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七年(229年),秋
建宁郡,味县
城垣沐浴在秋日暖阳下,穿着各色服饰的人群行走在大街上,汉字大旗在城头高高飘扬。
昔日的战火烽烟早已散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边陲重镇特有的喧嚣与生机。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大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平定南中部族之乱。
大军南征凯旋,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于味县设立纪功碑,废除益州郡,设立建宁郡,郡治从滇池迁移至味县。
并在味县设立庲降都督,总摄南中各郡军、政大权,此地便成为大汉经略西南的心脏。
新的庲降都督马忠,到任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他的处境却是比郝昭要好多了。
马忠,本名狐笃,和王平一样,早年寄养外祖父家里,后来才恢复马姓,改名为忠。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东征孙吴的战争中兵败猇亭,他奉巴西郡太守阎芝之令,率领征发各县的士兵前去增援。
刘备见到马忠并与他交谈一番后,十分的赞赏,对尚书令刘巴说:“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此语足见其器重。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逝世,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命马忠为门下督,视为心腹。
建兴三年汉军南征(225年),诸葛亮慧眼识人,授马忠为牂牁郡太守,命其独领一军平叛。
当时牂牁郡郡丞朱褒在郡内作乱,马忠智勇兼备,迅速将其击败,更在战后抚民安境,恩威并施,留下了极佳的官声与威望。
因此,在得知李恢重病之后,诸葛亮第一个想到的接任者便是马忠。
李恢经营南中十载,走的时候旧部也没有带走,所以他的到来,基本上没有引起什么动荡。
马忠甫一抵达味县,各洞酋首、南中大姓便纷纷登门拜谒,态度恭谨;各处屯戍兵马、郡县吏员,亦皆奉其号令。
都督府内,案牍井然。
长史张休侍立一旁,敏锐地察觉到马忠眉宇间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斟酌片刻,轻声问道:“将军连日劳顿,可是……忧心李司马处?”
李司马,是李恢的儿子李蔚,现任南中司马,主管军务、训练、后勤、军纪等。
李家本身就是南中大姓,再加上李恢经营了这么多年,势力更是无处不在。
张休以为马忠是忌惮李家势大,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马忠闻言,放下手中竹简,抬起头意外地看了张休一眼,随即缓缓摇头,“李司马乃忠良之后,克绍箕裘,行事稳重有度。忠岂会疑之?”
“那将军可是忧虑关中之事,却不知将军是否听闻,西域已经传来了捷报,镇军大将军于万里之外大破贵霜十数万大军,斩获无算,不日将班师!更令人振奋者,随镇军大将军同归者,尚有西域十数国国王,欲亲赴长安朝觐天子!此等万国来朝之盛况,实乃我大汉中兴之气象!”张休开心的说道。
凉州在南中也是设置有商行,收购南中的金、银、铜、丹漆、象牙,光珠、虎魄、水精、琉璃、轲虫、蚌珠等宝物。
两地的联系,也因此变得频繁起来,这条消息就是凉州商会那边传来的。
马忠从关中到南中,一路上都是在赶路,到了南中又忙着视察各处,所以不知道这条消息。
“哦?镇军大将军又赢了?真乃常胜将军也!”马忠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一直微蹙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赵统的威名他自然是老早就听说,特别是当初陈仓大战,一人单挑张合和徐晃,横扫魏国十数将,宛如战神一般。
可惜的是,金城之战,长安之战,他都没有机会和对方并肩作战,实为人生一大憾事。
没有想到,在万里之遥,对方又再次取得辉煌,听说贵霜人有十几万大军,汉军只有万余人和一群西域败军。
这该是何等的风采呀!真不愧是大汉的冠军侯!
喜悦之后,他还是说出了心里所想,“我所忧虑乃是,临行前,征南将军于驿亭郑重相嘱:公至南中,当谨防交州之变!言如今大汉蜀中各将调动频繁,当要小心东吴兵马进犯!”
他和姜维一起入川的时候,姜维就说了,东吴既然敢挑动李严谋反,肯定就有入川之心。
现在大汉五虎将都已不在,各老臣又纷纷凋零,他们这些人又没有什么名望。
恐孙权欲效吕蒙故事,溯江西进,亦或……由交州北上,直插我南中腹背!
东吴皆是鼠辈,从曹操到关羽,到曹丕,再到曹休都是例子,此诚不可不防!
“嘶……若如此,将军意欲何为?”张休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与凝重。
交州进南中的道路崎岖,行走十分艰难,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吾本欲于进桑关、句町诸险隘设立烽燧,屯驻精兵。然南土卑湿酷暑,恐士卒不堪,滋生疫疠。更忧此举过显,徒惹东吴猜忌,有损丞相联吴抗魏之大计!”马忠眉头紧锁,道出心中忧虑。
诚然,联吴以制魏,乃大汉当前国策。马忠行事稳重,不似郝昭那般锐意孤行,敢为孤臣。
“将军,吾有一策,或可解此忧!”一旁的张休凝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
“哦?仲舒速速道来!”马忠闻言大喜。
他苦思数日未得良策,不想张休片刻之间已有计较。
张休躬身一礼,从容言道:“将军初镇南中,或未尽知此地情势。兴古、牂牁之爨氏、孟氏,与交州西瓯、骆越诸部,夙怨深结,仇杀不断!何不令爨、孟二族,假‘部落寻仇’之名,出兵封锁进桑道(此乃交州通南中之咽喉)?”
“同时,于南中各郡广布‘吴人掠夷为奴’之流言,煽动夷众同仇敌忾。再行拉拢各地夷帅,授以都尉官衔,允其世守故土。如此,若吴人真敢来犯,彼等必以死相拼!”
自诸葛丞相南征后,爨、孟二氏早已归附大汉。
如爨习现于长安军中为偏将军,孟琰亦授辅汉将军之职。
令其与交州蛮部相攻,实乃顺水推舟,再寻常不过。纵使因此引来风波,东吴亦难将矛头直指庲降都督府。
此计既阻吴人觊觎于外,又借势收服境内蛮夷之心,更深化朝廷对南中之掌控,实为一举三得!
妙!妙极!”马忠拊掌赞叹,“仲舒洞明南中局势,智虑深远,真乃我南中柱石也!”
虽然说张休的计划,都是建立在其对南中错综关系了解之上。
可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来,还能确实可行,这份急智与谋略,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