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衙门的议事厅里,檀香袅袅,案上摆着岭南舆图与几本摊开的册页。
应元正身着绯色钦差官服,坐在主位上,目光落在舆图上峒溪部的标记处。
韦仲已到了衙门外,比说好的时间早了半个小时。
“传峒溪部韦仲入厅。”
片刻后,脚步声从厅外传来。
韦仲身着深青色长衫,袖口微微卷起,显然是刻意收拾过仪容,却又没穿过于张扬的服饰。
他走进议事厅,目光便快速扫过厅内的官员。
巡抚赵明、按察使王刚,都是往日打过照面的旧人。
那位身着从二品官服、面容肃穆的陌生人,不用想也该是新上任的布政使傅丘。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坐在主位上的应元正。
他坐姿端正,面色沉稳。
传闻今年刚满十岁,可看这身高与气度,倒像是长了三四岁的模样。
一想到这样的人以雷霆手腕推行新政,又亲身下地抗灾防虫,韦仲不敢有半分轻视。
他连忙收敛气息,快步上前拱手行礼:“峒溪部韦仲,见过应大人。蒙大人传唤,韦仲来迟了。”
应元正抬手指了指身旁的客座,请他坐下。
“韦首领不必多礼。今日请你来,主要是想跟你商议在峒溪部推行摊丁入亩的事。
你也知道,如今岭南不少州县都完成了新政。将人头税摊到田亩里,百姓缴多少税全看自家田产,既公平,也能减轻不少负担。”
他说着,将一本写着《安民告示》的册页推到韦仲面前,册页首页明晃晃写着‘轻徭薄赋,惠及民生’。
“我看了府学的记录,韦公子上月的课业得了优等。尤其是对‘户籍编订’的条文理解透彻,往后摊丁入亩要统计户口,说不定还能让他帮着搭把手。”
韦仲的手刚碰到册页,指尖便顿了顿。
他虽没细推过摊丁入亩,却也知道‘统计户口’是关键。
随即笑着收回手:“大人谬赞了。犬子不过是运气好,蒙教授指点罢了。
我送他去府学,本就没指望他有多大出息,只求他多认些字,日后部族若有文书往来,能帮着看看,免得误了官府的差事。”
应元正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目光却始终锁着韦仲的反应。
“韦首领这话就过谦了。部族子弟能有这般见识,已是难得。
不过摊丁入亩要推行,得先把峒溪部的田亩清丈清楚,不然税怎么算都不准。
我打算让巡抚衙门派些人手随你回去,帮着丈量田界、登记户主,这事还得劳烦首领多配合。”
这话一出,韦仲心里隐隐泛起一丝不安。
清丈田亩倒也罢了,可‘登记户主’总觉得不只是为了摊丁入亩。
他面上依旧平静,语气却多了几分试探。
“大人,清丈田亩、登记户主是该做,只是部族的田界多是祖辈定的,丈量时怕是会有子弟不理解。
而且登记户主……部族里不少人家都是几户同住,统计起来怕是麻烦。”
“有麻烦才要解决啊。”应元正放下茶盏,指了指舆图上峒溪部旁的溪流。
语气却比刚才温和了许多,“去年大雨,峒溪部有二十亩稻田被淹,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水利设施。
这次清完田亩,我打算从赋税盈余里拨些银子,帮部族修堤铺路,再建所私塾,让子弟们不用跑远就能读书。
你看,摊丁入亩不仅能减税,还能给部族办这么多实事,多划算。”
他顿了顿,“至于登记户主,其实也是为了部族好。
往后谁家缴了税、谁家没缴,一目了然,不会再有人借着‘几户同住’的由头逃税,最后反而让老实人吃亏。”
韦仲的手指在膝上轻轻摩挲,心里的不安渐渐被‘减税、修堤、建私塾’的诱惑压了下去。
他虽然觉得‘清丈田亩、登记户主’好像并不简单,却也没往改土归流上想,只当是官府为了把摊丁入亩做扎实。
更何况,应元正还提到了儿子,若真能让儿子帮着登记户籍,也算是给儿子攒些官府的人脉。
“大人考虑得确实周全。”韦仲终于松了口,却还是留了个心眼。
“只是……事关整个峒溪部的生计,我一个人做不了主,得回去跟族里的长老们商量商量,也听听子弟们的想法,免得日后落下埋怨。”
应元正知道事情不可能一下就成功。
于是他笑了笑,语气依旧平和,“韦首领这话在理。部族大事,确实该跟长老、子弟们商议,我也不是要你今日就定下来。”
我可以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你再给我答复,如何?”
韦仲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他没想到应元正会这么痛快,还主动给了缓冲时间。
这让他心里的不安少了几分,却也多了几分犹豫。
“大人这般体谅,韦仲感激不尽。只是……三天时间会不会太赶了?族里的长老们住得分散,召集起来也需要时日。”
“那就五天。”
应元正干脆地让步,目光直视韦仲,语气却不再温和。
“但有一点我得跟韦首领说清楚,这次摊丁入亩试点,峒溪部是第一个接到邀请的,但不会是唯一一个。
若五天后你这边定不下来,我就只能找其他部族了。而有些实惠,过了,就不会有了。”
韦仲心里清楚,其他部族抢了减税、修堤的好处,峒溪部的子弟们定会埋怨他。
他连忙拱手,“五天足够了!五天后,韦仲定给大人一个明确答复!”
应元正点了点头,让人把那本《安民告示》递给韦仲。
“这本你带回去,跟长老、子弟们好好看看,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派人来问。”
韦仲接过,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又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才快步退出议事厅。
走到衙门外时,他摸了摸怀里的细则,心里依旧七上八下。
应元正的让步让他松了口气,可总觉得还有他没看透的东西。
而议事厅内,傅丘忍不住问:“大人,您明知韦仲是在拖延,为何还给他五天时间?”
“五天时间,足够他想明白利弊了。”应元正喝了口茶,说道。
“他越是谨慎,就越会暗中去打听其他部族的态度。这么一来,知道《安民告示》内容的部族,自然会越来越多,这正是我们要的。”
应元正接着笑了笑。
“韦仲觉得‘实惠’要慢慢算,但不是所有部族都会犹豫。而且给韦仲的这五天时间,也够我们准备后续的事了。”
赵明与傅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叹。
先前还担心峒溪部会据理力争,没想到整场谈判下来,应元正没借任何人手。
这手段,真是越发厉害了。
赵明随即想到正事,连忙问道:“世子,那派去峒溪的人选,咱们现在就定吗?”
应元正点头,对着一旁的侍从吩咐:“去把户房、营田司里能独当一面的主事、巡检都叫来,就说有要务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