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石与史迪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楚云飞,这个因史迪威公开“赏识”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将领,即将身不由己地成为这场巅峰对决中的关键棋子。
这场博弈的高潮,以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上演——蒋介石在黄山官邸设宴,为即将回国述职的史迪威将军“饯行”。这并非一次和谐的告别,而是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最后的晚餐”。受邀作陪的,除了宋美龄、何应钦等少数核心幕僚,还有几位被美方点名看重、或与史迪威有工作往来的中方将领,楚云飞赫然在列。邀请来得突然而微妙,楚云飞心知肚明,这绝非寻常宴饮,而是一场鸿门宴,自己将是宴席上那道被反复审视、权衡乃至作为筹码的“主菜”。
晚宴设在官邸西式餐厅,水晶吊灯散发着冷冽的光,长长的餐桌上铺着雪白桌布,银质餐具熠熠生辉,与窗外山城压抑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气氛从一开始就异常凝重。蒋介石身着深色长衫,面无表情,坐在主位。史迪威穿着笔挺的军常服,脸色阴沉,紧抿着嘴唇,毫不掩饰其不满。宋美龄虽尽力维持着女主人的优雅,但眉宇间也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何应钦等中方要员正襟危坐,气氛尴尬。
宴会伊始,皆是例行公事的祝酒与客套寒暄,内容空洞,言不由衷。酒过三巡,史迪威终于按捺不住,将餐刀重重放在盘子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打破了虚伪的平静。他目光直视蒋介石,用英语直接发难,语气强硬的。
“委员长先生,我必须再次强调,当前的军事溃败是灾难性的!贵国军队的指挥系统、后勤保障存在严重问题!如果再不进行彻底改革,如果再不将权力和资源交给真正懂打仗、愿意打仗的指挥官,” 他目光似有似无地扫过楚云飞的方向,“再多的美援也只是投入无底洞!我强烈要求,立即改组陆军司令部,建立高效的前线指挥体系,并将新到的装备,优先配发给那些有成功战绩的部队,比如在山西敌后坚持作战的部队!” 他虽未直接点名楚云飞,但指向性已极其明显。
蒋介石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发白。他强压怒火,用浓重的浙江官话回应,语调缓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史迪威将军,你的关切,余已知之。然中国国情复杂,军队整顿,非一日之功。至于指挥权与物资分配,乃我内政,余自有统筹安排。当前要务,是精诚团结,共渡难关。” 他巧妙地将史迪威的改革要求定义为“干涉内政”。
“团结?看看前线!那是团结的样子吗?”史迪威毫不退让,声音提高,“我们需要的是行动!是效率!是把武器交给能打胜仗的人!而不是继续浪费在那些腐败无能的官僚手里!” 他的话如同匕首,直刺国民党政权最痛的伤疤。
宴会气氛降至冰点。何应钦等人噤若寒蝉。宋美龄试图打圆场,用流利的英语缓和气氛,但效果甚微。
就在这时,蒋介石突然将目光转向了席间一直沉默不语的楚云飞,语气看似平和,却带着巨大的压力:“楚团长。”
楚云飞心中一凛,立即放下餐具,挺直身躯:“学生在!”
“史迪威将军很是赏识你,认为你善于游击战,是可用之才。”蒋介石缓缓说道,目光深邃难测,“如今战局危殆,正是用人之际。依你之见,当前扭转战局,关键何在?游击战术,在华中华南,是否可行?”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毒辣。既将楚云飞推到了台前,让他直接面对史迪威,又将一个巨大的难题抛给了他——他若赞同史迪威,便是打脸蒋介石的现行政策;他若否定史迪威,则得罪美方,自断一条重要的外援。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楚云飞身上。史迪威也紧紧盯着他,等待他的回答。
楚云飞依旧保持着军人的镇定。他心念电转,深知此刻一言可决生死。他不能完全倒向任何一方,必须走钢丝。他深吸一口气,用清晰而沉稳的声音答道。
“回校长,回史迪威将军。学生以为,当前战局失利,原因复杂,非单一战术可扭转。正面防御与敌后游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正规军需整顿纪律,提升战力,固守要点;同时,确应大胆派遣精干力量,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袭扰日军补给,牵制其兵力,积小胜为大胜,此为学生于晋西北作战之切身体会。至于华中华南,地域广阔,山岳纵横,民众基础犹在,正是开展游击之良好战场。关键在于,选派得力将领,给予充分信任和必要支援,使其能灵活机动作战。”
他这番回答,看似中庸,实则暗藏机锋。他肯定了游击战的价值(迎合史迪威),但将其置于“辅助”地位(不否定蒋的正面战场);强调“选派得力将领”、“充分信任”(暗示现行体制用人有问题,但不明说);最后落脚在“灵活机动作战”(暗示需要打破现有僵化指挥体系)。既展现了专业见解,又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站队,将皮球又踢回给高层决策。
蒋介石目光闪烁,未置可否。史迪威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接过话头:“楚将军说得对!关键是将领和信任!我们需要更多像楚将军这样有想法、有能力的指挥官,并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和资源!”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资源分配。
宴会最终在不欢而散的气氛中结束。史迪威拂袖而去,蒋介石面色铁青。楚云飞知道,蒋、史之间的矛盾已彻底公开化、白热化,再无转圜余地。而自己,经此“面试”,已被史迪威牢牢锁定为推行其军事改革计划的“样板”和“利刃”,同时也被蒋介石和国内保守势力视为需要严加防范的、与“外人”过从甚密的“危险分子”。
返回住所的车上,楚云飞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心中波澜起伏。这顿“最后的晚餐”,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他已被绑上了史迪威的战车,成为双方博弈的关键棋子。接下来的路,是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还是借势而起,杀出一条血路,全看他自己如何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