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潇湘省洞庭县火车站告别这些有趣的老乡后,32人的拍摄团队扛着包和各种器材乘坐客车来到了洞庭平原农场。
这是洞庭县规模最大的合作社农场,十几万亩相连接的优质耕地为这里的百姓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为整个洞庭县周边的城市供应了大量的粮食。
黄文农一行人是直接受宣传部指挥的,他们有一项任务就是暗访各地的发展情况,因此他们的出行也相当的低调,没有受到当地的接待。
在下车的当天下午,黄文农和他的同事们就来到了洞庭平原农场,这里的百姓不仅耕种还响应文旅司的号召,依托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开发了农家乐等旅游住宿项目。
为了获得当地百姓的真实评价,黄文农走到洞庭平原农场附近的乡村里随机找了一名老伯询问着当地的发展情况。
“老伯,老伯,我是一名记者,你们这个洞庭平原农场发展怎么样?我看您是在这附近住的,有没有加入这个农业合作社啊?”
黄文农有模有样的拿出个话筒询问着眼前的老伯。
这老乡的名字叫魏忠良,今年60岁,是魏家村的农民,他听见黄文农是个采访的记者后也是立马精神起来,还整理了一下他的衣服,生怕给魏家村丢了脸。
“记者先生,我们洞庭平原农场的发展很好,我就是合作社的一名农户,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加入到了洞庭平原农场,今年秋收我估计我家40亩地能分230块钱左右,哦,还有今年种粮食的30块钱补贴。”
“算起来秋收一共能拿260块钱,这还是缴纳完各种机器设备费用的,我很是满意!”
魏忠良非常自豪的给黄文农介绍着他今年的收入。
“这些钱够花吗?”
“傻孩子,你们年轻人在发达城市里面可能不够花,但我一个糟老头子有这些钱足够了,每天都能吃四个菜,别说我现在还有一个月15块钱的养老金,我儿子去年在苏杭地区工厂干活一个月也才60块钱左右,今年工厂效益好,一个月多干20小时能拿100块钱。”
魏忠良很是满意他现在的生活,每天带带孙子遛弯啥的,好不快活。
当魏忠良得知黄文农一行人想要拍摄洞庭平原农场的秋收劳作后,他热情的带领着众人来到了热火朝天的秋收现场。
只见81名收割机驾驶员驾驶着重型联合收割机齐头并进的收割着地里的庄稼。
“那边的女驾驶员就是我儿媳妇,她驾驶农用拖拉机和收割机很厉害,完全不输一名男驾驶员!”
魏忠良骄傲的给黄文农指着一名联合收割机驾驶员,那里面坐着的妇女就是他的儿媳妇。
“老伯,按道理来讲您出生在1780年,会有旧时代人的传统思维,怎么会允许自己的儿媳妇当收割机驾驶员?”
“害,我也是受到新风气感染的一代人,我爹他今年92岁了,他出生在1748年,他的思想还很传统,老实不允许妇女们抛头露面的干活挣钱,但他也不得不认同帝皇提出来的——妇女能当半边天!”
“老伯,我们可以给您的儿媳妇拍几张照片吗?”
“是要登报纸的吗?当然可以,我觉得她就是我们大明新时代妇女的劳模,不仅孝顺,还勤劳!”
“谢谢啊老伯!”
