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罗忙着在纽波特造船厂内视察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开工建造的时候,距离他万里之遥的大明本土正在全面迈入信息化时代。
1839年11月1日,大明帝国工业部为了响应帝皇在视察上沪通用电气集团提出的加快迈入信息化时代的号召,于今日向外宣布将会成立一个新的的子部门——信息化司。
这一新机构将会主导帝国信息化的标准,提振工业以及各领域跃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宣传部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新的宣传风口,他们联合光明电影厂要拍摄一部广大劳工为了帝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是为了让广大民众记住工农为这个国家做出了多少贡献。
大漫画家黄文农因为上次参与制作海陆空三军的电影以及动漫得到了宣传部领导的赏识,让他这次再次配合光明电影厂的干事们前往各地拍摄素材。
经过众人的研讨后,他们决定第一站前往潇湘省,目前潇湘省正在进行着晚稻的收割。
在火车上,扛着摄影仪器的众人有说有笑,作为这次拍摄编剧的黄文农正在思考着如何撰写文稿。
“哎哟,年轻人,我看你像是个文化人,能不能帮我念念这上面的文字,我今天买了份报纸,说是国家有什么大事,但我不识字。”
一位70多岁的老伯坐在黄文农的身边拿出来了他今日买的报纸。
“老伯,你不识字还买报纸啊!听听收音机多好啊!”
黄文农接过报纸给老伯提了个建议。
“害,收音机看不了图片,电视机这种东西我搞不明白,我虽然看不懂文字,但是能看懂照片啊!你看这报纸上面的人不正是拯救了我们这些黎民苍生的好皇帝吗?”
“还有这个教育部的司长,叫什么赵温民,他在我们西南山区大力的推进两免一补政策,我那个孙儿啊在学校吃饭老好了,现在都不需要我做饭了,每天学校发的牛奶都喝不完。”
“这个调皮蛋还给我拿了一本厚厚的字典,说让我带个老花镜学学字。”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虽然是个老农民,但我也有家国情怀,有什么大事我也关心,我看那些沙俄人就不像什么好人,你看着报纸上的沙俄人,一个个的长成那个样子。”
这位老伯饶有兴致的给黄文农指了指这些报纸上的人,虽然他看不懂字,但什么人好,什么人坏,他心里清楚的很。
“老伯,您怎么一个人去潇湘省啊?”
黄文农好奇的问道。
“我那小儿子在潇湘省支教,他在一个偏远的乡村里,不怎么回家,一年到头我们爷俩也就逢年过节见见面,今年秋收的早,我想着他一个人也不容易,从家里拿些山货给他送去。”
“小伙子你要不来尝尝我自己制作的辣子?”
老伯热情的拿出一坛子辣子邀请这些未曾相识的年轻人尝尝。
“老伯,我吃不了辣啊!我先给你念念报纸!”
黄文农连忙摆了摆手,川渝地区的辣子很辣,他当年吃过川渝火锅,辣的他嘴唇麻木。
在整理过报纸后,黄文农便按照主题排版给老伯挨个念了念,当得知帝国要提升7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和新的医疗保险金时,老伯不由的竖起了大拇指。
“好啊!好啊!朝廷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家伙,我们组祖祖辈辈务农,也没有想到老的时候国家能给我们发钱养老,我听说你们这些上班的是不是得缴纳什么养老金啊!这我没交过啊!”
“老伯,你们农民以前缴纳的粮食税就算是你们的养老金,现在朝廷将你们这老人缴纳粮食税的年限和我们工龄对齐了,当年交的粮食多,现在领的钱多。”
“好好好,太阳果然是从东方升起的,也不枉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大明王朝的子民。“
老伯对于帝国能照顾他们这批老农民的政策非常的感动,连连说了好几次“东方红太阳”用来夸赞帝皇的慈悲。
两人的闲聊也引得车厢里的众人侧目,当这些车厢里的工农百姓得知朝廷要继续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后。
车厢里的众人竟然集体演唱着代表他们工农的歌曲——《东方红》。
嘹亮的音乐很快吸引了摄影师的注意,只见3名摄影师立马扛起摄影机对着集体合唱的众人进行着拍摄。
这可是极佳的素材,没有任何的剧本和修饰,全是大家真情实意的流露。
黄文农一行人的行头和那些摄影师的出现让车厢里的百姓很是好奇他们这些人的来头,当得知他们是宣传部的官员后一个个震惊不已。
他们以为这些官员会坐在火车的头等包厢中谈论着江山大事,结果这些人竟然也如此朴素的坐在经济包厢中和他们拥挤在一起。
“乡亲们,别看我们官员的职位,我们这些人也都是农民和工人的儿子,我们和你们的子女一样,你们就是我们大明官员的衣食父母。”
“我的这身衣服是江城妇女纺织厂制作的,如果没有那些勤劳的女工,我怎么能穿上这身衣服,我们吃的饭菜都是你们这些农民伯伯和婶婶们耕种出来的。”
“我们这次是也是要走入你们之中的,记录你们的辛勤劳作,信息化是要有的,农业也是要有的,没有你们的贡献,那么帝国庞大的高楼也是无根浮萍。”
黄文农朝着车厢里的百姓们拜了拜,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教诲是每一名大明官员和吏员培训的第一课。
“好好好,小伙子你说的真不错,不愧是我们大明的栋梁之材!”
“小伙子,你什么时候参加市长竞选,我要是在那个地区的话我投你一票。”
“说的不错,我是工农代表,我可以说未来我们人类文明最璀璨的地方就在我们脚下。”
“小伙子,脚踏实地好好干,我是算命的,我看你面相有富贵之气,10年后就是你的紫薇年!”
车厢里的百姓对这个年轻的大明官员很是喜欢,不仅有才华还很谦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