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国h市市政厅的玻璃幕墙将晨光折射成七彩的虹,照在铺着深蓝色绒布的颁奖台上。林默涵站在台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奖章边缘的锯齿。市长浑厚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整个大厅回荡:
...在本次化工厂特大火灾中,火凤凰无人机系统挽救了至少三十八名消防员的生命,保护了价值数十亿的国家财产...
林默涵的目光扫过台下。顾晓婷正襟危坐,白大褂换成了深灰色西装,头发整齐地别在耳后;顾小兰则穿着印有卡通图案的t恤,低头摆弄着手中的全息投影器;柳青妍坐在最后一排,不断查看智能手表上的数据,显然心思早已飞回实验室。
下面请军方技术部的赵铁峰大校发表意见。
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走上台,军装上的勋章叮当作响。他接过话筒时,林默涵注意到他右手虎口处有一道延伸至腕部的疤痕。
首先,我祝贺林博士团队取得的成就。赵铁峰的声音像砂纸摩擦金属,但必须指出,民用火灾与战场环境有本质区别。敌方电子干扰、定向能武器、高速移动目标...这些都不是几台玩具无人机能应付的。
大厅里响起低声议论。林默涵看到顾晓婷的背脊僵直了,顾小兰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着怒火。
赵大校,林默涵平静地接过话筒,我们的无人机在1600c高温和强电磁干扰下完成了精确操作。如果您认为这是,我很乐意现场演示它们如何在战场上。
台下爆发出一阵笑声和掌声。赵铁峰的脸色阴沉下来,他凑近林默涵耳边:年轻人,别太得意。军方有足够的资源让你们的技术成熟起来——当然,是在适当的管理下。
颁奖仪式后,团队在实验室附近的小餐馆举行庆功宴。柳青妍把奖章随手丢在桌上:军方那帮吸血鬼,看到什么新技术就想据为己有。
顾小兰正在用全息投影重放颁奖台上的对峙:默涵哥回击得太漂亮了!不过...她皱起鼻子,那个赵大校说的也有点道理。如果遇到Emp武器或者激光拦截,我们的系统确实有漏洞。
所以我们要做得更好。顾晓婷用筷子轻轻敲击茶杯,我有个想法——自修复纳米涂层。材料受损时,纳米机器人可以自动修复80%的表面损伤。
林默涵给每人倒了杯啤酒:晓婷负责材料升级,小兰完善量子通信的抗干扰能力,青妍改进冷却系统。我负责整合所有模块。他举起杯子,一个月后,我们要让军方那些老爷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
玻璃杯碰撞的声音惊飞了窗外树上的麻雀。
接下来的三周,实验室的灯光几乎从未熄灭。顾晓婷的材料组开发出一种含有数百万微型胶囊的复合材料,每个胶囊内装有不同功能的纳米机器人。当外壳受损时,破裂的胶囊会释放纳米机器人,它们能识别损伤类型并选择最适合的修复材料。
就像人体的血小板。顾晓婷向林默涵展示显微镜下的画面,只不过速度要快上千倍。
顾小兰则沉浸在量子通信的世界里。她在每台无人机上安装了微型量子纠缠节点,即使传统电磁波被完全屏蔽,无人机之间仍能通过量子态变化传递信息。
理论上,这种通信方式无法被干扰或窃听。顾小兰兴奋地解释,眼睛下方的黑眼圈显示她已多日未眠,不过传输带宽有限,只能发送关键指令。
柳青妍彻底重新设计了冷却系统。她摒弃了传统的液态循环,转而采用相变材料。当无人机温度升高时,特殊合金会吸收热量并改变晶体结构;降温时又释放储存的热量,形成自主调节的恒温系统。
能量利用率提升300%,柳青妍拍着新设计的散热模块,而且几乎不需要维护。
林默涵将所有这些创新整合到十台全新的无人机中。这批机器比上一代体积缩小20%,但性能提升了一倍不止。他将其命名为火凤凰mK-II。
测试日选在一个闷热的午后。团队驱车来到郊外一座废弃的钢铁厂,这里的高炉可以提供接近实战的高温环境。
温度校准完成。顾晓婷戴着隔热手套,调整高炉控制面板,初始设定1200c,每十分钟升高100c。
顾小兰展开便携式控制终端:量子链路稳定,所有无人机应答正常。
柳青妍检查着备用冷却剂:相变材料充能完毕,极限状态下可维持25分钟。
林默涵深吸一口气:开始测试。
五台无人机依次飞入熊熊燃烧的高炉。监控屏幕上的温度曲线迅速攀升,但各项指标保持稳定。当炉温达到1500c时,第一台无人机的外壳开始出现轻微变形。
纳米修复剂激活。顾晓婷紧盯着显微镜图像,
屏幕上,无数微小的银色粒子如活物般涌向受损区域,迅速填补裂缝并重新排列分子结构。几秒钟内,变形区域恢复如初。
太神奇了!顾小兰欢呼道,这简直像...