黄文农带着摄影师和同事们围绕着洞庭平原农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录像胶卷,这些联合收割机女驾驶员也成为了洞庭平原农场的代表人物。
第二天,黄文农又带着同事们赶往了潭州市,在潭州市的天心县有一座大型的火力发电站,这里的火力发电厂工人——李国忠和孟泰是登上过大明工业日报的创新劳模。
他们两人曾经服役于大明陆军第4炮兵师,在军营奉献8年后回到了他们的老家天心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电厂工人。
脱下灰色军装的他们穿上了代表着工人的深蓝色工装,在火电厂里继续为帝国发光发热。
在转业的第三年,两人就利用在炮兵师里学到的技术改进了火力发电厂的发电系统,开创了该工厂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提升了发电效率。
黄文农也想看看这两位创新劳模所在的发电厂工作环境和待遇是什么样的,工厂用什么手段提高工人们的幸福指数,怎么提高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当众人从火车站转车来到天心县国营第一发电厂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钟了,差不多快要到早班工人下班的时候了。
在表明来意后,众人很顺利的就来到了火力发电厂内部,此时此刻的火力发电厂内正有700多名工人在工人俱乐部里面举办着联谊会。
在俱乐部的舞台上,工人们尽情的表演着他们的才艺,有跳舞的,有唱歌的,也有分享工作经验的。
工厂也为这些工人们提供了免费的水果、饮料和零食,参加联谊会的工人们可以随便的吃。
目前绝大多数的工厂都会为工人们提供至少一顿免费的餐食,像国营工厂则会为工人们提供一日三餐,这些每日负责烧锅炉的工人们伙食也很不错。
在工人俱乐部旁边的第二食堂内,厨师们正在加班加点的制作着晚餐。
由于火力发电厂的特殊性质,三班倒是在所难免的,有些关键部分的锅炉、管道洋人工人是不被允许操作的。
为了给工人们提振精神士气,火力发电厂会有一个24小时的食堂,夜班的工人可以来到食堂免费吃夜宵,这一24小时食堂制度也是效仿了帝国海军。
据说这一制度的推动者是一名转业到火力发电领域的海军将领。
当黄文农一行人走进工人俱乐部后,负责主持今日联谊会的李国忠很是热情的欢迎他们的到来和拍摄。
“黄文农先生,我看过你绘制的漫画,我很是喜欢,你看那边的宣传墙上就有一幅您为我们工人绘制的漫画——《工厂里的思想火炬》。”
“我们的工人对您也很是喜欢,你是我们工人的画手,你让我们工人的画像家喻户晓!”
李国忠带着黄文农以及摄影师来到了一面宣传墙前指着上面临摹的绘画说道。
“谢谢,这是我最得意的一幅作品!”
黄文农握住李国忠的手说道,他也没想到自己在这里也能大受欢迎。
“黄文农先生,既然您来到了我们天心县国营第一发电厂,请你为我们这些工人发表一些演讲吧,我听说您的口才很好!”
李国忠热切的看向黄文农,后者点了点头,没有拒绝,他觉得自己和这些工人和农民待在一起很是温暖。
“大家静一静,今天我们发电厂有幸遇到了下来拍摄新电影的黄文农先生,让我们热烈的欢迎他来为我们讲话!”
李国忠刚说完没多久,台下便传来了热烈的掌声。
“谢谢,谢谢大家,我真的很荣幸能站在咱们工人俱乐部的舞台上,因为我没有提前做准备,我也不知道待会我会不会说错什么,只希望大家能够提前见谅!”
黄文农站在舞台上向众人鞠躬后,铀扫视了一圈这些身着深蓝色工装,脖子上挂着一条白色毛巾,长着一头茂密黑发的工人们。
工人们没有多说什么,他们只是站在台下再次用热烈的掌声鼓励着黄文农。
“我想问各位工人同志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或者群体是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
黄文农向工人们抛出了一个问题。
“是陛下!陛下带领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带着我们改造了天下九州!”
“是军人!军人们保家卫国!”
“是科学家,他们为国家研究出了新武器,让我们领先于世界,他们的创造发明改变了世界!”
“是医生,他们救死扶伤,温暖了人间!”
“是教师,教师们教书育人,他们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下一代花朵,他们教我们识字,提高了我们的文化水平!”
台下的工人们热情的发言让台上的黄文农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可他又在最后摇了摇头。
“我的工人同志们,你们说的人他们的确很高贵,但我的回答是你们工农最高贵!”
“我们的工人创造了新的大明,我们的农民养育了七万万同胞!”
“咱们工人和农民有力量,我们日出而作,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朝阳,我们日落而息,为了明日的工作攒着能量!”
“工厂内的机器轰鸣,农田沃野耕种忙,是你们用双手创造了出了大明这种高耸入云的高楼,这栋照亮万千世界的灯塔,这个被誉为人类曙光的文明之地也是你们建设的。”
“我们喊了一辈子的陛下万岁,喊了一辈子大明万岁,今日我们为自己喊一次工农万岁!”
“工农万岁!”
黄文农慷慨激昂的发言迅速的点燃了工人们的热情,台下的摄影师也记录着这激情的发言场景。
“工农万岁~”
台下的工人们向前挥舞着拳头大声的喊道。
“工农万岁~”
黄文农再次大喊道,这次台下的工人们用更大的声音回应道:“工人万岁~”
巨大的声音冲破了工人俱乐部的屋顶,传遍了整个电厂的每一个地方。
今日黄文农在天心国营第一发电厂的发言在次日就被刊登在大明工业日报上,一名有名的主编为此专门编写了一个新的新闻标题——《唤起工农千百万!》。
大明日报也在次日发表了一篇纪念工农勤劳付出的文章——《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了来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