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苔藻”,专门适应高盐环境的水生植物,能在含盐量10%的海水中生长,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海水中的钠离子,同时分泌出改良水质的活性物质。等我们到了蓝海星,就能用它给这片蓝色海洋织出第一片绿毯。”小汐指尖轻轻贴着样本瓶壁,眼底映着藻体流动的微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蓝海星未来的模样。
“星穗号”在星际航道中平稳穿梭,舷窗外的星辰如碎钻般掠过,阿凯的手指始终没有离开操控台,他正在调试飞船的深层探测系统,准备抵达后第一时间绘制蓝海星的海底地形。“根据联盟传回的初步数据,蓝海星的海洋平均深度达3200米,海底有三条巨型海沟,其中‘深渊海沟’的深度超过米,可能存在未知的极端环境生物。”他调出三维海图,蓝色的立体模型在全息屏幕上缓缓旋转,海沟处的深色区域像一道沉默的伤疤,“我们需要先确定海苔藻的试种区域,浅海大陆架是最佳选择,那里的光照条件能满足藻类光合作用的需求。”
小汐则和种子库赶来的水生生物学家林教授一起,在实验室里忙碌着。他们将海苔藻分成数十份样本,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测试其耐受极限。“目前数据显示,海苔藻在含盐量8%-12%的环境中生长速度最快,每24小时能增殖3倍。”林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显微镜下的藻体,“你看,它的细胞壁上有特殊的多孔结构,能快速排出多余的盐分,同时锁住水分,这是它适应高盐环境的关键。”小汐点点头,将数据记录在终端上,又取出从赤焰星带来的星蓝藻样本,“或许可以尝试将星蓝藻的抗辐射基因与海苔藻融合,蓝海星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是赤焰星的1.5倍,增强抗辐射能力能提高存活率。”
阿木的画板上,蓝海星的轮廓已经渐渐清晰。他没有先画海洋,而是在陆地荒漠的边缘勾勒出了一片小小的绿洲,绿洲中心是一汪蓝色的湖泊,湖边点缀着几株从赤焰星改良而来的耐旱火绒草。“等海苔藻净化出淡水,就能把这里变成真正的绿洲。”他一边说,一边用蓝色颜料调和出不同深浅的海水,从近岸的浅蓝到深海的墨蓝,层次分明。朵朵则趴在旁边,用彩色铅笔在绿洲旁画了一片向日葵田,还在田埂上画了几个手拉手的小人,“到时候,我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向日葵节,让所有移民都能看到金色的花盘朝着太阳转。”
经过七天的星际航行,“星穗号”终于抵达蓝海星轨道。当飞船突破大气层时,舷窗外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整个星球被一片纯粹的蓝色覆盖,没有一丝云彩,只有偶尔露出的黄褐色陆地,像蓝色绸缎上点缀的碎金。靠近大陆架区域,海水呈现出清澈的浅蓝,能隐约看到海底的沙砾,而远处的深海则是深邃的墨蓝,仿佛蕴藏着无数秘密。
“外部温度28c,大气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含量21%,适合人类呼吸!”阿凯看着仪表盘上的数据,语气中带着惊喜,“没想到这颗星球的大气环境这么好,省去了改造大气的步骤。”小汐立刻穿上轻便的防护服,带着海苔藻样本和探测设备,准备乘坐登陆艇前往浅海区域。“我和林教授先去实地检测海水成分,确定试种点。”她对着通讯器说,随后和林教授一起登上了银白色的登陆艇。
登陆艇在浅海区域降落,浮在海面上,底部的探测装置缓缓伸入水中。“海水含盐量8.3%,酸碱度7.8,温度25c,完全符合海苔藻的生长条件!”林教授看着实时传回的数据,兴奋地拍手,“而且这里的海水富含钾、钙等矿物质,能为海苔藻提供充足的养分。”小汐拿出特制的种植装置,将海苔藻样本放入透明的圆柱形培养舱中,再将培养舱固定在海底的支架上。培养舱的外壁有一层半透膜,能让海水自由流通,同时防止海苔藻被海洋生物破坏。“我们先投放100个培养舱,监测一周,看看生长情况。”她一边固定培养舱,一边记录下位置坐标。
回到“星穗号”后,队员们开始了紧张的监测工作。每天,阿凯都会驾驶探测艇前往浅海区域,收集培养舱内的海苔藻样本,测量其生长速度和水质变化;小汐则在实验室里分析样本数据,调整营养液的配方;阿木和朵朵则负责拍摄海苔藻的生长过程,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起初,海苔藻的生长速度与预期一致,每天都在缓慢增殖,培养舱内的海水含盐量也在逐渐下降。但到了第五天,意外发生了——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培养舱内的海苔藻出现了枯萎现象,海水的酸碱度也有所下降。“怎么回事?”小汐看着数据,眉头紧锁,“难道是海底有未知的微生物在破坏海苔藻?”
