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烟罗一案的处理,干净利落,不仅迅速平息了尚宫局内部的风波,更如同一记无声的惊雷,在整个宫廷乃至前朝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朝臣们再次意识到,陛下擢拔的这位崔尚宫,绝非仅凭圣眷的庸碌之辈,其手段之老练、心思之缜密,远超常人想象。一些原本对“女官预政”心存鄙夷或不满的官员,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突然崛起的宫廷新贵。
然而,更大的震动,紧随其后。
几日后的常朝之上,一份关于改革宫中部分用度审批流程、精简冗余环节的奏疏,被呈至御前。奏疏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建议将部分非核心、常规性的用度审批权下放至尚宫局,由尚宫依据既定章程核准,仅重大或非常规支出需报由内侍省或御前裁定。此举旨在提高效率,减少推诿,亦能减轻内侍省部分负担。
这本是崔芷柔履新后,针对尚宫局职责与宫中庶务流程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之一,按程序先呈报内侍省,再由内侍省转呈御前。然而,在朝堂之上,此事却被无限放大。
“陛下!”一位素以古板守旧着称的御史当即出列,言辞激烈,“宫中用度,关乎内帑,历来由内侍省严格把控,此乃祖制!如今竟欲交由女官裁决,牝鸡司晨,乾坤倒置,此例一开,后患无穷!臣恳请陛下驳回此议,严申宫规!”
“王御史所言甚是!”立刻有官员附和,“女官者,司内廷礼仪、文书典籍足矣,焉能涉足财帛之事?崔尚宫虽有微功,然终究是女子,见识有限,若因此导致用度混乱,贪墨滋生,何人担待?”
矛头直指崔芷柔,更隐晦地攻击陛下擢拔女官、甚至可能让其“干政”的倾向。
龙椅之上,李恪面色平静,听着下方嘈杂的争论,目光深邃难辨。他早已料到会有人借此发难。
就在反对声浪渐高之时,李恪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议论:
“祖制?”他重复着这两个字,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贞观之初,先帝革新制度,亦非全然遵循前朝旧例。为政之道,在于因时制宜,趋利避害。”
他目光扫过那位王御史:“王爱卿言及‘牝鸡司晨’,朕且问你,崔尚宫所奏,可是干预军国大事?可是左右官员任免?不过是在其职权范围内,优化宫中庶务流程,提高效率,节省不必要的损耗。此等利宫利国之举,何来‘乾坤倒置’之说?”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至于女子见识有限……北疆军机图、江南治水策,莫非也是‘见识有限’之人所能献上?若非崔尚宫于书库之中整理出前朝旧档,洞察先机,春祭之时,朕与诸位爱卿,恐难安然立于此处!”
他直接将崔芷柔过往的功绩一一摆出,每一件都掷地有声,无可辩驳!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那些原本还想附和的官员,也噤若寒蝉。
“朕擢拔人才,唯才是举,不论出身,不论男女!”李恪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帝王的威严,响彻大殿,“崔芷柔之才,于国有功,于朕有益!其所奏 streamlining 流程之议,朕觉得甚好!准奏!即日起,宫中部分常规用度,依新章由尚宫局核准!内侍省需全力配合,不得借故推诿!”
“陛下圣明!”房玄龄、李靖等务实派重臣率先躬身附和。他们看得清楚,陛下心意已决,且崔芷柔所提确为良策,于国于民有利,何必拘泥于性别之见?
长孙无忌脸色变幻,最终也只能默然躬身。他知道,外甥这次是铁了心要扶持那位崔尚宫,此时硬抗,绝非明智之举。
一场风波,在李恪的强势决断下,瞬间平息。那道关于优化宫中用度流程的章程,被正式确立下来。这意味着,崔芷柔和她领导的尚宫局,其权责和影响力,得到了皇帝的公开背书,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漪兰殿。
崔芷柔很快便得知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她握着那份盖有朱批、准予施行的章程副本,指尖微微发烫。她能想象到他在朝堂之上,面对众多非议,是如何力排众议,为她撑起一片天空。
他不仅给了她位置,更给了她施展才能的空间与权威。
她没有沉浸在感激或激动之中,而是立刻召集尚宫局下属四司主官,详细解读新章程,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权力下放后,运作能够更加规范、高效、透明。她深知,唯有将此事办得漂亮,不出任何纰漏,才是对他信任最好的回报。
与此同时,一道新的、更引人瞩目的诏令,也从紫宸殿发出——陛下欲于宫中开设“内书房”,并非皇子读书之所,而是召选部分才学出众、心思缜密的年轻女官,于处理本职之余,轮值内书房,协助整理、誊录、初步分类一些非核心机密的奏疏文书,并可就其中涉及的典章制度、历史典故等提供查阅、注解服务,旨在提高文书处理效率,亦为女官提供更广阔的历练平台。
诏令虽未明言,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内书房”的首选,乃至未来的主导者,非新任崔尚宫莫属!这已近乎是将部分“秘书”职能,赋予了内廷女官!
帝心独断,力排众议。
梅影参朝,渐露峥嵘。
崔芷柔站在漪兰殿的窗前,望着宫墙上方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手中的章程副本沉甸甸的,腰间的“清恒”玉佩温润依旧。
她知道,自己脚下的路,正在他的铺就与守护下,一步步延伸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向。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也有更严峻的挑战。
她不再仅仅是后宫的一名管理者,更隐约触及了前朝政务的边缘。
这条路,孤独,且险。但她别无选择,亦……无所畏惧。
她轻轻抚过窗棂,目光坚定而清澈。
既然他已为她劈开荆棘,那她便要在这条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风采,不负“清恒”之志,亦不负他这……九重宫阙最深沉的期许与情意。
内书房的设立,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而她,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