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恨天,兜率宫。
宫阙依旧古朴清静,与天庭其他地方的肃杀或瑶池的华美截然不同。
云逸子手持晋升仙官令牌,步履沉稳地穿过无形屏障,踏入这片圣人道场。
空气中弥漫的丹香似乎更加浓郁,吸一口便觉神魂澄澈,仿佛能洗去一切尘虑。
他是来呈送已修复优化的周天星辰仪最终校验报告的,这是流程,亦是殊荣。
丹房内,八卦炉静默旋转,六丁神火温润如昔。
金银童子侍立两侧,低眉顺目。
而在那云床之上,太上老君的身影若隐若现,并非本体,仅是一缕常驻于此、监察丹炉与道场的分神意念。
即便如此,那淡漠高远、仿佛与大道同存的气息,依旧让云逸子心神凛然。
他恭敬呈上玉简,汇报了星辰仪的修复情况,言语简洁,数据翔实。
老君意念微动,玉简内容已了然于胸。并未立刻让他离去,那淡漠的目光(虽无形,却如有实质)落在云逸子身上。
“汝于炼器一道,见解不凡。”
老君的声音直接在云逸子心神中响起,无喜无悲,“星辰仪核心几处古老淤塞,乃前人未能妥善处理之遗留,汝竟能疏通并优化,使其推演效率提升三成。所用之法,似与常规不同。”
来了!云逸子心中一紧。
圣人哪怕只是一缕意念,其洞察力也非比寻常。
他不能否认技艺,却必须为这“不同”找到一个合理且不引怀疑的解释,甚至要借此机会,赢得一丝圣人的“兴趣”或“认可”,为日后可能的接触铺路。
言多必失,但不言,更显心虚。
他必须说出一些东西,既承认“不同”,又要将这“不同”归结于对道本身的更深层次理解,而非异种大道。
云逸子深吸一口气,并非汲取灵气,而是以混沌意韵稳住心神,躬身回道:“老君圣鉴。
晚辈愚见,万物运行,皆有其理。炼器如此,炼丹……想必亦然。
晚辈疏通透彻那些淤塞时,并非强行冲击,而是观其能量流转之‘势’,顺其‘性’,引其‘变’,如同……疏导江河,而非筑坝拦水。”
他尝试将混沌的“顺势而为”、“引导演化”理念,用最朴素的言语表达出来。
“哦?”
老君意念似乎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波澜,“顺势?引变?炼丹之道,讲究君臣佐使,火候文武,秩序井然,方成金丹。汝这‘顺势引变’,岂非与秩序相悖?”
老君(考校): 以丹道固有的“秩序”框架发起质疑。
云逸子(阐释): “晚辈不敢言悖。只是思忖,这‘君臣佐使’,这‘文武火候’,是否亦是天地间某种更大‘秩序’下的‘顺势’与‘引变’?”
他谨慎地引入概念,“便如这八卦炉内,六丁神火煅烧,药材融合,看似秩序严谨,然其内里,阴阳二气流转,五行生克变化,何尝不是一种动态的‘势’与‘变’?
晚辈所为,不过是尝试理解并顺应这种更深层的‘动态秩序’。”
老君未立刻反驳,丹房内唯有八卦炉低沉的嗡鸣。
金银童子好奇地偷眼打量云逸子,似觉得这仙官胆子不小。
“动态秩序……”
老君意念重复了一遍这个词,“依汝之见,这炉九转金丹,其‘动态秩序’之核心何在?”
问题陡然加深,直指丹道核心!
若回答流于表面,立刻会被看穿。若过于深入,触及混沌本质,危险更大!
云逸子(心念急转,混沌推演): 他识海中混沌阵眼疯狂运转,模拟着八卦炉内的能量变化,推演着药材融合的无数种可能。
“晚辈浅见,”
他缓缓开口,字斟句酌,“核心或在于……‘无’与‘有’的刹那交替,在于‘混沌’与‘秩序’的短暂平衡。”
他不敢直接说混沌,而是用“无”与“混沌”来模糊指代。
“药材投入,是为‘有’,神火煅烧,分解重构,趋近于‘无’(药性融合,形态湮灭),而丹成刹那,灵性自‘无’中诞生,是为新‘有’。
此过程,如同天地未开之混沌,演化万物之一瞬。
炼丹,或便是于炉中,重演这一小片‘混沌初开’,于极致混乱(药性冲突、能量暴走)中,引导其走向一种特定的、有益的‘秩序’(金丹)。”
老君反应(沉默): 云逸子说完,丹房内陷入长久的寂静。
八卦炉的旋转似乎都慢了一瞬。金银童子大气不敢出。老君那缕意念仿佛在深深品味这番话。
炉火微调: 突然,那八卦炉内的六丁神火,其紫金色的光芒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变化!
火焰的流淌轨迹,似乎更加贴合炉内药材能量本源的波动,少了一丝刻板的“文武”转换,多了一丝自然的“韵律”!
虽然变化极小,但云逸子敏锐地感知到了,那正是他刚才所描述的“顺势引变”、“动态秩序”的体现!
老君,竟在无声无息间,依据他的理念,微调了炼炉火候!
老君意念(最终回应): “大道至简,亦至繁。”
老君的声音再次响起,依旧平淡,却似乎少了一丝最初的绝对淡漠,“汝之所言,不无道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冲气’之处,或便是汝所言‘混沌’与‘秩序’之交汇。”
他没有完全赞同,也没有否定,而是将云逸子的观点,纳入了更古老的道家经典框架内进行了解读与包容!
“看来,天庭仙官之中,亦有潜心向道,不囿于陈规者。”
老君意念似乎微微颔首,“此间论道,已毕。汝可退下。日后若于炼器、推演之上再有疑难,可持此符,于宫外焚之。”
一点清光飞出,落入云逸子手中,化作一枚非金非玉、刻有阴阳鱼的令牌——【兜率令】!
虽非出入自由之权,却是一个可以向老君(分神)请教的特许通道!
云逸子强压心中激动,恭敬接过令牌,深深一礼:“谢老君赐教,晚辈告退。”
他退出丹房,离开兜率宫,直到踏出离恨天,才感觉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与圣人论道,哪怕只是一缕意念,也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
但,他成功了!
不仅圆满完成了呈送任务,更在太上老君这里,为“混沌理念”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高深出处,甚至赢得了一丝圣人的“兴趣”和一道护身符。
这无疑为他日后在天庭的潜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保护。
另辟蹊径,混沌演法。
他成功地在圣人心中,种下了一颗名为“可能”的种子。
而这颗种子,在未来关键时刻,或将成为左右局势的微妙变量。
天庭这潭深水,因他这次看似寻常的汇报,再次被搅动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