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欢雷厉风行,很快就在太医院偏殿布置起一间简易讲堂。她亲手绘制了大幅的人体解剖图(注重体表投影和重要血管神经走向,避开了过于惊世骇俗的细节)、消毒流程示意图、常见外伤处理步骤图等,挂在墙上。
首次开讲的消息传出,引来不少好奇和观望。
开讲当日,讲堂内坐得满满当当。除了真心求教的年轻医官和学徒,更多的是来看热闹、挑毛病的老太医和世家安插的眼线。
苏清欢站在台上,一身官服,沉静自若。她先从最基础的“病邪(微生物)说”和“消毒隔离”原理讲起,结合安澜县抗疫和救治太后的实例,深入浅出。
“诸君可知,为何伤口暴露于污秽之气易溃烂化脓?为何疫病总在脏乱之处流行?非鬼神作祟,实因有肉眼不可见之‘病邪’滋生传播……”她尽量用古人能理解的语言解释。
台下议论纷纷。有人点头思索,有人嗤之以鼻。
“荒谬!无形无质之物,何以致病?”
“此乃巫医之论,非正统医道!”
质疑声毫不掩饰。
苏清欢并不争论,而是让人抬上来两只准备好的兔子。
一只后腿伤口暴露于肮脏的抹布下,另一只同样伤口却用煮过的干净布包扎好。
数日后,当众解开。前者伤口腐烂恶臭,兔子奄奄一息;后者伤口干燥,逐渐愈合。
事实胜于雄辩!台下顿时安静了许多,不少人露出震惊思索的表情。
接着,她讲解清创缝合术。她拿出谢晏送的那套精巧器械,在准备好的猪肉上演示如何清洗伤口、修剪坏死组织、正确缝合。
动作行云流水,精准利落,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外科之术,非为刳割,实为引导生机。去除腐坏,通畅气血,身体自愈之力方能发挥……”她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这一次,质疑声少了,更多的是惊叹和好奇。尤其是那些见过战场创伤的军医出身者,更是眼露精光,深知此术价值。
然而,风波并未平息。
几次讲课后,市井间突然流传起谣言,称苏清欢在太医院内“公然演示庖厨宰割之事,亵渎医道”,“以牲畜比拟人体,其心可诛”。甚至有人联名上书,弹劾她“蛊惑学徒,传播邪术”。
压力再次袭来。
苏清欢明白,这是有人坐不住了,害怕她真的培养出势力,动摇传统医学的统治地位。
她并未退缩,反而将讲堂对外开放,允许京城其他药堂的郎中前来旁听,并将一些基础的消毒防疫方法印成小册子,低价售卖甚至免费发放。
“医者仁心,活人之术,不当藏私。若天下郎中都懂消毒隔离,百姓便少受疫病之苦。”她如此说道。
此举赢得了民间郎中和百姓的极大好感,她的声望在底层进一步巩固,反而让那些高高在上的指责显得苍白无力。流言愈演愈烈时,太医院的晨会再次蒙上阴霾。
刘院使捏着一本弹劾书,指尖泛白,语气带着刻意的严肃:“苏院判,近日外间非议甚嚣尘上,连几位御史都递了折子,说你‘弃古法而崇邪书’,此事你需给太医院一个交代。”
话音刚落,几位老太医立刻附和。有人摇头叹道:“医道传承千年,讲究望闻问切、调理阴阳,哪有靠宰割牲畜、摆弄器械治病的?苏院判此举,怕是要坏了太医院的名声。”
苏清欢立于堂中,神色未变。她早料到会有这场发难,从袖中取出一叠纸,轻轻放在案上:“院使,诸位同僚,这是近日京郊流民棚区的诊籍记录。自下官推行消毒清创之法后,外伤溃烂率较上月下降六成,疫病传播也基本阻断。”
她抬眼扫过众人,声音清晰有力:“所谓‘邪术’,若能救命;所谓‘亵渎’,若能护民,那这‘非议’,下官担得。”
说着,她又取出一本小册子——正是她印的防疫指南,封面上还留着百姓沾了泥土的指印:“这册子在南城药堂分发后,已有三位郎中用上面的法子,止住了自家药铺附近的痢疾蔓延。昨日还有流民代表送来感谢信,说棚区再无人因伤口化脓丢了性命。”
物证在前,原本附和的太医们哑了声。刘院使看着那叠诊籍,又想起近日宫中太后也隐约提过“苏院判办事得力”,脸色越发难看,却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苏清欢趁热打铁:“下官恳请院使,将流民棚区的成效奏明陛下。若陛下认为此法不妥,下官即刻停了讲堂;若陛下认可,还请院使出面,澄清流言——毕竟,太医院的名声,不该毁在‘救人之术’上。”
这话既给了刘院使台阶,又堵死了他继续发难的路。他僵坐片刻,终是冷声道:“此事我自会奏报陛下,你且先管好讲堂,莫再惹出更多是非。”
晨会散后,那位曾提问的年轻医官追上苏清欢,低声道:“苏院判,您方才太敢说了!刘院使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苏清欢脚步未停,唇角却勾了抹浅淡的笑意:“怕他做什么?我们手里有活人证、有实效记,只要能让更多人学会救命的法子,再多风波,也值得。”
几日后,女帝一道口谕传到太医院:“苏院判防疫清创之法,惠及民生,有功无过。着太医院全力支持讲堂事宜,再有人非议阻挠,以‘妨碍医政’论罪。”
口谕宣读那日,刘院使全程沉默。而苏清欢的讲堂,自此再无杂音——不仅太医院的医官学徒来得更勤,连京城外州县的郎中,都托人送信,想求一本讲义、听一次课。
讲堂的灯火,从起初的微弱摇曳,渐渐亮得灼人,照破了太医院积年的沉疴迷雾,也照向了更广阔的民间。
接下来可以写刘院使暗中联合世家,试图在“宫中请脉”上给苏清欢设绊子,比如故意安排体弱多疑的嫔妃让她诊治,你想继续往这个方向写,还是换个冲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