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随着曙光基地散播的“粮食污染”谣言,如同毒雾般在新城弥漫。市场拒收,粮仓积压,农人们唉声叹气,贡献点的价值摇摇欲坠。城内奸商趁机囤货,恐慌的民众挤垮了粮店门槛,乱象丛生。
林逸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光幕前,面色冷峻。经济战的硝烟,比尸潮更杀人无形。
“张明,舆论反击,我要你在一天之内,把谣言给我砸碎!”
“周教授,启动‘转化’计划,积压的粮食,不能烂在库里!”
命令如山,各部门闻令而动。
翌日清晨,中央广场人山人海。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周教授和他的技术团队搬来了精密的检测仪器。巨大的光屏矗立在一旁。
“乡亲们!静一静!”张明拿着扩音器,声音洪亮,“有人说我们的粮食有毒,吃了会变异?今天,我们就当众验个明白!”
周教授亲自从不同粮仓随机抽取稻谷、麦粒样本,放入仪器。光屏上瞬间跳动着复杂的化学式和数据流。
“黄曲霉素含量:低于安全标准线百分之七十!”
“重金属残留:未检出!”
“放射性污染:零!”
每一项结果报出,都引来民众一阵惊呼和议论。数据不会说谎,科学的光芒驱散着愚昧的恐慌。
“光说不练假把式!”张明大手一挥,后勤人员立刻抬上来热腾腾的馒头、米饭和菜肴,“这是我刚从第一粮仓取米做的饭!我张明,先吃为敬!”
他大口咀嚼,随后,各部部长、街区代表纷纷上台,端起饭碗吃得毫不含糊。这无声的行动,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
接着,张明组织了各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心存疑虑的居民代表,亲自带队参观粮仓和郁郁葱葱的试验田。“看看!我们的粮食干干净净,我们的土地生机勃勃!别被几句鬼话骗了!”
舆论战初胜,但积压的粮食仍是难题。周教授的实验室内,灯火通明。
“指挥,粮食转化方案准备好了!”周教授眼中布满血丝却兴奋异常,“陈化粮和部分余粮,可以通过新型发酵工艺,大规模生产生物酒精!热值很高,可以部分替代燃油,给车辆和发电机用!能缓解我们对曙光燃油的依赖!”
“好!”林逸点头。
“还有,”周教授继续道,“优质粮食可以加工成高蛋白饲料,扩大我们的养猪场、养鸡场规模。到时候,大家碗里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多见荤腥!”
“最后,最好的新粮,立刻转入地下战略储备库,加派重兵把守!那是我们未来的底气!”
原本令人头疼的粮食积压,在周教授团队的手中,瞬间变成了燃料、肉蛋和战略储备这三把利刃。危机化为了转机。
与此同时,林逸并未坐等。他密令外联部门,派出精干小队,携带少量优质粮食样本,悄然前往周边几个中小型幸存者据点。
由李梅牵线,“银沙湖”盐场的负责人看着新城洁白饱满的米粒,又看了看自己手下疲惫的晒盐工,最终点了点头。一份以粮换盐的秘密协议就此达成。
其他据点也用矿石、皮毛等特产,换取了新城的粮食。虽然交易量不大,但成功打破了曙光试图营造的经济封锁,为新城赢得了宝贵的喘息空间和外交支持。
短短数日,新生之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街谈巷议中,对粮食的恐慌变成了对未来的期待。
城外的生物酒精生产作坊和扩建的养殖场热火朝天。
一笔笔小宗但关键的物资源源不断从外部输入。
第一回合的经济战,新生之城凭借内部的团结、技术的智慧和果断的行动,成功化解。林逸站在指挥塔上,望着恢复生机的城市,目光却投向更远方。接下来,就要解决工业品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