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皇帝张承宵自己不突围也就罢了,还担心那位将领擅自突围,激怒大业军。竟然以意图劫驾之名,将这位将领斩杀。
张承宵前往大业国军队的营帐,映入眼帘的是一队队身着兽皮甲、头戴兽皮帽的大业国士兵,他们严阵以待。为首的是一位威严的长发青年,他心思缜密、坚毅执着,脸庞圆润,好似佛像一般,正端坐在椅子上,另外一个则身形极为壮硕,虎背熊腰。
大业国的士兵们生硬地向张承宵介绍道:“这位便是我们的大将,二太子勃极烈,以及丞相之子谋良虎。”
张承宵行了一礼,大业二太子和丞相之子也未与他客套,径直开启了谈判。
勃极烈先是胁迫他写下投降书,并向全国宣告,严禁军队前来救援。怯懦的张承宵一一遵照执行,勃极烈趁机修改降表的内容:“大松国既然战败,就应称臣,怎可在投降书上以皇帝自居?”
张承宵岂敢不答应,乖乖照做了。
次日便是投降仪式,张承宵骑在马上向两位大业国将军呈递了投降书,由随从人员以全军皆能听闻的洪亮声音高声宣读,随后张承宵面向北方恭恭敬敬地拜了四拜。
随后,谋良虎又索取犒军费,要求黄金五千万两、白银一亿两,还有一千万匹绢帛,张承宵毫不犹豫便应允了。于是,两人将他释放,并限定一个月内付清款项。
张承宵返回京城的内城后,下令士兵大肆搜刮民财,用以馈送大业国军队。无数商人血本无归,就连老人的棺材本、待婚者的嫁妆与彩礼也未能幸免,无一得以保全。然而,即便如此,所需款项依然无法凑齐。
整个京城的府衙都已焦头烂额。为了筹集金银,各个官员都被分配了任务和规定了数额,若完不成任务,就会被送入大牢,直至愿意缴纳为止。
几天后,大业国军队派来使者,态度蛮横地提出了新要求:“我军战马死伤无数,若贵国大松国不提供一万匹马匹,我军将难以迅速回撤。”
皇帝张承宵此时一心只想着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国家,避免政权覆灭,只想尽快把这群瘟神打发走,于是便乖乖答应了。
随后,他接着说道:“我们大业国已成功攻占贵方北方领土,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不可让他们白白牺牲,我们打算将士兵部署在那里。”
还没等使者把话说完,皇帝张承宵便连连点头,说道:“准了!”
随后,使者贪婪地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我们大业国的众多将士背井离乡,奔赴大松国京城参战。如今正值寒冬,将士们的床铺冰冷难耐,恳请贵国提供一千五百名少女为将士们暖床。”
皇帝张承宵连一丝反抗的想法都未曾有过,直接应道:“准了!”
京城府邸此时为了满足大业国军队的要求,不惜投入巨大成本。先是将整个京城的战马搜罗殆尽,而后又在民间抓捕少女送给大业国军队。有些少女不愿从命,直接选择自杀。无奈之下,皇帝只好用自己的一些年轻宫女充数,总算凑齐了这一千五百人。
没过几日,大业国使者再次前来:“虽说贵国已经投降,但贵国上次违约在前,我大业国实在难以完全信任。还望贵国交出北方领土上所有将军的家属、京城大员的家属,以及上次给我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大臣的家属作为人质,并上缴京城士兵的全部武器,以此展现贵国的诚意。”
皇帝张承宵颔首,说道:“准了!”
隆冬时节,北风凛冽呼啸,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新年佳节即将来临,本应是千家万户灯火通明、阖家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刻。然而,大松国的京城却被一层浓重的愁云惨雾所笼罩。
大业国军队长久驻扎于外城,将整座京城的内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百姓宛如被困的野兽,举步维艰,根本无法出城。随着围城时日的一天天增加,柴火与粮食愈发短缺,饥寒交迫的百姓们只能瑟缩在冰冷的屋子中,眼睁睁看着希望一点点消逝。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皇帝张承宵为了防止发生民变,不得不下诏开放皇家园林。这道圣旨一下,绝望的百姓们如同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成千上万的饥民如潮水般涌入园林。
昔日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那些耗费无数金银精心培育的珍奇树木,在饥民们的斧钺之下纷纷倒地。人们红了眼,连山上的亭台楼阁也不放过,毕竟这些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在拆毁过程中,年久失修的楼阁轰然坍塌,来不及躲避的百姓被活埋其中,凄惨的叫声此起彼伏。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为了争夺一根木柴,饥民们激烈地扭打在一起,拳脚相加。饥饿让人们丧失了理智,倒下的尸体转眼间就被其他人分食干净。皇家园林里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绝望的味道。昔日象征着皇家威严的园林,如今沦为了人间地狱,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这个王朝末日的悲凉。
丞相府内,年仅四岁的昭宁宗姬顾夜昙在享用了点心之后,乖巧地将剩余的点心让给了明福帝姬张昭玉,轻声说道:“娘亲,我吃饱啦。”
明福帝姬张昭玉望着眼前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漂亮女童,眼眶泛红,说道:“昙昙,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听娘亲说,我并非你的生母。你其实是一位外国的小帝姬,你也不叫顾夜昙。虽说娘亲并不清楚你来自哪个国家,但那个国家必定比正在围城的大业国更为强大。倘若有一天,娘亲不在人世了,你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顾夜昙抽泣起来:“娘亲,昙昙晓得,哥哥总说我是捡来的,多谢娘亲护了昙昙这么久。可昙昙也记不起自己曾叫什么、从前是谁了,娘亲莫要离开昙昙,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