己能造了!
柯明义接过话头,眼神发亮:“有了材料,还得有手艺!咱们的精密加工,也起来了!”
“电子管小型化成功了!电台可以做得更小更省电!”
“高倍望远镜、炮队镜、瞄准镜、测距仪!实验室样机效果杠杠的,不比鬼子手里的差!”
“各种工业上用的精密测量仪表、控制仪表,全都能自产了!没这玩意儿,想搞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就是做梦!”
“火炮身管‘自紧技术’掌握了,炮管寿命和承压能力大幅提升!”
“弹道计算和简易火控系统也在搞了,以后炮打得准不准,不光看炮兵经验,还得靠它!”
“无烟火药?早稳定量产了!子弹炮弹打得远、烟还小!”
“甚至…”柯明义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冷酷,
“毒气、化学武器这类缺德玩意儿,实验室也储备了技术和样品。咱不用,但不能没有,得以防万一,或者…关键时刻让鬼子也尝尝味儿!”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大家都知道这些成果意味着什么,这简直是给中国的军工体系强行续上了一条钢铁脊梁!
柯明义最后总结,手指点着地图: “咱们的布局,成了!”
“东山基地,就是大脑!负责理论研究、实验突破、人才培养!”
“北平明义厂,就是触手和眼睛!放在外面,吸收人才、技术,搞应用研发,还能迷惑敌人!”
“太行山老君洞,就是拳头和肌肉!制造、测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武器弹药!”
“三个篮子,鸡蛋不放在一个地方!互相支撑!”
“都给老子记住!这些家底,是咱们数万工程师、技术员、工人,熬了无数夜,失败了无数次,用命换来的!是用真金白银和兄弟部队的鲜血护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