林教授立刻对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种微小的紫色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海苔藻的细胞壁上,吸食藻体的营养物质。“这是一种新型的海洋微生物,我们暂时命名为‘紫噬菌’。”林教授的语气有些凝重,“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小时就能增殖一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毁掉所有的海苔藻。”
队员们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研发针对性的杀菌剂,但需要时间。”林教授说,“而且杀菌剂可能会对蓝海星的海洋生态造成影响,毕竟我们还不了解这里的生态系统。”阿木突然开口:“或许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我们之前在迷雾星不是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当时是用一种甲虫来控制有害植物的生长。”
小汐眼前一亮,她想起了在枯寂-3星球看到的“共生虫”,这种虫子以微生物为食,同时能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我们可以从枯寂-3星球调取共生虫的样本,进行基因改良,让它们适应蓝海星的海洋环境,专门捕食紫噬菌。”她立刻联系联盟总部,请求调取共生虫样本。
三天后,共生虫样本被送到了“星穗号”。小汐和林教授立刻开始基因改良工作,他们将共生虫的耐盐基因与海苔藻的抗逆基因融合,增强其在高盐环境中的存活率。经过两天的培育,改良后的共生虫终于诞生了——它们通体透明,体型微小,能在海水中自由游动,专门以紫噬菌为食。
队员们将共生虫投放到出现枯萎现象的培养舱中。第二天,监测数据显示,紫噬菌的数量明显减少,海苔藻的枯萎现象也得到了控制。到了第七天,所有培养舱内的海苔藻都恢复了正常生长,培养舱内的海水含盐量下降到了7.5%,水质也变得更加清澈。“成功了!”小汐对着通讯器大喊,声音里满是激动,“共生虫不仅控制了紫噬菌,还能为海苔藻提供养分,它们的排泄物富含氮、磷等元素,能促进海苔藻的生长!”
随着海苔藻的不断生长,浅海区域逐渐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藻毯”。远远望去,浅绿色的海苔藻在海水中轻轻摇曳,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绸缎铺在蓝色的海面上。阿木驾驶着探测艇,在藻毯上方拍摄,镜头下,阳光透过海水洒在藻毯上,折射出淡淡的绿光,无数小鱼在藻毯间穿梭,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些小鱼是从深海游来的,它们以海苔藻为食,说明海苔藻已经成为了蓝海星海洋生态的一部分。”阿凯看着探测屏幕上的鱼群,笑着说。
一个月后,队员们开始扩大海苔藻的种植范围。他们用特制的“藻毯播种机”在浅海大陆架上铺设海苔藻孢子,播种机底部的喷头将孢子均匀地喷洒在海水中,同时释放出改良后的星蓝藻,帮助海苔藻快速固定在海底。朵朵则在登陆艇上,将向日葵种子撒在靠近陆地的浅滩上——这些种子经过基因改良,能在含盐量较低的土壤中生长,她希望向日葵能成为连接海洋和陆地的“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海星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浅海区域的藻毯不断扩大,覆盖了近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海水的含盐量逐渐下降到了6%,部分区域甚至下降到了5%,已经接近普通海水的含盐量。在藻毯的净化作用下,浅海区域的水质变得越来越清澈,开始出现珊瑚虫和贝类,形成了小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陆地荒漠的边缘,朵朵种下的向日葵也发了芽。幼苗的茎秆呈淡绿色,叶片上覆盖着一层细密的蜡质层,能有效锁住水分,抵御荒漠的干旱。“小汐姐姐,你看!向日葵朝着海洋的方向生长呢!”朵朵拉着小汐的手,指着幼苗的顶端,“它们是不是想看看海苔藻是什么样子?”小汐笑着点点头:“或许吧,它们是在和海苔藻打招呼呢,以后,这里会成为一片海陆相连的绿洲。”
