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纺织厂的修缮进入收尾,向日葵砖路从门口一直铺到织布区,新刷的木梁透着松节油的清香,“向阳非遗基地”的红木牌匾挂在门楣上,和“王氏木作”的老匾并排,铜钉在阳光下闪着光。苏辰蹲在织机旁,用王爷爷教的“细砂纸”打磨新做的木梭,掌心的老顶针硌得刚好——这是他练刨木时养成的习惯,攥工具时垫着,力道更稳。
“辰辰,周教授来了!”苏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几分急。苏辰抬头,就看见周教授拎着个大公文包快步走进来,身后跟着个穿工装的中年人,“这是省文物局的李工,专门负责老织机的运输——全国非遗展下周开展,织机的运输方案得赶紧定,路上不能有半点磕碰。”
李工围着织机转了两圈,眉头渐渐皱起来:“这机子是民国老物件,木质结构脆,卷布轴刚修完,受力点不稳定。现在的防震泡沫会磨伤木漆,用麻绳固定又怕勒出印子,常规运输方案根本不行。”他掏出卷尺量尺寸,“除非做个定制的缓冲架,木架得和机子的弧度完全贴合,还要铺一层老棉絮——可现在找这么懂老木的木工,太难了。”
“我能做!”苏辰突然站起来,手里还攥着砂纸,“王爷爷教我认过机子的受力点,卷布轴的承重处要垫三层棉絮,木架的弧度要比机子宽半厘米,刚好留缓冲空间。”他跑回临时刨木台,翻出画满草图的本子——上面是他跟着王爷爷学修机时,画的织机结构示意图,每个部件的尺寸都标得清清楚楚。
王爷爷这时背着工具箱走进来,看到草图,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小家伙没白学。”他从箱子里掏出块老松木,“这料软不伤漆,我陪你做缓冲架——木架的榫卯要做‘扣合式’,不用钉子,避免震松机子部件。”周教授的眼睛亮了,连忙掏出织机的原始结构图:“我就说找你们准没错,这是省档案馆调的图纸,受力点标注得更细。”
两人刚搭起木架的雏形,曼妮就举着手机跑进来,脸色发白:“晚晚姐,有人在非遗展的官网上发帖,说我们的参展绣品‘盗用纹样’——帖子里附了张对比图,说辰辰设计的‘歪脖子向日葵’,和三年前一个设计师的作品很像!”屏幕上的帖子已经被顶上热评,有人留言“非遗传承怎么能抄袭”,还有人艾特文旅局,要求取消我们的参展资格。
苏辰的脸瞬间白了,攥着砂纸的手都在抖。他冲进临时画室,把墙上的纹样手稿扯下来——最上面那张就是“歪脖子向日葵”,纸边都磨卷了,这是他术后握不稳笔时,用左手扶着右手画的,花瓣上的弧度,是照着病房窗外的向日葵描的。“这是我的原创!”他的声音带着哭腔,“那个设计师的作品我根本没见过,怎么会抄袭?”
张姐连忙追进来,捡起地上的手稿,指着花瓣上的小缺口:“这是你画到一半笔掉了,蹭出来的痕迹,当时你还哭了,说毁了稿子。”她掏出手机,翻出三年前的朋友圈——那是苏辰刚手术完,她发的动态,配着这张画稿和病房的向日葵,“这就是证据,比那个设计师的作品早半年!”
顾?这时刚好赶回来,手里拿着份文件:“我已经查过了,发帖的账号是赵宏远公司的员工注册的,那个所谓的‘设计师作品’,是他找人改的——把辰辰的手稿镜像翻转,加了两片花瓣,就说是原创。”他把文件拍在桌上,“律师已经发了律师函,现在要做的,是把辰辰的创作故事传出去,比空口辩解管用。”
“我有办法!”曼妮突然开口,打开“向阳小镇”的直播界面,“我们开‘纹样诞生记’直播,把辰辰的手稿、手术记录、张姐的朋友圈都展示出来,再让辰辰现场画一遍‘歪脖子向日葵’——玩家们都在,他们能帮我们扩散。”她刚点下开播键,在线人数就瞬间破万,弹幕里刷起“相信辰辰”的口号。
苏辰坐在画架前,深吸一口气,把老顶针别在袖口——这是奶奶教他的,紧张时摸摸顶针,就像有人在身边鼓励。他握着画笔,从花瓣的弧度开始画,“这朵向日葵的茎是弯的,因为我当时坐不稳,画的时候身子歪着;花瓣上的缺口,是笔掉在纸上蹭的;花心的纹路,是照着念念给我的小太阳贴纸画的。”他边画边说,声音渐渐稳了下来,“我想告诉和我一样生病的小朋友,就算‘弯着腰’,也能开花。”
直播屏幕上的礼物刷成了花海,有玩家发来了对比图——把赵宏远伪造的作品和苏辰的手稿叠在一起,镜像翻转后完全重合,连花瓣的缺口位置都一样。“护城小兵001”发起了“纹样守护”活动,玩家们把苏辰的创作故事做成图文,转发到各个社交平台,#非遗少年的向日葵纹样# 很快冲上了同城热搜。
解决了纹样争议,缓冲架也接近完工。王爷爷和苏辰用“扣合榫卯”把木架拼起来,李工试着推了推,木架稳得纹丝不动:“这手艺绝了!比我们文物局的专业木架还贴合。”他从包里掏出卷老棉絮,“这是从老棉袄上拆的,棉绒细,不伤木漆,铺在木架里刚好。”
这时,张姐带着学员们走进来,每人手里都捧着块绣好的布——上面绣着不同形态的向日葵,有歪脖子的,有开得笔直的,最中间是苏辰设计的“一家人”纹样。“这是我们准备的参展绣品,”张姐展开最大的一块布,“用辰辰的向日葵纹样做底,绣上工坊所有人的名字,还有玩家们的Id缩写——这不是一件绣品,是所有人的心血。”
就在大家忙着打包绣品时,李工的手机突然响了,他接起电话,脸色一变:“什么?赵宏远举报我们非法运输文物,把高速口的检查站都惊动了!”顾?的眼神一冷,立刻掏出手机:“我早有准备,织机的文物鉴定报告、非遗展的邀请函、运输许可都在手里,现在就开车去检查站——刚好让大家看看,谁在阻挠非遗传承。”
车队刚驶到高速口,就看到赵宏远站在检查站旁,身边跟着两个穿制服的人。“顾?,这机子是民国文物,没有省级批文不能运输,”他得意地笑,“我已经跟文物局的人打过招呼,你们今天别想走。”顾?从车里拿出公文包,把鉴定报告和许可文件递过去:“这是省文物局盖了章的许可,李工就在这儿,你要不要问问他?”
