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站在指挥部外临时搭建的了望哨上,远眺着沉寂的战线。日前那场针对中统赵德明的“丑闻”风暴,虽已暂时平息,赵德明身陷囹圄,中统在黔南的气焰为之一挫,但楚云飞深知,这仅是权宜之计,徐恩曾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日清晨,天色未明,警卫员小陈如同往常一样,前往独山县城内一家由湖南人经营、主要接待过往行商的小客栈,收取“老家”(指358团根据地)通过秘密交通线辗转送来的“家信”(加密情报)。这条线路极其隐秘,每次接头都需更换暗号和地点。小陈顺利取回了一个密封的竹筒,里面照例是方立功汇报晋西北近况和部队整训的密信。
楚云飞在油灯下仔细译读着方立功的信,内容多是日常军务:部队休整补充情况、小规模的反扫荡战斗、根据地春耕准备、以及“星火”兵工厂在材料极度匮乏下仍努力复装子弹的简报。字里行间透着前线的艰苦与坚韧,也流露出对方立功对团长安危的深切挂念。楚云飞心中暖流涌动,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晋西北那片熟悉的土地和生死与共的弟兄们。
就在他准备将信纸按惯例焚毁时,指尖无意中触碰到信纸背面边缘一处极细微的凹凸感。他心中一动,将信纸对着灯光仔细审视。在纸张最边缘、靠近装订线的位置,他发现了几处用极细的针尖刺出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孔洞。这些孔洞排列方式奇特,并非装订痕迹。
是盲文!
楚云飞瞳孔微缩。方立功不通盲文,这绝非他的手笔。这只能是信件在传递过程中,经过某个环节时,被人用这种方式加上的!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茉莉”那条线传来的信息!自“清风书局”事件和赵德明倒台后,他与南方局的这条脆弱联系一度沉寂,此刻终于有了回音!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仔细辨认着那些微小的点阵。信息很短,断断续续,但意思清晰。
“风信子(楚云飞的代号)同志:赵事已悉。干得漂亮。谢意。保重。春蚕(南方局代号)。”
短短十几个字的盲文。“赵事已悉。干得漂亮。谢意。” 这无疑是南方局对楚云飞果断出手除掉赵德明这个威胁、间接保护了“茉莉”及其关联渠道的明确肯定和感谢!“保重”二字,更是蕴含着同志式的关切。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巨大的慰藉,瞬间涌遍楚云飞全身。这不仅仅是一句感谢,更是一种认可,一种身份的确认,一种在孤立无援的敌营深处,终于接收到来自同一战线战友信号的激动!这意味着,他冒险布下的线没有断,他之前的行动得到了“家里”的理解和支持!这种精神上的支撑,在此时此刻,远比任何物资援助都更加珍贵。
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抚平,南方局如此谨慎地传递谢意,也说明局势依然严峻,联络必须绝对安全。他们没有提出新的要求或指令,只是表达了谢意和关心,这既是保护,也是信任,将主动权依旧交在他手中。
楚云飞沉思片刻,没有立即回复。现在并非传递信息的合适时机,赵德明刚倒台,各方视线仍聚焦于此,任何异常联络都可能引来危险。他将这份无声的谢意深深埋入心底。
“同志……”他低声重复着这个久违的词汇,心中百感交集。在国民党顽固派、军统、中统的重重包围下,这两个字代表着一种超越阵营隔阂的信仰共鸣和生死托付。他知道,自己并非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同志在关注着他,支持着他。
这份来自南方局的谢意,它让楚云飞更加明确了自己斗争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为了358团,为了晋西北的百姓,更是为了一个更宏大、更光明的未来。他与南方局这条线的巩固,为他在这孤军奋战的境地里,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动力和战略依托。
他走到窗前,推开一丝缝隙,清冷的空气涌入。远山依旧笼罩在浓雾中,但东方已泛起一丝微白。楚云飞深吸一口气。
“看来,这条路,没有走错。”他喃喃自语。接下来的斗争,有了这份来自“家”的谢意和认可,他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