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瑞龙夜谈后的几天,李为民明显感觉到这位公子哥身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往那种流连于声色场所的张扬收敛了许多,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园区工作和与投资方的务实接洽中。虽然距离“脱胎换骨”尚远,但这份积极的转变,已然让李为民感到些许欣慰,也算是对赵立春书记托付的一个初步交代。
临近年中,各项工作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四省联动项目林城段的各项前期工作推进顺利,但也遇到了不少预料之中的难题,尤其是涉及跨区域协调和部分技术标准的最终核定,仍需在更高层面持续推动。李为民一方面稳住林城的基本盘,确保工程进度不落后,另一方面,也保持着与父亲李振邦及其他几省相关负责人的密切沟通,关注着京城部委层面的最新动向。
这日周末,李为民难得没有安排公务,决定回京城家中休息两日,也顺便向爷爷李太行汇报近期工作,听听老人家的见解。
回到那座熟悉的大院,家的气息扑面而来。母亲周蕙见他回来,喜不自胜,立刻钻进厨房张罗他爱吃的菜。儿子李继业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抱住他的腿,叽叽喳喳说着幼儿园的新鲜事。妻子宋雨晴微笑着接过他的外套,眼神温柔。这一切,都让他紧绷的神经得以片刻松弛。
晚饭时,氛围温馨。李太行老爷子精神矍铄,胃口也不错,席间问了些林城民生和项目进展的情况,李为民都一一简要作答,报喜也报忧,但都控制在能让家人安心的程度。
饭后,李太行照例要去书房看会儿书,他看了一眼李为民,淡淡道:“为民,跟我到书房来一下。”
李为民心知爷爷必有深谈,便跟着走了进去。书房里,檀香袅袅,一排排书架沉淀着岁月的智慧。
李太行在藤椅上坐下,示意李为民也坐,没有绕圈子,直接问道:“赵立春前几天给你打过电话?为了瑞龙那小子的事?”
李为民心中微凛,知道这事瞒不过爷爷的耳目,便坦然承认:“是。赵书记……为瑞龙的生活作风问题很是头疼,托我劝导几句。”
“嗯,”李太行微微颔首,浑浊却锐利的眼睛看着孙子,“你怎么看的?”
李为民沉吟道:“瑞龙本性不坏,只是以往缺乏管束,心性浮躁。现在能静下心来做点事,是好事。生活上的问题,需要引导,也需要时间。我跟他谈了谈,目前看,有些效果。”
“效果?”李太行轻轻哼了一声,带着一丝看透世情的了然,“立春把他这个宝贝儿子放在你身边,一为历练,二为借你之力管教,这三嘛……也未尝不是放在眼皮底下看着,顺便,也是把你和他赵家,绑得更紧一些。”
老爷子一语道破了李为民心中隐约的考量。他点点头:“孙儿明白。所以对瑞龙,既要用之,亦要控之,更要导之。分寸不好把握,但必须把握。”
“你能想到这一层,很好。”李太行脸上露出一丝赞许,但随即语气转为凝重,“不过,为民啊,你要记住,与虎谋皮,须得自身筋骨强健。赵立春此人,精明过人,善于权衡。他如今用你,是因为你能为他创造政绩,能帮他管教儿子,能联通京城和边西的资源。可一旦他觉得你尾大不掉,或者你的存在影响了他的平衡,那……”
老爷子没有把话说完,但其中的警示意味不言而喻。李为民神色肃然:“爷爷,我明白。我一直告诫自己,立足林城,做实政绩,才是根本。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不可本末倒置。”
“嗯,根子扎得深,才不怕风雨。”李太行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又道,“我听说,立春最近在省里,对一些老干部,特别是以前跟古建明走得近的,动作有点多啊……”
这话看似随意,却让李为民心中猛地一紧。赵立春上任后,进行必要的人事调整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动作过大,或者针对性过于明显,难免会引人侧目,甚至引发不必要的震荡。爷爷这是在提醒他,注意汉东高层可能出现的微妙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对他产生的影响。
“谢谢爷爷提醒,我会留意的。”李为民郑重道。
“好了,我就是随口一说,你心里有数就行。”李太行摆摆手,结束了这个沉重的话题,转而问起重孙子李继业的趣事,脸上重新浮现出慈祥的笑容。
从书房出来,李为民的心情并不轻松。爷爷的提醒,如同在他平静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石子。他意识到,四省联动项目虽然前景光明,但围绕其展开的,不仅是区域发展的竞争,更有汉东省内乃至更高层面复杂的人事与权力博弈。赵立春的信任与倚重并非无条件,自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既要能干事,也要会做人,更要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进退之道。
他走到客厅,看着正在陪儿子搭积木的妻子,看着厨房里忙碌的母亲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坚定了信念。无论外面的风浪多大,家永远是他的港湾,而为了守护这份安宁,他必须在属于他的战场上,更加谨慎,更加坚韧地走下去。京城的夜色温柔,却掩不住暗流涌动,而明日,他又将返回林城,继续他那如履薄冰又充满挑战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