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号如同一条潜入深海的游鱼,悄无声息地滑入被强行轰开的遗迹入口。外部那光怪陆离、法则混乱的“遗忘回廊”景象瞬间被隔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滞的、带着金属冰冷与能量低鸣的绝对寂静。
通道内部并非想象中狭窄逼仄的金属管道,而是广阔得超乎想象。归墟号行驶在其中,仿佛飞行在一座巨大无比的城市内部。两侧是望不到顶、也看不到底的金属墙壁,墙壁上布满了无数排列整齐、早已黯淡无光的观测窗口或接口,如同无数只空洞的眼睛,漠然地注视着这艘不速之客。巨大的、不知用途的管道和线缆如同巨树的根系,纵横交错,有些已经断裂,垂落下来,凝固在半空,有些则依旧隐隐流动着微弱的能量光泽。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金属氧化、能量沉寂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仿佛时间本身都已腐朽的特殊气味。这里的空间结构极其稳定,甚至比外界的正常宇宙还要稳定得多,仿佛被某种强大的力量强行固化过,连混沌归墟道韵在这里的渗透都感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阻力。
林陨没有急于深入,而是操控归墟号沿着主通道缓缓前行,神识如同最精细的探针,扫描着沿途的一切。他看到了更多战斗的痕迹——墙壁上巨大的撕裂伤、被某种高温瞬间熔穿后又凝固的孔洞、以及一些早已失去能量、散落在地的守卫残骸,它们的样式与外界的略有不同,但核心的能量纹路同出一源。
这里显然经历过一场极其惨烈的内部战斗。并非来自外敌入侵,更像是……自我毁灭?
随着不断深入,通道两侧开始出现一些巨大的、如同蜂巢般的隔间。透过早已失去能量屏障的入口,可以看到里面是密密麻麻、如同棺材般的维生舱。大部分维生舱已然破损,里面空空如也,或者只剩下一些早已碳化的、无法辨认形态的有机物残留。只有极少数维生舱还保持着微弱的能量反应,但里面的“居民”也早已化作枯骨,或者某种结晶化的残留物。
死寂。无边无际的死寂。
这里没有生命,没有活动,只有一座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冰冷的金属坟墓,以及那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的、属于一个辉煌文明最终落幕的悲凉与绝望。
归墟号最终抵达了通道的尽头——一个巨大无比的球形空间。
这里的景象,让即便是早已见惯风浪的林陨,也不由得心神一震。
球形空间的中央,悬浮着一个由无数细密光线构成的、缓缓旋转的复杂星图模型。那并非当前宇宙的任何星图,其中星辰的排列、河系的结构,都透着一种古老而陌生的韵律。而在星图模型的下方,是一座巨大的、由某种纯净晶体构筑的平台。
平台上,并非空无一物。
那里矗立着数以万计、栩栩如生的全息影像!他们形态各异,有的与人类相似,有的则完全是异形结构,有的身着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服饰,有的则披挂着流光溢彩的能量铠甲。他们保持着各种姿态——有的正在操作虚拟的控制台,神色专注;有的相互交谈,手势激动;有的则仰头望着中央的星图,脸上充满了绝望、不甘、或是某种决绝的释然……
这些全息影像完美地定格了某个瞬间,将这个文明最后时刻的众生相,永恒地烙印在了这里。他们的眼神,他们的表情,仿佛穿透了亿万年的时光,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无法抗拒的终末。
而在平台的最前方,站立着一位身形高大、面容模糊在光芒中的身影。他(或她)似乎是这个文明最后的领袖或代表,微微抬着手,仿佛正在向所有的族人,也向着无尽的未来,进行着最后的宣告。
林陨操控归墟号缓缓靠近。当他进入一定范围时,那中央的星图模型和平台上的所有全息影像,仿佛被注入了最后的活力,同时“活”了过来!
星图模型开始加速旋转,演化出宇宙诞生、星辰点亮、文明崛起、辉煌鼎盛……最终,却走向热寂、归于虚无的全过程!而平台上的那些影像,也开始重复他们最后的动作,虽然没有声音,但那悲壮而绝望的氛围,却如同实质般冲击着林陨的心神。
与此同时,一段庞大而复杂的信息流,无视了任何语言和形式的障碍,直接以最本源的意念方式,如同洪流般涌入林陨的意识海!这不是攻击,而是一种信息的传承,一种……文明的墓碑铭文!
