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柯明义亮出的家底,会议室里一个管生产的负责人兴奋之余,也忍不住脱口而出:
“老板,技术是牛!可…可这么多好东西,咱怎么大规模生产出来啊?原材料就是个天坑!再说了,咱要是开足马力干,动静得多大?鬼子飞机和老蒋的特务又不是瞎子…”
这话像一盆冷水,让火热的气氛稍微降温。所有人都看向柯明义。
柯明义非但没生气,反而咧嘴笑了,笑容里带着狐狸般的狡黠。 “谁告诉你,我要搞‘大规模集中生产’了?那不就是竖个靶子让人打吗?咱们的玩法,叫‘蚂蚁搬山’!”
他走到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前,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的符号。
“咱们的核心技术、最精密的部件,比如光学玻璃的熔炼、高级合金的冶炼、无线电核心件的生产,当然放在‘东山’和‘太行山’最深的洞里,用最好的防空工事护着。这部分,求精不求多,产量小也没关系,这是‘蜂王’。”
“但是!”他话锋一转,手指点向地图上各个区域,“更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零部件生产,要给我打散了,撒出去!”
1. 原材料:化整为零,万物皆可“货” “炼钢需要铁矿、煤炭?盯着阎老西和大汉奸们的矿厂!通过何振军的黑市网络,用药品、盐、甚至他们军官喜欢的洋货,去换他们的‘次品矿’‘边角料’!积少成多!”
“需要铜?民间散落的铜钱、铜器,让地方游击队用粮食跟老乡换!老百姓才不管铜去哪了,能换饭吃就行!”
“需要硫磺、硝石?各地小矿窑多的是,让地下党、关系好的地方士绅去入股、去控制,小批量、多批次地往山里送!”
“记住,绝对禁止从同一个地方大量购买战略物资!要把采购量隐藏在日常消耗和黑市交易里,像雨水渗进沙子,看不见,但摸得着。”
2. 生产:星火燎原,村村都可“厂” “一支步枪,上百个零件。最核心的枪管、机匣,‘蜂王’基地造。其他的呢?”
“托弹板、木枪托、刺刀座这些,交给太行山根据地信任度高的村庄合作社!咱们派老师傅指导,提供简易工具,让老乡农闲时在家生产,按件付钱或换粮。一个村只生产一两种零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最终产品是啥。”
“子弹壳复装、手榴弹木柄加工、军服缝制…全部照这个模式,分散到成千上万个家庭和村庄小作坊去。就算鬼子查到一个点,也只是一堆‘农具零件’或‘铁皮玩具’,损失微不足道。”
3. 组装:秘密节点,流水化作业 “零件生产分散,但最后总装不能乱。在交通线上的关键节点,设立绝密的‘组装车间’。”
“这些车间往往伪装成:棺材铺(方便运输长条形物件)、粮油加工厂(机器轰鸣掩盖组装声)、山神庙\/教堂地下室(人迹罕至)。零件通过不同的运输队(骡马队、运粮队、送葬队伍…)分批送达,进去的是零件,出来就是整枪、整弹。工人吃住都在里面,绝对封闭。”
4. 运输:毛细血管网络 “建立一支绝对忠诚、互不相识的运输队伍。用最原始的交通员接力方式,或者利用帮派、镖局、甚至伪军内部的走私通道。绝不使用大车队,绝不固定路线。让物资像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动,看不见主干道。”
柯明义环视众人,总结道: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不大规模生产,我们是规模化地组织生产。”
“鬼子炸?他炸哪个点?是一个村民家里的小钻床,还是一个镇上的铁匠铺?他炸得过来吗?”
“老蒋查?他怎么查?从上海黑市流通的一批无缝钢管,查到山西的铁矿渣,再查到河北村里王老汉家加工的‘铁锹头’?等他查明白,咱们又换模式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这片土地下的一张隐形网络,一个分散式的超级兵工厂。没有总部,处处都是车间;没有巨兽,但无数蚂蚁能啃倒大象!”
他猛地一挥手:“现在,都明白了吗?各自的任务,就是去当好这个网络的‘蜘蛛’,把你们的线,悄无声息地铺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散会!”
众人恍然大悟,眼神里不再是兴奋,而是带着一种参与巨大秘密行动的凝重和亢奋。
没错,他们不建造巨兽,他们正在编织一张能勒死敌人的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