联盟的移民船队很快就抵达了蓝海星。当移民们看到浅海区域的绿色藻毯和陆地边缘的向日葵幼苗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他们在靠近藻毯的浅滩上搭建起了浮动式房屋,房屋的底部是特制的浮力装置,能随着海浪轻轻晃动,屋顶覆盖着太阳能板,为房屋提供电力。移民们还在浅海区域建立了海苔藻加工厂,将海苔藻加工成食品和饲料,同时提取海苔藻中的活性物质,用于制作保健品和化妆品。
孩子们则最喜欢在藻毯区域玩耍,他们穿着特制的浮力服,在藻毯上行走,像踩在柔软的绿色地毯上。偶尔,他们会潜入水中,和小鱼一起穿梭在藻毯间,采摘新鲜的海苔藻,带回家让父母做成美味的菜肴。“妈妈,海苔藻好甜啊!比绿洲星的海带好吃多了!”一个小女孩举着手里的海苔藻,兴奋地对妈妈说。
在蓝海星的生态改造进入尾声时,小汐收到了来自枯寂-3星球和迷雾星的消息。枯寂-3星球的“枯寂紫”花海已经覆盖了星球表面的50%,原住民们建立了星际贸易站,将“枯寂紫”花瓣制作的香料和药材销往各个星球;迷雾星的生态旅游产业越来越繁荣,每年都有超过100万游客来这里参观“海心紫”花海和星蓝藻湖泊,当地的科研人员还培育出了能发光的“迷雾藻”,成为了迷雾星的新地标。
小汐站在“星穗号”的舷窗边,看着蓝海星上的绿色藻毯和金色向日葵,心里满是欣慰。她打开透明的展示盒,将蓝海星的海苔藻样本和向日葵种子放进去,与赤焰星的焰苔、枯寂-3星球的“枯寂紫”、迷雾星的“海心紫”放在一起。这些样本,不仅记录着“星穗号”队员们的旅程,更记录着生命在宇宙中绽放的奇迹。
阿凯走到小汐身边,指着舷窗外的星海:“联盟总部传来消息,深空探测器在仙女座星系发现了一颗新的潜力星球,那里有大片的陆地和湖泊,但大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我们去改造。”小汐看着阿凯,眼中满是期待:“那我们就出发吧,带上我们的种子和希望,去给那颗星球织出一片新的绿潮。”
“星穗号”再次启动,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声,缓缓驶离蓝海星。舷窗外,蓝海星的绿色藻毯和金色向日葵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像一颗镶嵌在星海的绿宝石。朵朵趴在舷窗上,手里拿着新收集的海苔藻孢子,“下一颗星球,我们要种海苔藻和向日葵,还要种月光花,让那里的夜晚也能像赤焰星一样漂亮!”
小汐笑着摸了摸朵朵的头,拿出一份新的样本瓶——里面装着淡红色的“光合菌”,能在高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我们还会带上这个,它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让那颗星球的大气变得适合人类呼吸。”
飞船逐渐加速,消失在星海深处。在它们身后,蓝海星的绿潮还在不断蔓延,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的方向转动,仿佛在目送这些星海播种者,开启下一段充满希望的旅程。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还有无数颗荒芜的星球在等待,等待着一群怀揣热忱的人,带着种子与希望,跨越星海,奔赴下一场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