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宣府以北五十里的野狐岭,秋风萧瑟,枯草遍野。
曹文诏站在一处隐蔽的观察哨内,手中的单筒远镜缓缓扫过谷地中的官道。
这位武卫营统帅已经在野狐岭设伏三日,五万精锐如同蛰伏的猎豹,静静等待着猎物入网。
将军,喀尔喀部前锋距此还有二十里。
副将曹变蛟低声禀报,他是曹文诏的侄子,年仅二十二岁却已是一营主将。
曹文诏微微颔首,目光依旧紧盯着远方的尘埃:传令各营,保持静默。没有本将军的号令,便是天塌下来也不得妄动。
末将领命!曹变蛟躬身退下,身影很快消失在密林中。
此时的野狐岭,看似平静,实则杀机四伏。
武卫营五万将士全部装备最新式燧发枪,这是大明军工的精华。
更可怕的是那一百门改良过的红衣大炮,被巧妙地布置在制高点上,炮口对准谷地,等待着发出雷霆一击。
曹文诏缓步走向炮兵阵地,炮营统领黄德功立即迎了上来。
黄将军,火炮准备得如何?
回将军,全部火炮已完成试射校正,装填特制开花弹。最远射程三里,可完全覆盖谷地。黄德功信心满满地答道。
曹文诏满意地点头,又转向燧发枪阵地。这里的地形更为精妙,士兵们依托山势构筑了三道防线,每道防线都可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援。
记住,曹文诏对各级将领强调,待敌军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以火炮齐射为号。第一轮齐射后,燧发枪队立即展开轮射,不得有误!
谨遵将军将令!
与此同时,二十里外,喀尔喀部大军正在快速行进。
首领固鲁思齐布骑在一匹枣红马上,志得意满。
他今年四十岁,统率喀尔喀部已有十年,以勇猛善战着称。
此次受皇太极重金相邀,率两万精锐南下,意在牵制明军,配合后金主力进攻。
首领,前面就是野狐岭了。
向导提醒道,此处地势险要,是否先派斥候探查?
固鲁思齐布不以为然地大笑:明军主力都在蓟镇应付皇太极,宣府能有多少守军?传令全军,加速通过野狐岭,天黑前我要在宣府城外扎营!
副将巴特尔还是有些担忧:首领,还是小心为上。听说明军新装备了一种厉害火器...
再厉害的火器,也要有人来用!固鲁思齐布打断道,明军的精锐都在东线,宣府这边不过是些老弱残兵。加快速度!
两万蒙古骑兵于是加快步伐,浩浩荡荡地进入野狐岭峡谷。
铁蹄踏过干涸的河床,扬起漫天尘土。这些蒙古勇士个个骑术精湛,马背上挂着强弓利箭,却不知死亡正在前方等候。
曹文诏在观察哨内看着敌军完全进入伏击圈,缓缓举起手中的红色令旗。
预备——他的声音冷静得可怕。
谷地中,固鲁思齐布突然感到一丝不安。太安静了,连鸟鸣声都听不到。
他勒住战马,正要下令停止前进,就在这时——
曹文诏的令旗猛地挥下。
刹那间,地动山摇。一百门火炮同时怒吼,特制的开花弹划破长空,在蒙古军中炸开。
每一发炮弹都在落地时爆裂成无数碎片,覆盖大片区域。
有埋伏!固鲁思齐布大惊失色,但爆炸声淹没了他的呼喊。
第一轮炮击就造成了惨重伤亡。
蒙古战马受惊,四处狂奔,更加剧了混乱。
不要乱!集结!固鲁思齐布努力控制局面,然而第二轮炮击接踵而至。
这一次的炮火更加精准,专门瞄准了试图集结的蒙古骑兵。
开花弹在人马密集处炸开,残肢断臂四处飞溅。
燧发枪队,射击!曹文诏再次下令。
峡谷两侧,武卫营将士终于现身。
他们分成三排,第一排跪姿,第二排立姿,第三排准备,动作整齐划一。
第一排,放!
第二排,放!
第三排,放!
轮番齐射的燧发枪形成了持续不断的弹雨。
燧发枪的射程远超蒙古弓箭,蒙古骑兵根本无法还手,只能在谷地中被动挨打。
突围!向后突围!固鲁思齐布意识到中计,急忙下令后撤。
然而为时已晚。
曹变蛟早已率领一万精锐堵死了峡谷出口。
燧发枪组成的火力网密不透风,任何试图突围的蒙古骑兵都成了活靶子。
战斗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蒙古骑兵虽然勇猛,但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燧发枪的射速和威力让他们连靠近明军阵地的机会都没有。
巴特尔护在固鲁思齐布身边,焦急地说:首领,这样下去我们要全军覆没啊!
固鲁思齐布咬牙切齿:向前冲!只有冲过峡谷才有一线生机!
他亲自率领亲兵队发起冲锋,试图突破曹变蛟的防线。这一举动虽然勇敢,却无异于自杀。燧发枪的齐射如同死神的镰刀,成片收割着生命。
两个时辰后,战斗基本结束。
谷地中尸横遍野,幸存者寥寥无几。
固鲁思齐布身中数弹,被亲兵拼死救下,但最终还是被明军生擒。
曹文诏巡视战场,看着这惨烈的景象,不禁感慨:若是早几年有这等利器,何至于让建奴猖狂至此!
将军,此战共歼敌一万八千余人,俘虏一千二百人,缴获战马五千余匹。曹变蛟前来汇报战果,我军伤亡不足百人。
曹文诏重重拍了下侄子的肩膀,立即八百里加急,向陛下报捷!
十月二十四日,捷报传入北京。
乾清宫内,崇祯正在与内阁商议军务。
当王承恩快步走进,呈上曹文诏的捷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好!好!好!崇祯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曹文诏不负朕望,此战打出了大明的威风!
他立即下旨:曹文诏晋爵宣城伯,赐丹书铁券。曹变蛟擢升都督佥事,黄德功加太子少保。所有参战将士,赏半年俸禄!
首辅孙承宗感慨道:陛下神机妙算,早料到喀尔喀部会来袭,此番大胜,必能震慑四方。
次辅徐光启补充道:更重要的是验证了新式战法的可行性。燧发枪配合火炮,在合适地形下竟有如此威力。
消息很快传开,朝野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