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顶住内部压力,拒绝了“曙光”用异能核心数据交换工业线的要求,但为维持基本贸易关系,签署了有限度的粮食出口协议。新生之城与曙光基地的粮食贸易协定签署后,表面上风平浪静。曙光商队如期而至,带来的工业品价格公道,结算及时,俨然一个可靠的贸易伙伴。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一场精心策划的经济绞杀正在悄然展开。
曙光基地的贸易代表王先生是个面带和善的中年人,每次来访都会带来一些“礼物”——精致的工具、稀有的药品样品,甚至是一些改良的作物种子。
“林指挥官,我们十分看好贵城的发展潜力。”在一次会谈中,王先生微笑着推过一份合同,“我们愿意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长期收购贵城的粮食。”
面对这样优厚的条件,贸易部门的官员们几乎无法拒绝。只有林逸保持着警惕:“如此大量的采购,贵基地能消化得了吗?”
王先生从容应答:“曙光正在扩建战略粮仓。毕竟,静默区的威胁谁都不敢小觑。”
与此同时,曙光商队开始大量出售各类工业制品,从农具到建材,价格都比往常低廉。他们甚至提供“赊购”服务,允许新城以未来的粮食产出作为抵押。
“这是双赢的合作。”王先生的话极具说服力,“贵城可以获得急需的物资,我们用未来的粮食保障来对冲风险。”
在种种诱惑下,新城官员们签署了多项贸易协议,粮食出口量逐月攀升。同时内部开始大量转型,工业用地转成农业用地并都种上了粮食。
就在新城逐渐依赖曙光提供的工业品和稳定的粮食出口收入时,变故悄然而至。
曙光突然宣布,由于“内部技术升级”,将暂停几种关键工业零部件的供应。这些零件是维持新城能源设备和军工生产线运转的关键。
“很抱歉,生产线改造需要时间。”王先生面带歉意,眼神却锐利,“如果贵城急需,我们可以从特殊渠道调货,但价格可能要上浮300%。”
与此同时,曙光开始对新城粮食吹毛求疵。“黄曲霉素超标”、“杂质含量过高”,各种理由层出不穷,粮食出口收入锐减。
更致命的是,曙光通过其在城内的代理人,开始散布谣言:
“听说新城粮食检测出静默区污染物,食用后可能引发变异!”
“曙光基地已经暂停进口新城粮食,正在寻找新的供应商。”
恐慌在民众中迅速蔓延。尽管官方一再辟谣,但人们对新城粮食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怀疑。市场对新城粮食的需求骤降,粮食大量积压。
与此同时,工业品价格飞涨。能源区因缺少关键零部件,发电效率下降,导致全城供电紧张。军工生产线几乎停工,防御工事的维护受到严重影响。
贸易逆差急剧扩大。粮食卖不出去,急需的工业品价格飞涨,财政储备快速消耗。
一些与曙光往来密切的商人开始大量囤积稀缺工业品和能源物资,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混乱。物价飞涨,贡献点急速贬值。民众发现手中的货币购买力每天都在下降,开始疯狂抢购一切可用物资。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如铁。
“我们的财政储备最多只能支撑十天。”张明的声音沙哑,“粮食积压严重,但工业品短缺,特别是能源区的备用零件库存告急。”
秦风一拳砸在桌上:“曙光明显是在算计我们!让我带人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周教授摇头:“军事对抗解决不了经济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技术突破,尽快实现关键零件的自产。”
一直沉默的刀疤突然开口:“我查到些东西。那几个囤积居奇的商人,背后都有曙光的影子。他们在系统性地做空我们。”
林逸凝视着态势图上断崖式下跌的经济曲线,目光冷峻。
所有人都在等待指挥官的决策。
“张明,立即启动战时经济管制:所有关键物资实行配给制,严厉打击投机倒把。”
“周教授,集中所有技术力量,攻关急需的工业品替代生产。”
“秦风,你的人便衣出动,维持市场秩序。”
“刀疤,继续深挖,我要确凿证据。”
命令一道道发出,众人领命而去。
林逸独自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玻璃窗前,望着脚下陷入短暂混乱的城市。
这不是尸潮攻城,却比任何军事攻击更加致命。敌人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却让整座城市陷入了危机。
但他相信,只要团结一心,新生之城一定能渡过这次危机。
远处的静默区依然笼罩在迷雾中,而眼前的经济战场,同样关乎存亡。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