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东北,秋风刮得比往年更凶些。抚顺城郊的老矿区,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扑向地面,老北风呜咽着穿过废弃的矿洞,像是无数冤魂在合唱。
王秀英就住在这片老矿区边缘的一排红砖房里。她那当矿工的丈夫三个月前死在了一次小规模塌方中,连尸首都没能全乎地挖出来。如今三十有五的她,肚里还揣着一个遗腹子,却在前些日子不慎跌了一跤,见了红,到医院也没能保住。
自打从医院回来,王秀英总觉得屋里比外头还冷。不是秋风那种干爽的冷,是种渗进骨头的阴冷。夜里睡不踏实,半梦半醒间,总听见若有若无的婴儿哭声。
起初她以为是野猫发春,可仔细听又不像。那哭声细细的,弱弱的,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就贴在她耳边。
“婶子,您夜里可听见啥动静没?”王秀英问隔壁的李大娘。
李大娘眼神躲闪,支吾了半天才道:“秀英啊,不是我说你,那孩子没了也是命,你得想开些。要不...去庙里上柱香?”
王秀英知道李大娘话里有话。这矿区老旧,哪家没死过几个人?矿难、病灾、自杀的,多了去了。老人们常说,横死的人阴魂不散,特别是没足月的孩子,怨气最重。
王秀英不敢再问,裹紧了衣裳往回走。秋风卷起地上的纸钱灰,打着旋儿往她身上扑。那天丈夫下葬时撒的纸钱,三个月了,还没散尽。
当夜,王秀英又被哭声惊醒。这次声音格外清晰,仿佛就在屋里。她颤抖着拉开电灯,昏黄的光线下,屋里空荡荡的,只有老旧的衣柜门不知何时裂开了一道缝。
那衣柜是丈夫生前亲手打的,说是给孩子放衣裳用。王秀英自从流产后再没打开过,里头还塞着不少亲戚送的婴儿衣物。
哭声似乎就是从衣柜里传出来的。
王秀英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她想起老人们说的话,横死的人不能惦记,一惦记就容易找上门来。她强迫自己闭上眼,蒙头大睡,可那哭声愈来愈响,撕心裂肺。
“妈...妈...”
王秀英猛地坐起身,浑身冷汗。那哭声里竟夹杂着模糊的呼唤声,分明是个婴儿在叫妈妈!
她战战兢兢地下床,一步步挪向衣柜。越是靠近,那哭声就越是清晰。她颤抖着手,猛地拉开了柜门。
一股血腥气扑面而来。
柜子里根本没有什么婴儿衣物,只有一个沾满暗红色血迹的襁褓。襁褓中躺着个面色青紫的男婴,双眼紧闭,小小的拳头攥得死死的。
王秀英吓得倒退几步,一屁股坐在地上。等她再抬眼时,那婴儿忽然睁开了眼睛——没有瞳孔,只有两颗白森森的眼球。
“妈,”婴儿的嘴唇没动,声音却清清楚楚地在屋里回荡,“你为什么不要我?”
王秀英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想往外跑,却发现双腿像灌了铅般动弹不得。
“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个身子,妈,你为什么又把我杀了?”婴儿的声音尖利起来,带着浓浓的怨毒。
襁褓中的婴儿突然坐起身,王秀英这才看见他肚脐上还连着一截血肉模糊的脐带,滴滴答答地往下淌着黑红色的血。
“我不是...我没有...”王秀英语无伦次地辩解着,却发现那婴儿的模样渐渐变了。青紫的小脸上浮现出熟悉的特征——高高的额头像她,薄薄的嘴唇像她死去的丈夫。
“你忘了吗?妈?”婴儿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平静,“你忘了吗?二十年前的那个晚上...”
王秀英如遭雷击,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
---
1982年,夏夜,抚顺某乡村
十九岁的王秀英躲在玉米地里,双腿被粗糙的叶子划出一道道血痕。她咬紧牙关,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肚里一阵阵绞痛,她能感觉到那个不该来的小生命正在一点点离开她的身体。汗水和泪水糊了满脸,下唇被咬出了血。
孩子的父亲是村里知青点的北京知青,三个月前已经返城了,临走时信誓旦旦地说会接她去北京。起初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就杳无音信。
等她发现怀孕时,肚子已经微微隆起。在那个计划生育雷厉风行的年代,未婚先孕是天大的丑事。她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能用布条紧紧缠住肚子,盼着情人如约归来。
直到再也瞒不住的那天,她娘发现了真相。一顿毒打后,娘塞给她一包药粉,让她夜里自己去玉米地里“处理掉”。
“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否则咱家就没脸在这待下去了!”娘咬牙切齿地说。
王秀英永远记得那种痛,仿佛有千万根针在肚子里乱扎。当她看见那个已经成形的男婴血淋淋地落在玉米叶上时,几乎昏死过去。
按照娘的吩咐,她用破布包裹了那个小小的身体,深埋在了玉米地深处。娘说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就说她是来了月事,身体不适。
那夜之后,王秀英仿佛变了个人。她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是那个爱说爱笑的姑娘了。第二年,她经人介绍嫁给了矿上的一个工人,搬离了村子,再也没有回去过。
---
2002年,秋夜,抚顺矿区
王秀英望着衣柜中的婴儿,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婴儿的模样,竟与她记忆中那个血淋淋的胎儿重叠在一起。
“是你...”王秀英颤抖着说,“怎么可能...”
