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研新刚把车停稳,元宝就迫不及待地从车窗探出脑袋,兴奋地摇着尾巴。还没等陆研新解开安全带,这只黄褐色的中华田园犬已经灵活地跳下车,熟门熟路地朝奶奶家的小院跑去。
\"奶奶,桂姨,我们回来啦!\"陆研新提着水果走进院子,正好看见元宝亲昵地蹭着奶奶的腿,尾巴摇得像拨浪鼓。
奶奶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笑眯眯地摸着元宝的脑袋:\"哎哟,我们元宝又长胖啦!桂姨,快去把昨天买的肉干拿来。\"
桂姨笑着应声进屋,不一会儿就端着一碟肉干出来。元宝立刻凑上前,温顺地坐在奶奶脚边,眼巴巴地望着她。
\"妈,您又惯着它。\"陆研新无奈地摇头,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
\"怎么了?我们元宝多懂事啊。\"奶奶一边喂元宝吃肉干,一边对陆研新说,\"刚才正跟你桂姨讲我在新疆时的趣事呢。\"
桂姨给陆研新倒了杯茶,接口道:\"你奶奶正说到她们几个姑娘学跳舞的事,可把我笑坏了。\"
奶奶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继续讲起来:\"那时候我们刚去新疆,看当地老乡跳舞特别好看,就偷偷学着跳。结果在联欢会上,我们几个姑娘一上台,全乱套了!\"
她一边说一边比划:\"我光顾着看旁边人的动作,一不小心踩了自己的脚,差点摔个跟头。台下的维吾尔族大叔笑得前仰后合,一位大爷还用带着口音的汉语喊:'丫头们,你们这不是跳舞,是在跟地打架嘛!'\"
陆研新被奶奶生动的讲述逗得直笑,连元宝也似乎听懂了似的,仰起头\"汪汪\"叫了两声,惹得大家笑得更欢了。
奶奶又想起另一件事:\"还有一回,我们那儿有个山西来的干部,特别有意思。他得了些新鲜葡萄,想学着做葡萄干,又怕被鸟啄了,就给葡萄罩上了纱网,天天去看。结果当地一位大妈看见后笑得不行,说:'干部同志,我们这葡萄是要晒太阳、吹风的,你这么宝贝它,它反而不好意思变甜了!'\"
秋日的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下,在小院里投下斑驳的光影。元宝吃饱后,舒服地趴在奶奶脚边打盹,偶尔摇摇尾巴,像是在回应奶奶的故事。
\"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特别乐观。\"奶奶的语气温柔起来,\"有个从北京来的干部,特别爱跑步。布尔津的冬天冷得要命,零下二三十度,他照样天天早起跑步,回来时眉毛、睫毛上都结着霜,活像个白胡子老爷爷。\"
奶奶说着,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穿越了时光:\"最难忘的是那些不同民族的同志们相处的时光。有个河南小伙子和他的维吾尔族同事,感情特别好,经常一起工作一起唱歌。那时候大家都说,他们比亲兄弟还亲。\"
陆研新静静地听着,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像一阵温暖的风,轻轻拂过他因实验失败而焦虑的心。看着奶奶慈祥的侧脸,和趴在她脚边安然入睡的元宝,他突然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
奶奶注意到他的走神,笑着拍拍他的肩:\"研新啊,做事情就像我们当年在新疆,一步一步来,总会有收获的。\"
元宝仿佛听懂了似的,抬起头蹭了蹭陆研新的裤脚。他弯腰摸摸元宝的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阳光正好的秋日午后,奶奶的故事像一剂良药,治愈了他的焦躁,也让他重新获得了前进的勇气。
\"奶奶,再多讲些您在新疆的故事吧。\"陆研新端起茶杯,期待着聆听更多来自那个年代的智慧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