信息的核心,围绕着几个关键词展开:
“大寂灭”——并非单纯的宇宙热寂,而是一种周期性的、源自宇宙本身底层规则的“重置”机制。如同程序运行过久产生的冗余和错误积累到临界点,便需要一次彻底的“格式化”与“重启”。每一次“大寂灭”,并非毁灭一切,而是将宇宙的绝大部分区域“归零”,只留下最基础的物质与法则框架,等待下一个纪元的重新演化。
“火种计划”——超古代文明在推算出“大寂灭”周期无法避免后,倾尽整个文明之力实施的终极计划。其目的,并非逃离(因为无处可逃,大寂灭作用于整个宇宙层面),而是为了在“归零”之后,能够更快地“重启”文明,甚至尝试在下个纪元寻找到规避或延迟“大寂灭”的方法。
“归墟之眼”与“永恒核心”——它们是“火种计划”创造出的两个最重要的“工具”。“归墟之眼”代表着“重启”的力量,它的权能是在寂灭的废墟中,于绝对的“无”中重新点亮“存在”的火花,加速新纪元的诞生。“永恒核心”则代表着“延续”的力量,它的设计初衷是尝试创造一个绝对稳定的“秩序标杆”,如同风暴眼中的避风港,试图在寂灭风暴中保存一部分文明的火种和信息。
然而,计划出现了偏差。
信息流中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反思。“永恒核心”的设计存在致命缺陷,它那极致的“秩序”属性,反而使其成为了“大寂灭”规则最好的“靶子”和“侵蚀”对象,非但未能有效保存火种,反而在不断积累“寂灭之息”,最终会从内部崩溃,甚至可能提前引爆或加剧“大寂灭”的进程。而“归墟之眼”的力量虽然关键,但单一的“重启”并不足以完美应对整个宇宙层级的“格式化”。
“起源方舟”——并非逃离的船只,而是这个文明为自己建立的……“信息墓碑”与“观测站”。它承载着这个文明所有的知识、历史、基因序列、科技树,以及关于“大寂灭”和“火种计划”的全部信息。它被放置在这片法则相对薄弱的“遗忘回廊”,试图以一个相对超然的姿态,观测并记录下这次“大寂灭”的全过程,并将这些宝贵的“数据”传递给下一个纪元可能出现的、有资格继承这一切的“后来者”。
信息流的最后,是那位领袖影像抬手指向星图模型中那代表“大寂灭”的、不断扩散的黑暗,以及那隐藏在黑暗之后、若隐若现的、代表着“新生”的微弱光点。一段清晰的意念,如同最后的嘱托,烙印在林陨灵魂深处:
“后来者……若汝能至此,窥见此碑……”
“便知此方宇宙,生灭有常,纪元轮回……”
“吾等之路,或已走偏……然火种已播,希望未绝……”
“归墟、永恒……皆非终点……真正的钥匙……在于‘变量’……那打破宿命、带来无限可能之力……”
“寻找‘命运纺锤’……找到‘变量’……集齐三相……或可……为众生……争得一线……不同之未来……”
“切记……大寂灭……已近……”
信息流戛然而止。
星图模型停止了演化,重新变得缓慢旋转。
平台上的所有全息影像,也再次凝固,恢复了那永恒的静默。
球形空间内,重归死寂。
只有归墟号悬浮其中,以及舰桥内,神色无比凝重、仿佛承载了整个文明重量的林陨。
他缓缓闭上双眼,消化着这骇人听闻的真相。
文明的墓碑,记录的不仅是辉煌与毁灭,更是一个关乎所有生灵命运的……残酷循环,以及一丝极其微弱的、打破循环的希望。
“大寂灭……火种……三相钥匙……变量……”
他低声重复着,每一个词,都重若星辰。
原来,他要面对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永恒帝国。
而是……整个宇宙的宿命。
(第四百七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