“我一个一个把他们叫醒了,”婴儿的声音忽然变成了多个声音的重叠,有男有女,有稚嫩有成熟,“我们都想见见妈妈。”
襁褓突然鼓胀起来,仿佛有无数个小身体在下面蠕动。一只只青紫色的小手从襁褓边缘伸出来,在空中胡乱抓着。
“妈,为什么不要我们?”
“妈,我好冷啊...”
“妈,下面好黑,我好怕...”
七种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刺得王秀英耳膜生疼。她终于明白过来,那不仅是二十年前的那个孩子,还有这些年里她偷偷打掉的所有胎儿。
结婚后,因为丈夫常年在矿上工作,聚少离多,王秀英怀上过几次。但那时的计划生育政策严格得像铁板一块,街道办的人三天两头上门检查,已经有了一胎的她不符合生二胎的条件。每次发现怀孕,她都不得不偷偷去做掉。
最后一次是三个月前,丈夫刚死不久。她发现自己又怀上了,思前想后,觉得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孩子已经艰难,更何况是两个?于是心一横,又去了那家小诊所...
“妈,我们好孤单,”婴儿的声音又变回单一,那双白森森的眼睛盯着王秀英,“你来陪我们吧。”
婴儿的指甲突然变长,变得乌黑尖利,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寒光。王秀英想逃,身体却像被钉在原地一般动弹不得。
那婴儿缓缓地从襁褓中爬出,肚脐上那截脐带仿佛无限长,在身后拖出一道血痕。它爬过衣柜,爬过地面,一步步向王秀英逼近。
“第一个抛弃我的,是你,”婴儿的声音冷得像冰,“最后一个抛弃我的,也是你。妈,你的心为什么这么狠?”
王秀英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那双黑色的利爪已经抵到了她的胸口,冰冷刺骨。
“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们...”她终于哽咽着说出口。
利爪停顿了一下。
“二十年来,我没有一天不想你,”王秀英望着那双空洞的眼睛,忽然不再害怕了,“我记得你的样子,小小的手,小小的脚...我给你取了个名字,叫盼盼,盼着你爹回来接我们...”
婴儿面无表情,但周围的空气似乎不再那么寒冷。
“后来那些...都是娘的错...”王秀英继续说着,声音颤抖,“娘没办法啊...政策不允许...你爹工资低...养不起那么多张嘴...”
利爪微微向后缩了缩。
“但这都不是理由...”王秀英忽然抬起手,想要触摸婴儿的脸颊,“娘对不起你们...娘每晚都做噩梦...梦见你们来找我...”
当她的手指即将触碰到婴儿时,那婴儿突然发出一声尖啸,利爪猛地刺入了她的胸膛!
王秀英感到一阵剧痛,却奇异地看着没有血流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感,仿佛二十年来压在心口的大石终于被移开了。
“妈...”婴儿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了,那双白森森的眼睛渐渐变成了正常的婴儿眼眸,漆黑明亮,“其实我们不是来索命的...”
王秀英惊讶地看着婴儿的容貌变化,青紫的皮肤变得红润,成了一个正常婴儿的模样,甚至带着天使般的微笑。
“我们只是想来听你说一声对不起...”婴儿的声音越来越远,“现在我们可以安心走了...”
剧痛突然消失,王秀英低头看见胸口没有任何伤口。她再抬头时,婴儿已经不见踪影,只有那个带血的襁褓静静躺在衣柜中。
---
第二天清晨,王秀英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地板上,浑身冰冷。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敞开的衣柜中。
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带血的襁褓,只有整整齐齐叠放着的婴儿衣物。
王秀英挣扎着爬起来,觉得心口隐隐作痛。她不确定昨夜是梦是真,但那种解脱感却真实存在。
她翻出藏在家中的积蓄,去了趟镇上,买了不少纸钱香烛。当晚,她在院子里点燃了它们,低声呼唤着每一个她曾经放弃的孩子的名字。
“盼盼,妈妈对不起你...小宝,妈妈给你烧件衣裳...明儿,来拿钱...”她一边烧纸,一边喃喃自语,泪水滴在火堆中,发出滋滋的声响。
秋风依旧呼啸,但王秀英不再觉得寒冷。她仿佛听见风中夹杂着孩子们的笑声,越来越远,直至消失在天际。
从那天起,王秀英像是变了个人。她主动去街道办申请做了计划生育宣传员,用自己的经历劝诫年轻妇女科学避孕,珍惜生命。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的礼物,”她常对年轻女孩们说,“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三年后,王秀英领养了一个孤儿院的残疾孩子。尽管生活清贫,她却倾尽所有给予那孩子母爱与关怀。
有时深夜,她仿佛还能听见若有若无的婴儿哭声,但她不再害怕。她会起身,朝着虚空轻声说:“妈妈爱你们,永远都是。”
风声呜咽,像是回应,又像是告别。
在东北老矿区,这类传说层出不穷。有人说王秀英是疯了,才会看见那些东西;也有人说是那些夭折的婴灵终于放过了她。
但无论怎样,每个听过这故事的人,都会在夜深人静时,多想一下那些未能降临人世的生命。
而王秀英的衣柜,再也未曾自己打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