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大唐的蝗灾,在朝廷强力推行捕杀、尤其是“油炸蝗虫”之法风靡全国后,其势头被迅速遏制。
除了少数几个因官员怠政而受灾严重的州县需要朝廷紧急赈济外,大部分地区都得以安然度过这次危机,甚至不少百姓还因这“天降肉食”而改善了些许伙食。
关中的大地,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秋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杜家村更是宛如世外桃源。得益于杜远的先知先觉和严密的防治措施,村里的庄稼几乎未受任何损失。
村东头的粮仓依旧满满当当,养殖场里的猪仔和鸡鸭苗也在茁壮成长,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甚至比灾前更加兴旺。
这一日,长安城两仪殿内,早朝的气氛与前些时日的凝重截然不同。灾情缓解,人心渐安,朝会的议题也开始转向论功行赏。
李世民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道:“此次蝗灾,能得以迅速平息,未酿成巨祸,杜远献计之功,居功至伟。其所献捕蝗诸法,尤其是…嗯,化害为食之策,成效卓着,惠及万民。朕以为,当予以封赏,以彰其功,以励天下。”
话音刚落,立刻便有世家出身的官员出列反对。一位王姓侍郎躬身道:“陛下,杜远虽有小功,然其年幼,且乃白身,更非勋贵之后。
若骤然赐以过高爵位,恐不合朝廷法度,易使人心浮动,以为朝廷赏罚无度。依臣之见,赏赐些金银帛帛,以示皇恩即可。”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不少保守官员的附和。他们倒未必全是针对杜远,更多的是维护固有的阶层秩序,不愿看到一个毫无根基的乡下小子凭借“奇技淫巧”一步登天。
然而,这次不等李世民开口,支持杜远的力量便迅速做出了反应。
房玄龄率先出班,言辞恳切而有力:“陛下,王侍郎此言差矣!杜远之功,岂是‘小功’?其法活人无数,保全我大唐多少粮秣,避免多少饥荒流离?此乃安邦定国之功!赏罚分明,方能激励后来者。若如此大功仅以金银打发,岂不令天下有志之士寒心?”
杜如晦虽面色苍白,仍强撑着道:“陛下,杜远之才,远超其龄。其所献诸策,皆切实可行,惠及当下。朝廷封赏,当论功绩,岂能囿于年齿门第?臣以为,正当厚赏,以示朝廷求贤若渴、不论出身之意!”
长孙无忌则从实际利益出发:“陛下,杜远乃难得之才,其所在杜家村,如今已是新式农具、高产作物乃至此次灭蝗奇策之源。重赏杜远,稳固其心,便是为我大唐保住一处源源不断产出‘神器’与‘良策’的宝地。于国于民,大利也!”
魏征此次也站在了支持的一方,他声如洪钟:“陛下!臣巡察各地,亲眼所见,杜远之法确为救灾第一功!赏当其功,方能教化天下!臣以为,当赏!”
程咬金更是直接,他冲着那帮反对的文臣一瞪眼:“你们这帮穷酸懂个屁!就知道抱着老规矩不放!
杜远那小子不仅救了庄稼,还想出了安置俺们军中老卒的法子!就冲他提议让一千伤残弟兄进杜家村安置这条,俺老程就保定他了!谁再反对,就是跟俺们这些流过血的军汉过不去!”他身后的一众武将也纷纷出声附和,声势浩大。
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这四位文臣领袖和程咬金为首的一众武将的联合坚持下,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被压了下去。李世民见状,心中大定,当即拍板:
“众卿所言甚是有理。杜远之功,实乃大功。朕决定,赐封杜远为‘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其封地便在其本乡杜家村。虽无实权,然可享封地内部分税赋,以示恩荣!”
“开国县男”虽是大唐爵位体系中最低等的从五品爵,但意义非凡,意味着杜远正式迈入了贵族门槛,有了爵位和食邑。对于他目前的年龄和出身而言,这已是破格的重赏,既彰显了功劳,又不过分刺激那些保守势力。
圣旨拟定,用印。李世民想了想,对房玄龄道:“玄龄,便由你,再叫上克明、辅机,嗯…还有知节,你们代朕,去一趟杜家村,宣旨吧。也好…顺便再看看。”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于是,房玄龄(老房)、杜如晦(老杜)、长孙无忌(老孙)和程咬金(老程)四人,再次以“长安富商”和“朝廷使者”的双重身份,带着圣旨和仪仗,来到了杜家村。
杜远听闻有天使前来宣旨,心中诧异,连忙设下香案,带领村民迎接。当他看到从马车上下来的竟然是“老房”、“老杜”、“老孙”和“老程”时,更是愣住了。
房玄龄展开明黄的圣旨,朗声宣读。当听到自己被封为“开国县男”,封地就在杜家村时,杜远整个人都懵了!
“…咨尔杜远,性敏聪慧,献策有功于社稷…特封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封地杜家村,钦此!”
“杜县男,接旨吧。”房玄龄含笑看着目瞪口呆的杜远。
程咬金在一旁挤眉弄眼,压低声音嘿嘿笑道:“杜小子…不,杜县男!傻了吧?老子…呃,我等可是在朝堂上帮你吵…呃,据理力争了好半天呢!还不快谢恩!”
杜远这才回过神来,心情复杂地接过圣旨。他没想到自己一番作为,竟然换来了一个爵位!虽然只是个最低等的男爵,但这意味着他在这个时代,真正有了一块安身立命的根基,虽然没啥实权,但能合法收点税,名头和地位是彻底不一样了。
他看着眼前这四位“老熟人”,苦笑道:“老房、老杜、老孙、老程…你们…你们这惊喜可真够大的。我这…我这算是被你们…和你们东家,给绑上船了?”
长孙无忌笑眯眯地道:“杜县男这是哪里话,此乃陛下隆恩,也是你应得的。日后这杜家村,可就是名正言顺的‘杜县’了。”
杜远掂量着手中沉甸甸的圣旨,看着眼前四位表情各异的“富商”,再想想那个能量巨大的“老李”,心中暗道:这“船”,看来是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