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各方势力在陆地上为了苏联援助和西北地盘明争暗斗、日军陆军主力谋划着南下肥肉的时候,隔着茫茫大海的日本,另一股更加狰狞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膨胀。
东京,军部海军省大楼。一场高度机密的联席会议气氛狂热。巨大的海图上,代表帝国海军力量的标记密密麻麻,尤其是那些新添的航母符号,如同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令人不安的气息。
“诸君!”一位海军中将挥舞着教鞭,声音因激动而尖锐,“自‘零式’舰战和新型轰炸机的理论于昭和九年(1934年)确立,帝国海军便毅然决然走上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制胜之路!那些耗费巨资的战列舰,已是昨日黄花!”
他身后的幕墙上,悬挂着最新的舰队数据图表。
“得益于支那战场上源源不断的资源输血——抚顺的煤、鞍山的铁、乃至他们国库里的黄金,都化为了我们船厂的钢板和发动机!以及帝国工程师和工人们不分昼夜的奋战!”中将的教鞭重重敲在图表上,“至昭和十二年(1937年),帝国海军已拥有如下力量!”
他没有照本宣科,但每一个数字都像重锤敲在与会者心上:
航空母舰: 主力舰队航母达到6艘,包括最新下水的翔鹤级巨舰;另有4艘轻型航母随时可投入作战。这十艘航母组成的机动舰队,足以在远洋形成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
舰载机: 作为核心杀手的“零式”战斗机,已累计生产超过400架,其卓越的航程和机动性远超当前任何已知对手。配套的新型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也超过600架,飞行员在模拟和秘密训练中已磨砺出凌厉的爪牙。
支援舰队: 为航母护航的新型高速战列舰、重巡洋舰、驱逐舰数量充足,组成了密不透风的防护网。特别是新锐的“金刚”级战列舰,经过现代化改造,航速足以跟上航母编队。
基础保障: 远洋补给船队、前进基地建设同步推进,确保了这支庞大舰队具备强大的持续作战能力。
“这是一支足以颠覆太平洋格局的力量!”海军中将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几位陆军同僚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陆军的诸位在中国战场辛苦维持,而帝国海军的剑锋,将指向更广阔、更富饶的南方!那里的石油、橡胶、锡矿等等,将让帝国战争机器再无后顾之忧!”
陆军的代表们面色凝重,没有反驳。他们清楚,海军这股力量的成型,确实离不开从中国掠夺的巨额财富和资源。如今海军羽翼丰满,南下战略已不可阻挡,这既是对陆军的刺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解脱,毕竟,来自海上的资源通道若能打通,陆军在中国的压力也会减轻。
会议的基调就此定下。日本这台战争机器,在陆地上陷入僵持的同时,将其最锋利、最现代化的一支獠牙,强大的海军航母机动部队,悄然对准了南方。
这股力量的成型之快、规模之大,超出了英美等国的预料。当西方还沉浸在旧有的“大舰巨炮”思维中时,日本已经偷偷打造出了一柄以航母和舰载机为核心的、更适合远洋进攻的利刃。
1937年2月的一个凌晨,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上空还残留着夜色。英美荷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一片宁静,哨兵抱着枪打着哈欠,丝毫未察觉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
东京大本营的命令,如同斩落的武士刀,冰冷而决绝。
尽管实力已占据压倒性优势,但信奉“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且追求最大战果的日本海军,依然选择了最狡诈也最致命的战术,偷袭。
巨大的海军机动舰队,在绝对无线电静默下,如同幽灵般驶向预定攻击位置。飞行甲板上,地勤人员正做着最后检查,一架架机翼下挂着鱼雷或重磅炸弹的“零式”战斗机、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九七式鱼雷机,在晨曦微光中反射出死亡的幽光。
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
美军飞行员们还在宿舍里酣睡。突然,天际传来闷雷般的引擎轰鸣声。哨兵惊恐地看到,黑压压的机群如同蝗虫过境般扑来,机身上的日之丸标志清晰可见。
“空袭!是日本人!”凄厉的警报声刚刚拉响,第一批炸弹已经如同冰雹般砸落。停机坪上整齐排列的战斗机、轰炸机瞬间被炸成扭曲的废铁,跑道被巨大的弹坑撕裂,浓烟烈火直冲云霄。美军空中力量在第一时间几乎被全歼在地面上。
新加坡,“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锚地。
这支被寄予厚望的Z舰队,曾是英国威慑东方的象征。此刻,它们庞大的身躯在港湾中显得格外笨重。日军陆基航空兵和海航的机群蜂拥而至,冒着稀疏的高射炮火,发起了亡命突击。
鱼雷在海面上划出致命的白色轨迹,精准地撞向巨舰的水下部位。爆炸声接连响起,“不沉战舰”的神话在短短几小时内破灭。“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相继倾覆,带着无数水兵沉入热带海底,宣告了英国在远东海上霸权的终结。
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各大港口和油田。
日军攻势如同秋风扫落叶。伞兵空降关键枢纽,海军陆战队在舰队炮火掩护下多点登陆。仓促组织起来的荷兰殖民地军队一触即溃。重要的石油设施、炼油厂在日军精确打击或守军自毁中燃起冲天大火,但仍有大量完好的设施落入日军之手。
香港、关岛、威克岛……
一个个盟军据点被迅速孤立、包围、攻克。日军的海上闪电战犀利无比,情报、速度、火力完美结合,完全打了盟军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