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柯明义与各方势力紧锣密鼓地筹划“连线”战役时,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气氛同样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冈村宁次站在巨大的沙盘前,双手拄着军刀,如同一尊冰冷的雕像。
沙盘上,代表八路军、“东山”部队以及各路中国军队的红色小旗,已经隐隐呈现出连片之势,尤其是太行山与晋察冀、晋绥之间的区域,红色箭头蠢蠢欲动,仿佛几条即将汇合的洪流。
“不能再等了!”
冈村宁次的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支那人正在试图将他们破碎的抵抗区缝合起来,一旦让他们得逞,华北将永无宁日!”
他猛地转身,锐利的目光扫过麾下各位师团长、旅团长。
“大本营已经批准了我们的计划,收缩部分边缘据点节省出来的兵力,加上从华中方面军紧急调来的第27师团、战车第3旅团主力,以及关东军秘密加强给我们的一个精锐野战重炮联队,将共同组成,‘甲号打击兵团’!”
他手中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沙盘上的两个位置:
“兵团分为两路:”
“第一路,‘金刚支队’,由第110师团、独立混成第8旅团残部及战车第3旅团一部组成,兵力四万余人,配属重炮三十门,坦克、装甲车八十辆。
目标:由石家庄西进,沿正太路猛攻,务必击破八路军太行军区与晋察冀军区之间的薄弱连接部,将他们的‘连线’企图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路,‘疾风支队’,由第27师团、第108师团主力及战车第3旅团另一部组成,兵力五万余人,配属重炮四十门,坦克、装甲车一百余辆。
目标:由保定、沧州等地出发,向西北方向突击,直插晋察冀根据地腹地,寻歼聂部主力,并威胁太行山‘东山’基地的侧翼!”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森寒:
“此次作战,不同于以往的扫荡!
各部队必须摒弃缓慢推进的战术,以装甲部队为先锋,集中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兵力,进行大胆的穿插、分割、包围!
空军将倾尽全力支援,我们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在支那人完成部署之前,将他们尚未握紧的拳头砸碎!”
“诸位!”
冈村宁次提高了音量,“帝国在华北的荣辱,在此一举!望诸君奋勇作战,勿负皇恩!”
“嗨依!”
指挥部里响起一片狂热的回应。
日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为了这决定性的一击,也开始疯狂地运转起来。
大量的兵员、坦克、重炮通过夜间运输,秘密向进攻出发地域集结。
无线电静默被严格执行,前线异常的平静下,隐藏着即将爆发的毁灭风暴。
太行山,“东山”基地指挥部。
“老板,鬼子有大规模调动迹象!”
左玉波拿着一份刚破译的电文,急匆匆走进来,
“我们的侦察兵和地下同志都报告,正太线和保定方向的鬼子在秘密增兵,尤其是坦克和重炮的数量异常。
电台活动虽然减少了,但捕捉到的零星信号显示,他们可能在准备一次超大级别的攻势。”
柯明义走到情报地图前,参谋人员已经根据零星情报,将日军可能的集结区域标注了出来。那两个巨大的蓝色箭头,隐隐指向的,正是“连线”战役最关键的两个节点。
“冈村宁次,他果然坐不住了。”
柯明义眼神锐利,“他想抢在我们前面动手,打乱我们的部署。”
“我们的‘连线’计划才刚刚开始,冈村宁次怎么知道的?”一个年轻的新进参谋有些疑惑。
柯明义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巨大的华北形势图前,目光沉静地扫过上面错综复杂的势力标记。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波澜,却让每个人心头一凛:
“你问到了点子上,但我们不该问‘他怎么会知道’,而应该问,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转过身,面对着指挥部里所有人员,条分缕析地解释道:
第一,大势所趋,瞒不过明眼人。
“我们‘东山’体系这几年在做什么?
