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办公桌,林宇就被一阵熟悉的茶香唤醒。晓雯端着个白瓷茶壶走进来,壶嘴还冒着热气:“小林奶奶寄的桂花茶,我泡了些,大家都来尝尝。”
办公室很快飘起清甜的桂花香,同事们捧着茶杯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负责非洲市场的老张咂着嘴说:“这茶配马哈迪寄来的可可饼干正好,甜而不腻,跟他们那边的蜂蜜味儿绝配。”
“说到蜂蜜,”负责物流的小李插话,“昨天收到尼日利亚的包裹,马哈迪说他们用光伏板的电力带动蜂箱温控,今年的蜂蜜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特意给咱们寄了两罐,说是‘光酿的蜜’。”
正说着,前台姑娘抱着个纸箱进来,脸上带着惊喜:“秘鲁的合作伙伴寄来的,说是给‘光的家人’的礼物。”打开一看,是满满一箱冻干的蓝莓,包装上印着光伏板和蓝莓田的插画,旁边用中文写着“感谢让阳光住进果园”。
“这可真是巧了,”林宇拿起一包蓝莓,笑着说,“昨天甘肃的牧民大叔打电话,说他们在光伏板下试种的沙棘果丰收了,正琢磨着建个加工厂,把沙棘果做成果酱、果干,还问咱们能不能帮忙联系销路。”
“这有什么难的!”市场部的小陈立刻接话,“把秘鲁的蓝莓加工技术分享给他们,再把咱们的沙棘果干挂到跨境电商平台上,标上‘光伏农场直供’,肯定火!”
大家越聊越起劲,晓雯干脆在白板上画了张“光的物产地图”:非洲的可可豆、蜂蜜,南美洲的蓝莓,中国西北的沙棘果、羊肉,东南亚的咖啡豆……一个个标记像星星一样缀在地图上,用彩线连在一起,密密麻麻织成了一张网。
“说起来,”林宇看着地图忽然提议,“下个月咱们搞个‘光的茶会’吧?用各地寄来的食材办场派对,再开个视频会议,让马哈迪、卡伦他们也‘参加’,看看彼此用光伏技术种出的成果。”
“这个主意好!”大家纷纷附和,晓雯已经开始列清单:“用甘肃的羊肉做肉脯,配秘鲁的蓝莓酱;用非洲的可可做蛋糕,抹上沙棘果奶油;再泡上小林奶奶的桂花茶……”
正热闹着,技术部的老王举着手机跑进来:“快看!墨西哥那边发来的直播,他们用咱们的‘共生系统’在沙漠里种出了仙人掌果,产量比去年翻了一倍!那个农场主说,要给每颗果实都系上小灯串,晚上看起来就像沙漠里的星星。”
视频里,成片的仙人掌田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田埂边,远处的牧民牵着骆驼走过,影子被拉得很长。农场主举着颗红彤彤的仙人掌果,对着镜头笑得灿烂:“这是光和沙漠的孩子,等成熟了,第一个寄给你们尝!”
办公室里安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林宇看着屏幕里的沙漠星空,又低头闻了闻杯里的桂花茶香,忽然觉得,那些曾经遥远的地名——戈壁、雨林、沙漠、草原,因为一束光的联结,都变成了触手可及的“邻居”。
“茶会的名单又要加一项了,”晓雯笑着在清单上添上“墨西哥仙人掌果”,“看来这桌子得订大点,不然可摆不下这满世界的心意。”
桂花香混着同事们的笑声飘出窗外,阳光穿过玻璃,在“光的物产地图”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林宇知道,这场跨越山海的茶会,早已不只是一场简单的聚会,而是无数双手共同编织的网,网住了阳光,网住了收获,也网住了比光更温暖的东西——那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因为同一份对生活的热爱,而紧紧相连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