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的南京,寒风卷着碎雪落在情报一处的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陈默坐在桌前,指尖捏着一枚刚从“死信箱”取回的铜制钥匙——钥匙柄里藏着一张卷成细条的纸条,展开后,熟悉的暗号字迹映入眼帘:
“情报及时准确,为红军转移扫清障碍,苏区特予通报表扬。红军拟于遵义召开重要会议,需重点监控周边敌军动向,严防合围。”
纸条上的字迹虽小,却字字千钧。“通报表扬”四个字,像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自潜伏以来,他顶着戴笠的猜忌、柳媚的监视,冒着生命危险传递了数十份情报,从江西前线的堡垒部署,到黔北的追剿兵力,每一份都关乎红军的生死。
如今收到苏区的肯定,所有的疲惫、恐惧、委屈,都化作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处长,您在看什么?这么入神。”
柳媚端着杯热咖啡走进来,目光落在陈默手中的纸条上,眼神带着一丝好奇。
她最近对陈默的监视虽有所放松,却仍保持着高度警惕,任何细微的异常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陈默不动声色地将纸条揉成碎屑,扔进桌下的废纸篓,拿起咖啡抿了一口,语气平淡:“没什么,就是份旧的后勤报表,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他刻意避开“表扬”和“遵义会议”的字眼,将话题引到工作上,“戴老板要的遵义周边敌军布防图,你整理得怎么样了?”
柳媚注意力瞬间被转移,连忙道:“已经整理好了,您看——”
她将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放在桌上,里面详细记录着遵义周边国军的兵力配置:“薛岳部三个师已抵达遵义东南,周浑元部在娄山关构筑了两道防线,王家烈部收缩至贵阳,准备配合合围。”
陈默翻开文件夹,目光快速扫过——这些信息与他从戴笠绝密会议中得知的一致,却比他掌握的少了关键细节:薛岳部的补给线在乌江南岸,周浑元部的弹药储备不足三天,王家烈部因军饷问题士气涣散。
这些“弱点”,正是红军召开会议期间需要重点防范的合围风险,也是他接下来要传递的核心情报。
“整理得很详细,”陈默合上文件夹,语气真诚,“但还少了点关键信息——各部队的补给情况、弹药储备、士气评估,这些都要补充进去,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合围计划。你再辛苦一下,明天早上报给我。”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柳媚立刻点头:“好!我今晚加班整理,保证不耽误您的工作。”
她转身离开时,心里的疑惑彻底消散——陈默关注布防细节,显然是为了协助戴笠制定合围计划,与“通共”毫无关系。
柳媚走后,陈默立刻从怀表暗格取出一张新的纸条,快速记录情报:“遵义周边敌军:薛岳部补给线在乌江南岸(每日寅时运输),周浑元部弹药不足三日,王家烈部士气涣散(军饷拖欠两月)。建议会议期间重点监控薛岳部补给线,牵制周浑元部,可派小股部队佯攻贵阳,分散王家烈部注意力。”
他用暗号标注关键时间和地点,确保只有红军指挥部能看懂。
写完后,他将纸条卷成细条,塞进一枚新的铜扣夹层——这是他和苏晴约定的“会议专用”信物,比之前的怀表暗格更隐蔽,不易被察觉。
傍晚,陈默借口“去后勤部领取办公用品”,来到老周的布店。
后院小屋里,老周早已等候多时,手里拿着苏晴托他转交的家书。“陈先生,苏区的表扬信收到了吧?老吴说,红军将领都夸您的情报精准,帮了大忙!”老周语气激动,将家书递过去。
陈默接过家书,指尖抚过熟悉的字迹——苏晴在信里说,孩子很健康,已经能感受到胎动;她还说,收到他传递的情报后,组织上专门开了表彰会,号召所有人向他学习。信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饱含深情,让他眼眶微微发热。
“这是遵义会议的关键情报,”陈默将铜扣递给老周,语气严肃,“一定要尽快送到苏晴手里,让她用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红军指挥部。会议期间,敌军很可能发动合围,晚了就来不及了。”
老周接过铜扣,小心翼翼地藏进布卷:“放心,我今晚就安排人走秘密渠道,绝不会耽误!苏小姐也交代了,让您注意安全,别太累了,她和孩子都等着您回去。”
“我知道。”陈默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等革命胜利了,他要带着苏晴和孩子,回到乡下过一段安稳的日子,再也不用过这种提心吊胆的谍战潜伏生活。
从布店出来,夜色已深,南京的街头亮起了昏黄的路灯。
陈默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比往常轻快了许多。苏区的表扬、苏晴的家书、红军即将召开的遵义会议,像三盏明灯,照亮了他潜伏的黑暗,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完成使命的信念。
他知道,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关键转折点,也是他潜伏任务的重要节点。
只要能顺利传递会议期间的敌军动向情报,帮助红军避开合围,就能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第二天上班,柳媚将补充好的布防图递给陈默,眼里带着一丝疲惫:“处长,您要的补给和士气评估都补充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陈默翻开查看,见上面详细记录了各部队的补给路线、弹药数量,甚至连士兵的抱怨都有记录,心里暗暗赞叹——柳媚的专业能力确实出众,若不是立场不同,或许能成为很好的战友。
“做得很好,”陈默语气真诚,“这份布防图很精准,戴老板肯定会满意。你辛苦了,今天可以早点下班休息。”
柳媚脸上露出笑容,眼里带着被认可的喜悦:“谢谢处长!能帮到您,我就不辛苦。”
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桌上的布防图,也照亮了陈默坚定的眼神。
苏区的表扬是肯定,苏晴的等待是牵挂,红军的未来是使命。这些支撑着他在复兴社的龙潭虎穴里继续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