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这些糟心事终于忙完之后,周辰将不太重要的公务放到一边,仔细阅读起106师上交的战报。
不管是白泽再故弄玄虚,还是参谋部在搞什么幺蛾子,终归得由106师来唱主角。
这一次,他也被激起了好胜心!
不就是猜测战术意图吗,手上有完整的战斗报告,再结合对对方的了解,这问题就跟做数学题,推导公式一样简单!
周辰逐字逐句的研究着,丝毫不放过其中的任何一处细节。
106师在这场支援行动中,给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答卷。
由于最后的包抄行动功亏一篑,师长张怀远果断下令撤退,因此对这场局部战役的杀敌数字只能做一个粗略的估算。
但保守估计,敌我的伤亡比依旧超过了1:10。
而在报告中,张怀远对于镇守潍县的傅作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极具大局观的将领,且善于把握日军的心理变化,此战的胜利当有他一半的功勋。
原来,当傅作义得知106师已经出发,准备直接以攻击姿态救援局势最为严峻的左翼战场之后,就想着趁机打个翻身仗。
一开始他是想着尽可能的抽调兵力,准备配合进行反击,但日军在右翼发起的猛烈攻势,逼得他放弃了这一打算。
这个时候,形势急转直下,已经不是维持战线的问题了。
而是再不派援兵去接应,负责防守右翼的一个整编师足足上万人,甚至有可能被日军的迂回部队切断退路,然后一口吞掉。
也正是到了被迫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刻,傅作义灵机一动。
他先是和106师取得联系,和他们约定好抵达战场的时间,并特别嘱咐,误差不得超过三个小时。
张怀远自然是满口答应,对他来说,就这么点路程,还有足足三个小时的误差,天上下冰雹,他都能够及时率部赶到。
不过,哪怕接到了张怀远的保证,傅作义依旧没有完全放心。
他给张弈发出了一封电文,在得到总参谋长的保证之后,他才放心的开始自己的计划。
傅作义先是从局势最为严峻的左翼,抽调了两个团来增援中路战场。
并给剩下的防守部队减轻任务,逐次抵抗,交叉掩护,向后方撤退。
由于兵力缺乏,加上阻击的并不坚决,这样的战术根本无法消耗日军的锋锐,甚至连拖延时间的作用都发挥不了多少。
左翼战场的日军气焰大涨,认定第十一集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只要皇军在重重一击,就能够彻底打穿敌人的防线,前线的日军攻势便更加凶猛起来。
一时间,日军指挥部内捷报频传,平均每半个小时能收到一份攻克敌军阵地的消息。
刚刚在前线设置好了指挥部的西尾寿造,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连给前线几个师团长的嘉奖令都已经提前写好了。
只是,很快他就品尝到了乐极生悲的含义!
当106师凭借当地民兵提前修好的浮桥,快速渡过白浪河,抵达右翼战场之时。
因为上级长官为了争夺头功,争相下达催促命令,导致有三个师团的先头联队,在追逐敌军溃兵的过程中,与后方的大部队脱节了。
这便是傅作义最想要的结果,不过就算日军没有急功近利,他的算计也不会落空。
因为只要将战线向后拉,日军三个师团的进攻部队就必然和其余部队拉开距离,接下来106师登场之后,就只需要进行一场一对三的公平较量。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防先锋军105毫米榴弹炮的威胁,日军将他们为数不多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摆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这样先锋军的火炮就打不着他们的炮兵阵地了。
但是当攻击部队的位置前出之后,自然就脱离了重炮部队的射程范围。
而炮兵阵地的转移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就算到时候他们紧急呼叫增援,也只有步兵能够赶得过去,火炮是别想了。
方面军司令部也不会为了他们,将宝贵的重炮部队推进到第十一集团军炮兵部队的射程范围内。
张怀远这边,一开始因为立足未稳,打的还比较收敛。
在轻松击溃了日军三个联队之后,便以师属装甲营的四十多辆坦克装甲车为先导,让步兵在后掩护,尾随追击。
结果仅仅只追击了不到3公里,便缩了回来。
周辰读到这里的时候,反而对于这名叫做张怀远的将领,有了更高的评价——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
继续读下去,就发现日军的三个师团长,居然同时做出了三种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个派遣小股部队向前侦察,一个拼命加固防御工事准备死守,还有一个继续带着师团主力向前狂飙突进。
当侦察机将这一消息汇报过来之后,106师靠近前沿的炮兵阵地也已经构筑完毕了,其24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足可以覆盖整片战场。
在后方的空军也作出承诺,绝不会让日军夺取制空权,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派出不少于五十架轰炸机,给予日军致命一击。
这个时候,坐在指挥部的张怀远感觉力量涌上来了,正想找人打一架的时候,居然就碰上了14师团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
但就在他准备,先拿土肥圆师团开刀的时候,脑海里就涌现一股冒险的冲动。
他在战略态势图上一看,要是动手将中路的那个日军甲种师团给击退,那么土肥圆师团就完全,陷入己方的包围之中了。
接下来,他将106师下面的三个步兵团,依次摆在三个师团的正面,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线。
在三个轻型榴弹炮连的火力增援下,他们轻松的抵挡住了日军进攻的步伐。
不要觉得一个三千多人步兵团,能够挡住日军一个两万人师团的攻击很夸张。
就拿现在的局势来说,因为此前先头联队的溃败,日军这三个师团都只能动用三个联队的兵力,这样他们的步兵就只有一万人出头。
剩余的一万人都是辅助部队,让他们参与正面的强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为一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后勤保障。
偏偏在这一点上,他们都处于完全的下风。
先锋军不光有凶猛的炮火支援,还有机动车辆运输后勤物资,在后勤保障方面能甩出日军好几条街。
那么一线作战部队总该拥有优势吧?
