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中举的狂喜,在次日便化为了具体而微的行动。苏锐说到做到,苏家要摆流水席,宴请全村,共沾喜气。
消息传出,桃源村如同提前过了年。不用苏家过多招呼,村民们便自发地忙碌起来。汉子们搬来自家的桌椅板凳,在苏家院外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摆开;妇人们挽起袖子,主动涌入厨房,给掌勺的赵梅打下手;连半大的孩子们也都跑前跑后,帮着传递碗筷、搬运柴火。
厨房里,热气蒸腾,香气四溢。赵梅俨然是三军统帅,指挥若定。
“李婶,肉要切厚片,咱不兴那小气做法!”
“张嫂子,野菜多洗两遍,泥沙务必去净!”
她手下不停,翻炒着大锅里的菜肴,偶尔极快地、不着痕迹地从苏甜手中接过一个小纸包,将里面雪白的“细盐”或是一些增鲜的“秘制粉末”撒入锅中。这是母女二人的默契,用极少的空间物资,为这顿宴席增添一抹画龙点睛的风味。
苏工也没闲着,带着几个手艺好的木匠,正在紧急加固几张略显摇晃的旧桌子。他虽已是举人老爷的父亲,却依旧穿着那身沾了些许木屑的粗布短打,动作麻利,神情专注,与往常并无二致。
“苏工,这些粗活让我们来就好!”一个木匠有些过意不去。
苏工头也没抬,用力将一枚榫头敲紧,沉稳道:“都是乡里乡亲,分什么彼此。桌子稳当,大家吃着才安心。”
苏锐则是内外奔忙的主力。他嗓门洪亮,协调着各处:“这边再并两张桌子!娃崽们那桌单独摆,别被撞着了!”“酒水抬到阴凉处放着!”他虽已是“举人老爷的兄长”,但那豪爽仗义的性子丝毫未变,与村中青年依旧勾肩搭背,笑骂随意。
就在这一片热火朝天之中,主角终于归来。
几辆租来的青篷马车在村口停下,风尘仆仆的苏浩自车上下来。他依旧是一身半旧的青衫,身形似乎比离家时清瘦了些,但眉宇间更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沉稳气度。他并未急着回家,而是先对护送他回来的车夫和同窗郑重道谢,安排妥当,这才转身,望向那片喧闹的、因他而起的海洋。
“文哥儿回来了!”
“是举人老爷回来了!”
不知谁先喊了一嗓子,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目光中充满了敬佩、热切,甚至是一丝小心翼翼的仰望。
苏文深吸一口气,脸上并无骄矜之色,反而加快步伐,径直走向站在院门口的父母。他无视周围灼热的目光,在苏工和赵梅面前站定,撩起衣袍,便要跪下。
“使不得!”苏工眼疾手快,一把托住儿子的胳膊,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赵梅早已红了眼眶,上前拉住儿子的手,上下打量,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我儿辛苦了,瘦了。”
苏文反握住母亲的手,目光清澈,语气诚挚:“爹,娘,儿子不负所望。” 他转而看向一旁的苏锐和苏甜,露出归家后第一个放松的笑容,“大哥,阿姐。”
苏锐用力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苏甜则微笑着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路上辛苦,先润润喉。”
宴席正式开始,场面盛大而喧闹。苏文被众人簇拥着,推到了主位。他却坚持不肯独坐,硬是让父母坐了上首,自己与兄姐陪坐一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愈发酣畅。里正王老伯颤巍巍地站起来,举起粗陶碗,满面红光:“乡亲们!咱们一起,敬苏举人一杯!贺他金榜题名,光耀咱桃源村门楣!”
“敬苏举人!” 众人齐声附和,声震四野。
苏文立刻起身,双手捧碗,姿态放得极低:“王爷爷言重了,各位叔伯乡亲折煞小子了。” 他环视全场,声音清朗,传入每个人耳中,“苏文年少学浅,侥幸得中,实乃父母养育之恩,兄长姐妹扶持之谊,更是各位乡亲平日多有照拂。此番功名,非我苏文一人之荣,亦是咱们桃源村上下齐心、风气渐淳之果。”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功名于身,更是责任在肩。文在此立誓,他日若有机会,定当竭尽所能,为乡梓谋福,绝不辜负今日诸位一碗酒、一声贺的情谊!”
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点了功劳是大家的,又许下了对未来的承诺。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只有饮水思源的感念和脚踏实地的担当。
原本还有些许距离感的村民们,闻言顿时觉得心里热乎乎的,那点因身份骤变而产生的隔阂,瞬间消弭了大半。
“说得好!”
“苏举人仁义!”
“咱们桃源村,往后更有盼头了!”
赞叹声、附和声此起彼伏。不少老人暗暗点头,称赞苏家小子虽跃了龙门,却未忘本,是真君子。
苏文又亲自执壶,为村中几位年高德劭的长者一一斟酒,态度恭谨。走到二伯苏勤那一桌时,他特意停留,温言问候二伯、二伯娘的身体,还与怯生生看着他的小堂妹说了几句话,递过去一块用干净帕子包着的饴糖。
宴席从正午一直持续到日头西斜。苏文始终应对得体,言谈温和,毫无新科举人的骄气。他既能与里正、长者谈论经义,也能关心青年汉子们垦殖梯田的进度,还能耐心回答孩童们稚嫩的问题。
当最后一批客人带着醉意和满足散去,苏家院内一片狼藉,却也弥漫着一种暖融融的气息。
苏文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回到院内,脸上才显露出几分疲惫。他看着正在帮忙收拾残局的家人,轻声道:“爹,娘,大哥,阿姐,今日……多谢。”
苏工看着他,目光欣慰而复杂,最终只化作一句:“记住你今日在席上说的话。”
赵梅则是心疼地赶他去休息:“快歇着去,这些不用你管。”
苏文摇摇头,挽起袖子,自然地拿起扫帚,加入了收拾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