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链正在一点点收紧。这个废弃的铁匠铺,即便不是第一作案现场,也极可能是凶手准备凶器、进行“仪式”前准备的重要据点。
“陈工!有发现!”一个在外面搜查院落的技术队员喊道。
陈默和虞倩立刻走出去。队员指着院子角落一个半埋在地下的、废弃的大水缸。水缸被杂草半掩着,挪开水缸,下面赫然是一个用木板和油毡布遮盖的、仅容一人通过的狭小地窖入口!
一股混合着泥土、金属和某种……防腐剂的气味,从地窖深处弥漫上来。
陈默心中一动,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示意大家戒备,然后率先打开强光手电,弯腰钻进了地窖。
地窖不大,约四五平米,阴冷潮湿。手电光柱扫过,照亮了里面的景象。
靠墙的位置,摆着一张简陋的工作台。台上,整齐地陈列着各种工具:小型的便携式锻锤、锉刀、砂轮、抛光布……还有几块尚未成型的弹簧钢毛坯。工作台的一角,放着一个打开的塑料工具箱,里面是医用橡胶手套、无菌棉签、小型证物袋、甚至还有几瓶不同型号的dNA保存液和提取试剂!
墙壁上,用图钉固定着许多照片和剪报。赵老四在街头勒索小贩的偷拍;李浩然及其同伙霸凌王磊的视频截图打印件;刘斌出席各种酒局、与不明人士会面的模糊照片;周振华的振华化工厂排污口的远景;还有……许多龙塘村村民患病、孩子身上起皮疹、土地荒芜的景象,每一张都触目惊心。
而在这些照片和剪报的正中央,贴着一张放大的、经过处理的、仿佛是自拍的半身像阴影轮廓图,下面用打印的粗体字写着:
“当法律沉默,正义失声,审判,由我执行。”
这里,就是“正义杀手”的圣坛,是他策划所有行动,打磨他“正义”利器,汲取“力量”的地方。
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那个男人偏执、愤怒而又自诩神圣的气息。
“全面取证!每一粒灰尘都不要放过!”陈默的声音在地窖里回荡,带着一丝终于抓住狐狸尾巴的冷厉。
他们找到了更多的微量物证,包括几根不属于韩冬父母的毛发(已送检),以及在工作台缝隙里发现的一小片被揉皱的纸屑。技术队员小心地将其展开铺平,上面是用打印机打出的几行字,似乎是某种草稿或者练习:
“下一个:
选项A:学术造假、打压异己的‘泰斗’吴教授。
选项b:贩卖焦虑、兜售假药的‘神医’张大师。
选项c:……”
后面的字迹被撕掉了。
凶手果然有名单!他还在继续他的“审判”!
必须在他对下一个目标动手之前,抓住他!
通过对地窖里找到的毛发进行dNA比对,确认属于韩冬无疑。通缉令和韩冬的身份信息被迅速下发至全国公安机关、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一张天罗地网,正式撒开。
压力,现在转移到了韩冬这一边。他失去了精心布置的据点,暴露了身份,成为了全国通缉犯。他还会继续他的“正义”行动吗?还是会选择潜逃?
专案组研判,以韩冬表现出的偏执和自毁倾向,他选择继续完成他“使命”的可能性,远高于潜逃苟活。
“重点布控名单上的潜在目标!吴教授,张大师,还有其他几个可能性高的,24小时不间断保护!”队长下令,“同时,对韩冬可能的社会关系,他过去的同学、同事,进行走访,寻找他可能藏匿的地点或获取帮助的渠道。”
陈默则盯着那张从地窖找到的、写有选项的纸屑,陷入了沉思。A和b,吴教授和张大师,都是极具社会争议性的人物,一旦被“审判”,必然再次引发巨大波澜。韩冬会选哪一个?还是那个被撕掉的“选项c”?
他总觉得,以韩冬的智商和对警方侦查手段的了解,他不会简单地按照名单顺序行动。他可能会出其不意。
就在这时,技侦部门传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他们对周振华案件中,那个收买王医生的“神秘账户”进行了长达数天的溯源追踪,经过极其复杂的层层剥离,最终发现,其中一笔关键的资金,竟然绕了一个大圈子,与一个看似完全无关的账户产生了间接关联——那个账户属于市检察院的一位前检察官,名叫郑国锋。而郑国锋,正是三年前负责调查振华化工污染案,最终却以“证据不足”结案的那位检察官!
韩冬不仅在对“罪人”进行审判,他还在清算那些他认为“渎职”的执法者?!
郑国锋有危险!
“立刻联系郑国锋!派人保护!”队长急令。
然而,电话打通了,接电话的却是郑国锋的家人。家人说,郑国锋在一个小时前,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后,就神色慌张地独自开车出去了,联系不上。
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韩冬的下一个目标,根本不是名单上的A或b,而是这个隐藏更深的前检察官!他用某种方式,将郑国锋引了出去!
“追踪郑国锋的手机信号!查他的车最后出现的位置!”陈默疾步走向指挥台,声音急促。
技术屏幕上的光点快速移动、锁定。
“信号最后消失在……城北,废弃的第三纺织厂区域!”
“出发!”队长一声令下,所有待命警力如同猎豹般冲向警车。
警笛长鸣,车队向着城北那片荒废的工业区风驰电掣而去。
陈默坐在飞驰的警车里,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光影。他知道,这场持续了数周的追捕,终于到了即将摊牌的时刻。
在那片布满锈蚀机器和断壁残垣的黑暗之地,自诩的“审判者”与法律的扞卫者,即将迎来最后的对决。
而“正义”的真正定义,也将在那里,接受最终的考验。
城北,第三纺织厂。这里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明珠,如今却只剩下大片荒芜的厂区、坍塌的屋顶、锈迹斑斑的纺织机械如同巨兽的骸骨,沉默地矗立在及腰的荒草之中。月光被稀薄的云层遮挡,只能勉强勾勒出这片工业废墟狰狞的轮廓。
数十辆警车无声地熄火,远远地将主要出入口包围。身穿防弹背心、手持武器的特警队员如同暗影般散开,借助废弃厂房和杂物的掩护,向内部渗透。无人机悄然升空,搭载的热成像仪扫描着下方大片黑暗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