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饭店,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与现实权贵的殿堂,在千禧年的夜色中愈发显得金碧辉煌,气派非凡。门口的霓虹流光溢彩,映照着往来皆是衣香鬓影、非富即贵的身影。对于地方大员而言,进京“跑部钱进”,在这种规格的场所宴请关键人物,是必不可少却又暗藏玄机的一课。
汉东省驻京办主任戴秉国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微胖,脸上总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一双眼睛透着京官特有的精明与活络。他提前好几天才托关系、卖面子,好不容易订下了京城饭店颇负盛名的一号包厢,就是为了今晚宴请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的一位实权副司长——钱卫东。而作陪的,正是此次汉东省进京争取项目的“前站总指挥”、林城市委书记李为民。
一号包厢内,装饰极尽奢华,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光芒,厚重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脚步声,营造出一种隐秘而尊贵的氛围。巨大的圆桌上,已经摆上了几道精致的凉菜和醒好的茅台。
钱卫东司长准时抵达,他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挺着微微发福的肚腩,一身藏青色西装价格不菲。与李为民和戴秉国握手时,力道十足,笑声洪亮,带着一种部委官员常见的、介于热情与矜持之间的气场。
“哎呀,李书记,久仰大名啊!汉东的改革干将,古书记可是没少夸你!”钱卫东握着李为民的手,用力晃了晃,目光却快速在李为民脸上和穿着上扫过,似乎在评估着这位地方大员的份量。
“钱司长过奖了,都是组织培养,同志们支持。”李为民笑容温和,不卑不亢,“这次来京,主要是向钱司长和部里的领导汇报学习,还请您多指点。”
戴秉国赶紧在一旁帮腔,招呼着入座:“钱司长,李书记,咱们边吃边聊,请上座,上座!”
宴席开始,气氛在戴秉国娴熟的调动下还算热络。几杯茅台下肚,钱卫东的话匣子渐渐打开,语调也愈发高了起来。他开始高谈阔论,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到各部委的人事变动,再到一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言语间不时流露出一种“中枢近臣”的优越感,以及对地方工作“想当然”的指点。
“……不是我说啊,为民书记,你们地方上的同志,有时候就是眼界不够开阔!像你们报上来的这个四省联动规划,想法是好的,但太理想化了!协调难度多大?资金从哪里来?光靠国家投入?那不现实嘛!要多想想市场化的手段……”钱卫东挥舞着筷子,唾沫星子偶尔飞溅。
李为民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耐心听着,偶尔附和一两句,但眼神深处已经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他本性务实,最厌烦这种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的作风。为了项目,为了获取信息,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快,继续虚与委蛇。
戴秉国混迹京城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炉火纯青。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李为民那瞬间的微表情,心下暗道不好。他知道李为民是实干派,背景硬,脾气估计也不小,生怕这位钱司长不知收敛,把今晚这关键的饭局搞砸了。
他立刻哈哈一笑,端起酒杯,巧妙地打断了钱卫东的长篇大论:“钱司长高屋建瓴,一席话真是让我们茅塞顿开!来来来,李书记,我提议,我们共同再敬钱司长一杯,感谢钱司长在百忙之中拨冗指导,也预祝在我们的项目上,能得到钱司长和部里的大力支持!”
李为民顺势举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戴秉国又赶紧说了几个京城圈子里不伤大雅的笑话,适时地将话题引向了钱卫东比较得意的几项政绩上,终于让气氛重新变得“热闹”起来。钱卫东被捧得舒服,脸色更显红润,笑声也愈发爽朗。
然而,就在这看似宾主尽欢的时刻,包厢那厚重的实木门,却“哐当”一声被人从外面有些粗暴地推开了!