支援八路军,武装傅作义,甚至和阎锡山、东北军做交易。
兵工厂在扩建,飞机在增加,部队在换装、在训练。
这一系列动作,就像在棋盘上摆棋子,或许单个棋子的移动是隐秘的,但整个棋局的态势走向,对于冈村宁次这样的高手来说,是一目了然的。
他不需要知道我们具体的进攻时间,他只需要判断出我们必然会寻求将根据地连成一片这个战略意图,就足够了。”
第二,没有不透风的墙,多方协作的天然漏洞。
“我们这次不是内部行动,而是要联合傅作义、阎锡山、东北军。
这几方势力,内部情况复杂,绝非铁板一块。
阎锡山的指挥部里,难道就绝对干净?
傅作义部队调动,能完全避开所有汉奸眼线?
东北军内部派系林立,难免有人为了利益向日本人暗送秋波。
甚至在我们自己的根据地,也不敢说百分百没有敌人的‘鼹鼠’。
如此大规模的合作,人员往来、物资调配、电台通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微的疏漏,都足以让特高课嗅到味道。”
第三,鬼子的侦察手段,并非只有特务。
柯明义指了指天花板:“别忘了天上的眼睛。鬼子虽然失去了绝对的制空权,但他们的侦察机还是会冒险进行高空侦察。
我们新建的机场、集结的物资车队、大规模部队训练的痕迹,这些都可能被航拍照片记录下来。
冈村宁次的参谋部里,有一群专门分析这些照片的专家,他们能从一些我们忽略的细节中,拼凑出我们的动向。”
第四,冈村宁次的战略直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低估我们的对手。
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中具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官。
他研究我们,就像我们研究他一样。他清楚地知道,任由我们坐大,连成一片,对他在华北的统治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先发制人,打断我们的整合进程,是他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他甚至不需要百分之百的证据,只要基于战略判断,认为概率超过五成,就值得他压上重兵一搏。”
柯明义的分析像一盆冷水,让指挥部里因前期顺利而有些乐观的情绪迅速冷静下来。
左玉波深吸一口气:“也就是说,冈村这次不是被动反应,而是基于战略预判的主动出击?”
“没错。”
柯明义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组建‘特设打击兵团’,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刻,也就是各部刚开始协调,尚未形成合力的时候,给我们致命一击。
他想在我们‘连线’的图纸上,用坦克和重炮画上一个叉。”
他走回地图前,手指用力点在日军预定的进攻路线上。
“所以,同志们,不要再有任何侥幸心理,我们面对的是一场硬仗,是冈村宁次精心准备的一记重拳。
他知道了我们的意图,甚至可能大致猜到了我们的方向。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输了。”
柯明义的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他知道我们要‘连线’,但他不知道我们具体哪一天、从哪个点开始‘连线’!
他知道我们联合了多方,但他未必清楚我们之间达成了多深的默契,我们的后勤能支撑多久!
他知道我们的存在,但他永远无法完全理解,我们这支由人民支持、用先进思想和武器武装起来的队伍,究竟能爆发出多大的韧性!”
“各部协调尚需时间,如果被鬼子先发制人,进攻关键节点呢?”左玉波面露忧色。
“计划赶不上变化。”柯明义果断说道,“立刻将情报共享给延安和所有参与‘连线’的友军,同时,调整我们的部署!”
他迅速下达指令:
“一、命令谢毅峰第九路军,立即前出至太行山与晋察冀结合部待命,他的任务是充当救火队,随时准备堵住‘金刚支队’的突破口!”
“二、通知晋察冀聂老总,做好应对‘疾风支队’正面冲击的准备,利用根据地纵深和复杂地形,节节抵抗,消耗敌人,绝不能被敌人快速分割包围!”
“三、电告傅作义、东北军和阎锡山,鬼子主力已被我正面吸引,他们的‘连线’行动按计划提前发动!要快!要猛!趁鬼子后方空虚,以最快速度打通我们之间的通道!”
“四、我们的航空队,全部进入最高战备状态,首要任务不再是支援进攻,而是争夺制空权,并全力打击鬼子的坦克集群和后勤补给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