答案是没有,不光没有,甚至是打的相当狼狈!
本来,日军拥有三倍的兵力优势,又有武士道的士气加成,总该能抵消对方的装备优势才对。
但真动手了之后,日军才发现对面的火力有多凶猛。
前线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进日军指挥部,端坐在指挥部正中的旅团长坂本信义少将,手中捏着最新一份伤亡报告。
“八嘎!无耻!卑鄙!”
终于,他再也无法维持表面的冷静,猛地将报告拍在桌上。
“这算什么打仗?!这根本就是屠杀!是懦夫的行径!”
他挥舞着手臂,脸色铁青。
“皇军的决死冲锋,自日俄战争起便是撕开敌人防线的利刃!是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他们呢?!他们竟然用防空机枪平射!对付帝国的步兵!”
“不敢堂堂正正地进行白刃战,甚至连对射的勇气都没有!只会躲在工事后面,用超越常规的火力倾泻!这是什么军队?一点军人的荣誉和武德都不讲!他们不配称为军人!”
这时,一个较为年长的参谋官上前一步,沉声道:“旅团长阁下,现在不是动怒的时候。师团部还在等着我们的捷报,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突破敌军防线。”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没看到正面的火力有多凶猛吗?”坂本没好气地说。
“既然正面强攻损失太大,我们可以改变战术。集中全部炮兵对敌军正面阵地进行猛烈炮击,制造主力进攻的假象,同时派出精锐部队从侧翼迂回。敌军火力虽强,但兵力有限,只要找到防线的薄弱环节……”
坂本盯着沙盘看了片刻,脸上的怒色渐渐被深思取代。
他直起身,声音恢复了作为指挥官的冷静:“就按你说的办。传令下去,各联队炮兵集中火力,我要让正面的炮声震天动地。同时,让井上大队立即准备,趁夜从侧翼穿插。”
“就让这群不讲武德的家伙,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战术!”
几乎在坂本信义下达迂回命令的同时,106师的前沿观察哨和无线电侦听部门就将情报传递回了师部。
张怀远拿着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报告,只是扫了一眼,就露出了一抹了然无趣的笑容。
他对着身旁待命的几位参谋笑道:
“瞧瞧,我说什么来着?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不动就想着迂回包抄。这帮小鬼子,玩来玩去就这三板斧,几十年了也没点长进,就不能弄点有新意的东西吗?”
指挥部里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
对于106师而言,日军的这种战术思维确实显得有些落伍。
他们在防守战中惯用的战术,是德军标准的机动防御体系。
这套体系的核心不在于死守一线,而在于利用强大的火力和预备队,在广阔的防御纵深内消耗并最终粉碎敌人。
通常在前沿地带,他们只部署了少量的警戒兵力,其作用更像是“触角”和“诱饵”,旨在发现和迟滞敌军,并引诱其向预设的火力陷阱推进。
而在其后三到五公里的主防御地带,才是真正由营、连级单位构成的坚固支撑点。
这些支撑点错落有致,能够形成交叉火力,是消耗敌军步兵的主战场。
更大的杀招隐藏在更后方。
超过一半的兵力,包括师属坦克营和作为预备队的步兵,部署在纵深区域,随时准备向受威胁的方向发起反冲击。
而师属炮兵团以及指挥部、后勤中心,则位于日军绝大多数火炮都无法威胁到的安全后方。
此时,由于战场形势不同,从白浪河以东,到与日军交战的前线,只有十公里左右的纵深。
而在初步的交锋之后,确认了日军的炮火力量,难以对己方阵地构成致命威胁。
106师在部署防御体系的时候便缩短了距离,同时加强了一线的火力,这就有了防空机枪配置一线部队的那一幕。
但在兵力部署上基本没有做大的调整,只是因为战场纵深的缩短,变得更加密集了。
这种情况下,也难怪包括张怀远在内,整个师部的军官都会耻笑日军的战术。
他们的迂回部队,即便能找到防御的薄弱点,突破进来。
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前方有抵抗基点、侧翼随时可能遭到预备队猛击、头顶时刻笼罩着重炮火力覆盖的死亡迷宫。
作战参谋询问道:“师座,那咱们怎么处理这些穿插进来的日军呢?是否让侧翼部队加强阻击,把他们堵回去?”
张怀远摆了摆手:“没必要,这点兵力,钻进咱们的防御纵深里,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没啥威胁,就按二号方案办。”
“告诉侧翼的3团2营,让他们让开一个口子,把鬼子放进来。咱们的地图比他们的准,炮比他们的狠,预备队比他们的快。关门打狗,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