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火炮的阴影,如同悬在龙潜谷上空的一柄利剑。楚骁深知,技术上的代差,绝非勇气和地形所能完全弥补。他立刻加大了对此事的关注,命令讯息司和靖海营,不惜代价,查明海蛇帮与西洋商人接触的详细情况,尤其是火炮的交易进度、运输路线。
与此同时,新平南大都督赵元朗的动作,也比预想中更快。他没有立刻发动大军压境,而是派出了大量细作,携带着金银和许诺,潜入岭南,开始在各部落间进行秘密活动。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那些在之前战争中损失较大的部落、那些与黑石峒、乌浒部等核心部落素有旧怨的部落、以及那些刚刚归附、立场尚不稳固的小部落。
谣言开始在联盟内部悄然流传:
“朝廷这次是动了真怒,赵大都督拥兵十万,俚人再勇悍,又如何能与整个天下抗衡?”
“跟着‘山神将军’打打杀杀,好处都是他们黑石峒、乌浒部的,我们这些小部落死了人,又能分到多少功勋田?”
“听说朝廷许诺,只要肯归顺,不仅既往不咎,还能封官赐爵,划分更大的猎场……”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腐蚀根基的白蚁,在联盟看似坚固的壁垒上,钻开了一道道细微的裂缝。一些小部落开始人心浮动,与联盟中心的联系也变得若即若离。
楚骁对此心知肚明。他一方面通过巡察使加强巡视,严厉查处散播谣言者,另一方面,则加快了“功勋田”的实地划分和授予,让战士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他授意沈燕的讯息司,反向渗透,散播朝廷背信弃义、兔死狗烹的故事,并揭露赵元朗使者暗中挑拨离间的证据。
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凶险的暗战,在岭南的群山密林间激烈上演。
就在岭南暗流涌动之际,西域西州(高昌),王子张掖站在瓜州新设立的“西州商团护卫军”大营辕门外,眺望着西方广袤而陌生的土地。
西州王麴文泰采纳了他的建议,派遣了三千精锐骑兵,以“护卫商路”之名进驻瓜州,与玉门关形成了犄角之势。此举不仅切实增强了玉门关的防御,也为西州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他们得以更深入地介入西域事务。
“殿下,根据商队带回的消息,西边‘于阗’、‘疏勒’等国,对狄人肆虐河西、丝路断绝深感忧虑。他们对于我西州能派兵护卫商路,均表示欢迎,并希望加深与我们的联系。”一名将领禀报道。
张掖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开拓者的光芒。狄人的内乱和赵元庚的南顾,给了西州向西拓展影响力的天赐良机。
“传令下去,”张掖下令,“以商团护卫军为核心,组织一支规模更大的‘西域巡防使’队伍,护送我西州商队,向西直至葱岭(帕米尔高原)。我们要让西至波斯,北至草原的商旅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我西州,才是秩序和安全的保障。”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对心腹道:“同时,暗中接触那些对狄人不满,或者受到其他势力压迫的西域小国、部落,告诉他们,西州愿意提供庇护和支持。我们要在这西域之地,编织一张以我西州为核心的大网。”
西州的野心,不再局限于偏安一隅,而是向着重现昔日西域都护府荣光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源源不断的西域珍宝、情报,乃至潜在的盟友,开始通过这条新拓展的通道,流向西州,也间接地支援着玉门关和岭南。
内部的暗战尚未分出胜负,外部的军事压力已然再度降临。
赵元朗并未给联盟太多喘息时间。在进行了初步的分化瓦解后,他派遣麾下大将,兵分三路,每路约万人,从北、东、东北三个方向,同时向联盟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朝廷军队的战术明显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轻易进入险要地形,而是稳扎稳打,遇有山林阻隔,便大肆伐木,开辟通路,或者绕道而行,专挑联盟防御相对薄弱的区域进攻。同时,大量使用强弓硬弩进行远程压制,极大地限制了俚人战士擅长的袭扰战术。
联盟的防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虽然凭借地利和战士的勇悍,依旧能给敌人造成杀伤,但控制区域在一步步被压缩,伤亡也在持续增加。
“总兵头,这样下去不行。朝廷兵多,我们地盘小,耗不起啊!”前线督战的岩鹰浑身浴血,退回龙潜谷向楚骁急报。
楚骁站在沙盘前,看着代表朝廷军队的红色小旗一步步逼近龙潜谷的核心区域,脸色凝重。赵元朗这是阳谋,用绝对的实力,一点点挤压联盟的生存空间。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部署。”楚骁沉声道。他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内部稳固和外部支援上,必须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他的目光,落在了东北方向那一路敌军身上。这支军队由赵元朗的副将率领,进展最快,但因其突前,与其他两路的距离也稍远。
“就拿他开刀!”楚骁眼中寒光一闪,“集中我们所有能机动的精锐,吃掉他这一路!”
然而,就在楚骁调兵遣将,准备实施反击之时,靖海营再次传来紧急情报——他们确认,海蛇帮残部与西洋商人的火炮交易,已经完成。一艘装载着至少十门新式西洋火炮和大量弹药的船只,正在几艘海蛇帮战船的护卫下,悄然驶向交趾方向。预计最多半月,便能抵达。
陆上强敌压境,海上致命威胁又至。岭南联盟,陷入了自成立以来最危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