赵宏远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没想到顾?早把手续办得妥妥当当。这时,检查站的站长走过来,敬了个礼:“我们已经接到文物局的通知,知道这是非遗展的参展文物,特意安排了绿色通道。”他看向赵宏远,“赵总,恶意举报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我们已经联系了你的公司,核实情况。”
赵宏远灰溜溜地走后,车队顺利驶上高速。苏辰坐在载着织机的货车里,怀里抱着那幅最大的向日葵绣品,王爷爷坐在他身边,手里摩挲着那把“月芽刨”:“别担心,到了展会,我教你现场演示刨木修梭,让大家看看老手艺怎么传下来的。”苏辰点点头,看向窗外——阳光透过车窗,照在绣品的向日葵上,像真的开在了布上。
“向阳小镇”的全服公告这时闪着金色光晕:【全服任务“织机赴展”开启!玩家可在虚拟展会搭建“向阳工坊展区”,同步解锁“非遗护航员”称号,助力线下展会直播】。在线人数突破百万,玩家们涌进虚拟展会场景,有的在搭建向日葵主题的展台,有的在制作织机的虚拟模型,玄玉印化身为Npc,站在展台前发放“参展礼包”。
第二天下午,车队抵达展会场馆。苏晚和顾?刚下车,就被一群记者围了过来:“苏女士,请问面对抄袭质疑,你们是怎么证明清白的?”“顾总,赵宏远的举报是否影响了你们的行程?”苏晚笑着举起手机,展示“向阳小镇”的直播界面:“答案都在这里——是玩家的助力,还有孩子们的创作故事,帮我们证明了非遗的纯粹。”
展厅里,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织机从缓冲架里抬出来,王爷爷和苏辰跟着调整机位,确保木梭转动顺畅。周教授带着展会负责人走过来,指着最大的展区:“这是给你们留的‘匠心传承’展区,旁边就是互动区,孩子们可以体验刨木、织布——很多家长都打电话来预约,说要带孩子来感受老手艺。”
苏辰蹲在织机旁,把奶奶的老顶针放在机身的木牌上——木牌是他亲手做的,刻着“向阳织机,民国三十五年造”,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传承者:张奶奶、张姐、苏辰、念念……”王爷爷拍了拍他的肩膀,把“月芽刨”放在他手里:“明天开展,咱们爷孙俩第一个演示,让全国人都看看,老手艺还活着。”
傍晚的展厅渐渐安静下来,苏晚和顾?站在展区门口,看着那台老织机——阳光透过展厅的落地窗,照在机身上,金丝楠木的卷布轴泛着柔光,旁边的展示架上,摆着玩家寄来的老绣绷、张姐奶奶的织布笔记,还有苏辰的纹样手稿。“你看,”顾?握住她的手,“我们真的做到了,把老手艺带到了更大的舞台。”
苏辰突然跑过来,举着刚画好的展会海报——上面是老织机和一群笑盈盈的孩子,向日葵围绕着织机开放,最上面写着“针承旧韵,织暖人心”。“周教授说,明天开幕式要让我发言,”他的小脸上满是骄傲,“我要告诉所有人,非遗不是老古董,是我们能握在手里的温暖,是能传下去的希望。”
月光透过展厅的玻璃洒进来,落在老织机的木梭上,泛着淡淡的银辉。苏晚看着身边的人——顾?在核对明天的流程,王爷爷在给织机上蜂蜡,苏辰在给海报贴向日葵贴纸,张姐在整理学员们的绣品。她知道,明天的展会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老手艺的传承之路还很长,但只要这些温暖的人在一起,就没有走不通的路。风里带着展厅里的花香,和老楠木的清香混在一起,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