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城头变换的大宋旗帜,不仅仅意味着军事上的征服,更代表着一种全新秩序的开始。在监军赞画系统和随军文官的高效运作下,一套仿照幽云故地、却更为优渥的安民政策,迅速在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城市张贴、宣讲开来。
城中心原守将府衙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名身着宋军文官袍服、声音洪亮的吏员,正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向着下面惴惴不安又带着一丝好奇的灵州百姓宣读安民告示:
“大宋皇帝陛下诏令:灵州既平,即为王土!自即日起,灵州及周边新附之地,免除三年田赋、丁税!使民休养生息,共享太平!”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许多面黄肌瘦的百姓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免……免三年赋税?真的假的?”
“宋国皇帝……竟如此仁德?”
那吏员不理会下面的骚动,继续高声宣读:“其二!官府将开设官办蒙学堂,凡我治下适龄童子,无论汉、蕃,皆可免费入学!学堂供给《新编数算启蒙》等书籍,并发放纸笔墨砚!”
这一条更是如同巨石落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读书识字,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娃儿也能上学?还……还不要钱?连纸笔都发?”
“这……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啊!”
吏员趁热打铁:“其三!官府将组织以工代赈,修缮城防、道路、沟渠,按日发放钱粮!其四!严惩趁乱劫掠、欺压良善之徒,无论军民,一经查实,立斩不赦!望尔等各安其业,勿信谣言,共享皇宋雨露恩泽!”
详细的政策一条条颁布,涵盖了赋税、教育、民生、司法各个方面。起初的恐惧和疑虑,逐渐被巨大的惊喜和期盼所取代。许多饱受西夏沉重赋税和兵役之苦的底层民众,看着墙上盖着鲜红大印的告示,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皇帝万岁!”
“大宋万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很快,感激的呼声便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监军赞画系统的宣传人员适时地引导着舆论,将宋徽宗的“仁德”与西夏旧主的“苛政”进行对比,迅速赢得了底层民心。
就在灵州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政、稳固统治根基的同时,军事上的推进也未有片刻停歇。
东路军的刘光世部在攻克盐州并稍事休整后,继续向西挺进,兵锋直指兴庆府东面的门户——怀州。守城的西夏军队听闻灵州已破,主帅鬼名阿吴战死,早已士气崩溃。在宋军猛攻之下,怀州几乎没做太多像样的抵抗,便宣告易手。
而中路主帅姚古,则在灵州停留数日,确保城防稳固、安民政策初步落实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亲率中路军主力,挟大胜之威,继续北上,于政和七年十二月中,抵达了兴庆府南面最后一道屏障——静州城下。
静州城规模远不如灵州,守军更是多为惊弓之鸟。看到城外漫山遍野、士气如虹的宋军,以及那面代表着大宋最高统帅的“姚”字帅旗和龙纛,城头守军的脸上已是一片死灰。
姚古立马于静州城南门外,望着这座仿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城池,对身边的种师道、折彦质等人淡然道:“传令下去,围而不攻。派人向城内射入劝降书,告诉他们,灵州、怀州已下,兴庆府已成孤城。限他们一日之内开城投降,可保满城军民性命。负隅顽抗,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另外,将我军已兵临静州的消息,以及韩世忠横扫河西的最新战报,想办法让兴庆府里的李乾顺也知道知道。”
命令迅速被执行。很快,携带劝降书的箭矢便射入了静州城,而关于宋军已完成对兴庆府南、东两面合围,以及河西走廊几乎尽丧的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朝着那座西夏最后的都城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