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扭头望去,便见那司礼监太监总管张三千,正站在右边侧殿台阶上。
身后还紧跟着两个年轻小太监,右手向上托着一份圣旨。从那封装的木匣子的制式图案,不难看出,这是一封规制最高的正旨。
狗皇帝不在场,自然再不像以往那副脑袋都快缩进裤裆里的唯唯诺诺德行。
腆着圆滚滚的大肚皮,笑得像尊弥勒佛似的。
二话不说,领着那两个小太监一路小跑,便已到了近前,肥肉一颤一颤的。
那叫一个热情熟络,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两道缝,“郡马爷这是一路快马加鞭,刚从临州赶回京城的吧。”
“哎哟,瞧这风尘仆仆的劳累模样,让奴婢这个心呐,真百般不是滋味。”
随即,转过身便朝那两个手下小太监一通气急败坏大骂,“两个小崽子,都还愣着干什么?”
“没见着郡马爷只顾赶路,怕是早膳都还没用吧,还不赶紧去准备些茶水与吃食来?”
“咱家平时都怎么教你们的,真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你们都知道的,郡马爷是谁?那是皇后娘娘的亲传弟子,那是咱家这辈子最佩服的爷们!”
“以后宫里见着了,都给咱家机灵点,听见没有?”
王老爷不说话,只是歪着脑袋,用一副看弱智儿童的眼神看着他。
演,接着演。
自从当年,大闹完太后寿典,眼瞅着就要偷偷溜出皇宫了,却被他一记扫腿给摁在地上,被狗皇帝骑在身上好一顿暴揍之后,他一看见这死太监,没什么好心情。
眼见他王老爷对这一通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溜须拍马,并没显得多么受用,张三千也忍不住一阵尴尬。
脸上笑容总算收敛了一些,正了正色,“咱家猜得没错的话,郡马爷如此舟车劳顿,快马加鞭突然赶回京城,想必定是因为心忧太子殿下的处境吧。”
“只是实在可惜,郡马爷马不停蹄,却终究还是晚了一步,今日朝会刚刚已经散了,圣上銮驾也已经回了清泉殿。”
“不过,圣上特地吩咐了奴婢,在这候着郡马爷。”
王老爷顿时一愣,有些云里雾里。
那狗皇帝,是如何断定,本老爷必然会在今日赶回京城的?
他是老子肚子里的蛔虫?或者即便本老爷已经举家迁回临州定居,他也放心不下,生怕老子做出点什么暗中招兵买马大逆不道的事来,所以一直都有派人暗中偷偷监视?
然而,却见张三千又呵呵一乐,“郡马爷就别疑神疑鬼了。”
“郡马爷与太子殿下这么多年的手足兄弟,那是过命的交情,眼下又出了这么大的事,郡马爷得知了消息,岂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可紧跟着,摇了摇头一声惋惜轻叹,“郡马爷也所料不差,今日朝会,不仅在京六品以上所有朝官,包括好几十位早已告老辞官的老臣,也都参与御前奏对。“
“而太子殿下之事,也已经有了定论。”
“朝会上,唇枪舌剑,不仅过半数文武官员,参奏弹劾太子殿下狂妄跋扈,那一帮老臣,更是言辞激烈,以太子失德,愧对祖训难承大统为由,死谏圣上速下决断,废太子之位另立储君。”
“最终,圣上亲下了旨意,即日起,废除太子殿下之位,改封蜀王。”
“不过,念在殿下乃皇后娘娘所嫡出,且这么多年也并未犯下不可饶恕之罪,圣上特地恩赦,殿下可不必如其他皇子王爷那般,须前往封地就藩,可京城永居。”
“另外,册封长公主殿下,为皇太女,立为储君,入主东宫。”
“而下个月初六,乃是钦天监所推算的黄道吉日,大吉之兆,圣上将行皇太女册封大典,祭告上天与历代先祖。“
“到时候,不仅在京文武百官与宗亲勋贵,包括在外就藩的各位王爷,也都必须回京观礼,朝贺新储。”
“册立新储的诏令圣旨,估计下午便会从京城,开始发往各地州府了。”
又一声叹息,“如此看来,咱们大康,将来也是要出一位女皇帝了啊。”
王老爷面无表情,脑袋有点懵。
沉默良久,只见张三千回了回神,苦笑一声,“奴婢也知道,如此结局,郡马爷定然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太子……哦不,蜀王殿下与郡马爷亲若兄弟,好端端的,可怎就突然之间,便沦落至此?”
“而皇太女殿下,与郡马爷也颇有交情,多少年的旧识。”
“郡马爷夹在中间,多少有些无所适从。”
“当然,此乃圣上的决断,咱们这些为奴为臣的,也左右不了什么,还请郡马爷能看开一些。”
“另外,圣上令奴婢在这候着郡马爷到来,是有圣旨要宣读。”
随即,倒是不紧不慢,轻车熟路打开手中那尺余的木匣子,从里面抽出一份系着大红绸带的圣旨来。
在他面前徐徐展开,清了清嗓子,“诏曰:天地仁德,海内威加;譬兹栋梁,有若盐梅。”
“先吏部尚书兼太子伴读王修,才学博绝,修世济民,心性纯良,仁德忠君。献细盐提炼之术、灭西诏宋吕两国、居屿关大捷保社稷安危,先有开疆拓土之功;建医学堂、匡正士子文风、整肃吏治,政绩卓着,后有富国强民之德。“
“群臣百官所奏,其所涉通敌叛国之罪,查无实证。”
“此,即日起,官复吏部尚书兼东宫伴读之职,复楚国公之爵,同期,擢升中书省尚书令之职,衔正二品。”
“然,其秉性顽劣,无视朝廷礼法,无使臣节杖,无天子国书,擅自离境,所犯不可恕。为彰朝廷法纪公正,责其闭门思过十日,罚俸一年,并予以训斥,通报各地!”
顿了顿,继续大声宣读道,“另喻:朕之长女,皇后所出,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悖,秉性端淑,持躬淑慎,有治世之才,有相夫之贤。“
“为社稷万民计,为祖宗基业计,册为皇太女,登储君之位。”
“朕喻,特以君臣之仪,赐婚于楚国公王修,择吉日完婚。寄君明臣贤,妇正夫德,所出子嗣,是为皇室正统。”
“至此,擢升楚国公王修,晋郡王之爵,封号平远。”
“制书如右,奉制付外施行,谨言景隆二十五年二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