一时间,包厢内的谈笑声戛然而止。李为民、戴秉国和钱卫东三人都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看向门口。
只见门口站着几个年轻人,为首一人年纪最轻,约莫二十出头,穿着一身名牌休闲装,头发挑染了几缕张扬的亮色,脸上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骄横之气。他目光在包厢内扫了一圈,先是落在了主位上的钱卫东脸上,显然认出了他,嘴角撇了撇,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
“哟,我当是谁这么大面子,能占着一号包厢呢?原来是钱大司长啊!”年轻人语气轻佻,带着几分戏谑。
此人正是王建军最小的弟弟,王建斌。他今天请了几个圈内朋友来京城饭店吃饭,原本习惯性地想来一号包厢,却听经理说被汉东省驻京办订了。他一时兴起,倒想看看是汉东省的什么人物,便直接闯了进来。
钱卫东一看清来人,脸上的醉意和红晕瞬间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慌乱和尴尬。他显然认识这位小祖宗,知道其家世背景,更知道他那位在军中任职、脾气火爆的哥哥王建军不好惹。他连忙站起身,脸上堆起有些勉强的笑容:
“哎呀,是建斌啊!你看这事闹的……我们不知道你今天要用这包厢。没事没事,我们这就换,这就换!”说着,就准备招呼李为民和戴秉国离开。在他想来,为了一顿饭,得罪王家这位小公子,实在不值当,更何况对方明显是冲着自己来的,不能让李书记他们跟着难堪。
戴秉国心里也是“咯噔”一下。他在京城,深知这些“公子哥”的能量,尤其是王家这种级别的。他看了一眼面色平静但眼神已冷下来的李为民,又看了一眼明显怂了的钱卫东,心下飞快权衡,也准备开口打圆场,主动提出换包厢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驻京办的生存哲学。
“钱司长,戴主任,既然这位小同志有需要,那我们……”戴秉国话未说完。
就在这时,一直背对着门口、未曾回头的李为民,缓缓放下了手中的茶杯。陶瓷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清脆而稳定的一声“嗒”。
他其实在王建斌开口说第一句话时,就觉得这声音有点耳熟,只是不敢确定。待到钱卫东喊出“建斌”这个名字,他心中已然明了。
就在钱卫东和戴秉国都准备妥协,王建斌脸上得意之色更浓,以为对方慑于自家威势之时,李为民转过身来,目光平静地看向门口那个张扬的年轻人,淡淡地开口:
“建斌,几年不见,你这混不吝的脾气,倒是一点没改。”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力量,瞬间打破了包厢内一边倒的压抑气氛。
王建斌闻声一愣,嚣张的表情凝固在脸上。他循声望去,当看清那个站起身、转过身来的人的面容时,他脸上的骄横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愕、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从小被“管教”后残留的畏惧。
“为……为民哥?!”王建斌失声叫道,声音都变了调。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里,在这种场合,遇到李为民!这位比他亲哥王建军让他还发怵的、真正的大院“标杆”人物!
钱卫东和戴秉国也彻底愣住了,看看面色如常的李为民,又看看瞬间像被掐住脖子般的王建斌,一时之间,脑子都有些转不过弯来。
李为民没有理会众人的惊愕,走到王建斌面前,打量了他一下,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长兄般的威严:“怎么?现在出息了,学会抢包厢了?还要把我们赶出去?”
王建斌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刚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讪讪地道:“没……没有!为民哥,我……我不知道是您在这儿!我要是知道,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啊!我就是……就是听说这包厢被人定了,过来看看……跟钱司长开个玩笑,对,开个玩笑!”他语无伦次地解释着,额头上甚至冒出了细汗。
李为民看着他这副样子,知道这小子就是被惯坏了,本质上倒也不算大恶,便不再深究,只是挥了挥手:“行了,别在这儿杵着了。该吃饭吃饭去,别影响别人。”
“是是是!为民哥,您慢慢用,我这就走,这就走!”王建斌如蒙大赦,连忙点头哈腰,带着他那帮同样被这反转惊呆的朋友,灰溜溜地退出了包厢,还小心翼翼地带上了门。
包厢内,重新恢复了安静。只剩下水晶吊灯柔和的光线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酒菜香气。
钱卫东和戴秉国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震惊和重新审视。钱卫东此刻酒意全无,心中波涛汹涌。他原本只当李为民是个有能力、有背景的地方官员,却万万没想到,他的背景和影响力,竟然深厚到如此程度!连王家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魔王,在他面前都如同老鼠见了猫!
戴秉国更是心潮澎湃,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这位李书记的评估,还是太保守了!这位爷,在京城的水,比想象中要深得多!
李为民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走回座位,从容坐下,拿起公筷,给钱卫东夹了一筷子菜,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温和:“钱司长,一点小插曲,不必介意。来,我们继续,刚才您说到市场化融资的问题,我觉得很有启发,还想多听听您的高见。”
钱卫东看着李为民那平静无波的脸,心中五味杂陈,之前的优越感和高谈阔论的心思早已烟消云散。他连忙端起酒杯,姿态比之前放低了许多,语气也带上了真正的尊重:“李书记,您太客气了!高见不敢当,我们一起探讨,一起探讨!我敬您!”
戴秉国也赶紧举杯,气氛再次“热闹”起来,但这一次,内里的意味已然完全不同。京华的夜色,在这小小的包厢里,映照出权力与人情的复杂光谱,而李为民,无疑在这场意外的风波中,悄然占据了绝对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