她的话被一阵刺耳的警报打断。柳青妍指向热成像图:高炉东南角有异常热源!温度突然升高到1700c以上!
林默涵立刻命令无人机撤离,但已经来不及了。一声闷响从高炉内部传来,监控画面剧烈晃动,随后变成雪花点。
4号机信号丢失!5号机受损严重!顾小兰焦急地敲击键盘,量子链路还在,但数据传输不稳定!
林默涵启动备用系统,剩余无人机的画面重新出现。高炉内部,一股诡异的蓝色火焰正舔舐着金属内壁,所到之处连耐火砖都在融化。
那不是普通火焰...顾晓婷声音发紧,某种金属燃烧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可能超过2000c。
必须找回4号机的黑匣子。林默涵下令,3号机执行搜索救援。
一台无人机调转方向,重新冲入火海。它的外壳迅速变红,但新型纳米材料顽强地抵抗着极端高温。终于,它在炉膛角落发现了已经严重变形的4号机残骸。
锁定位置,准备回收。林默涵转向其他人,我们需要手动关闭高炉燃料供应,它在厂区另一侧。
顾晓婷和柳青妍立刻起身,但顾小兰按住她们:你们继续监控无人机,我去关阀门。我对这儿的布局更熟。不等回应,她已抓起防护面具冲向厂房深处。
林默涵通过无人机摄像头追踪顾小兰的身影。她灵活地穿过锈蚀的管道区,很快找到了主控阀门。就在她伸手转动红色轮盘时,林默涵注意到阀门附近的墙壁上有什么东西在闪烁。
小兰,等一下!墙上有...
爆炸来得突然而猛烈。整面墙被炸开,冲击波将顾小兰掀飞数米。无人机的画面瞬间被火焰和烟雾充满。
小兰!顾晓婷尖叫着冲向门口,被林默涵一把拉住。
无人机更近!林默涵紧急操控最近的无人机飞向爆炸点。浓烟中,顾小兰倒在废墟里,额头有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染红了她胸前的控制终端。
无人机降低高度,伸出机械臂小心地抱起她。就在这时,林默涵注意到顾小兰的终端屏幕上闪过一组奇怪的代码——那绝不是无人机系统的正常指令。
先救人!柳青妍已经启动应急医疗程序,同时呼叫了救护车。
三小时后,市立医院手术室的灯依然亮着。林默涵坐在走廊长椅上,反复查看爆炸前无人机拍到的画面。那个闪烁的物体——现在他可以确认是一个微型装置,被人刻意安装在阀门附近。
不是意外。顾晓婷递给他一杯咖啡,有人想阻止我们的测试。
柳青妍从电梯方向快步走来:我刚联系了钢铁厂的管理方。那座高炉已经废弃五年了,但上周有人以军方名义申请使用了场地。
军方?顾晓婷倒吸一口冷气,赵铁峰?
林默涵没有回答。他调出顾小兰终端上那段奇怪代码的截图,用专业软件开始解析。随着解密进度条推进,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这是军方的加密协议...他喃喃道,小兰怎么会...
走廊尽头,电梯门再次打开。一个高大的身影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走来。赵铁峰穿着便装,但那股凌厉的气势丝毫不减。他在三人面前站定,目光落在手术室的红灯上。
听说出了意外,我特地来看看。他的语气出奇地温和,顾工程师情况如何?
林默涵不动声色地关闭解密程序:医生说没有生命危险,但需要观察。
那就好。赵铁峰从内袋掏出一个信封,这是军方技术部的正式合作邀请。考虑到今天的事故,也许你们需要更安全的测试环境和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林默涵没有接:今天的,赵大校似乎并不惊讶?
赵铁峰嘴角微微上扬:科技研发总有风险,不是吗?特别是...当涉及到某些敏感技术时。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林默涵手中的平板,量子通信、自修复材料,这些都是战略级技术。
他将信封放在长椅上:好好考虑。三天后我派人来取回复。
军靴声渐渐远去。柳青妍抓起信封就要撕,被顾晓婷拦住:等等,这可能...是证据。
林默涵望向窗外。暮色中,一只乌鸦落在医院庭院的枯树上,漆黑的眼睛反射着最后一丝天光。他突然想起顾小兰曾经开玩笑说,他们的无人机就像科技版的火凤凰,每次从灾难中归来都更加强大。
但凤凰涅盘需要先经历死亡。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
手术室的灯终于灭了。主治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病人已经脱离危险,但头部受到强烈震荡,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我们能见她吗?顾晓婷急切地问。
明天吧。她现在需要休息。医生犹豫了一下,有件事很奇怪...我们在她衣服里发现了这个。
他摊开手掌——那是一个微型数据芯片,表面印着模糊的军方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