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军带领内卫小队星夜兼程,返回太行山基地复命。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尾巴。
几天后,柯明义在指挥部听取了何振军的详细汇报。当听到第三亲自接收并做出郑重承诺时,他长久以来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
“好,种子送过去了,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耕耘了。”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柯明义的这份“厚礼”太过惊人,其价值无法用任何物质衡量。延安方面深知其分量,这份情谊必须有所回应,但这回应必须极其谨慎,且要投其所好。
大约半个月后,一条隐秘的通讯渠道将一份绝密清单送到了柯明义的案头。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只有一行行简洁却极具分量的文字:
延安回馈清单
1. 政治承诺:
非公开同盟: 单方面承诺,在任何情况下,视“东山”体系为坚定的抗日盟友与兄弟部队。单方面承诺,绝不主动损害“东山”之利益,并在其遭遇外部攻击时(无论来自日、伪、顽),提供其所能及之一切形式的支援与策应。(注:此承诺无需我方签字认可,仅为单向告知。)
情报共享: 开启最高级别战略情报共享通道。将其在敌后、乃至日军高层内部获取的战略性、预警性情报(非具体战术情报,以免暴露来源),通过绝密渠道定期传递予“东山”。首批附赠:日军华北方面军近期兵力调整意向图(推测)、国民党某顽固派与日秘密接触情报摘要。
2. 人力与经验反馈:
政工骨干: 抽调十名经验丰富、绝对可靠的团级政治工作骨干(名单附后),秘密送入“东山”基地。此人选不介入军事指挥,仅协助“东山”完善其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体系、官兵凝聚力建设及群众关系处理。其人可用可留,完全服从“东山”安排。
敌后工作经验: 附送《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与巩固工作手册(内部试行版)》、《群众工作与民兵组织发展浅析》两本由其自身经验总结而成的册子。此为其核心斗争经验之一,虽不如“东山”技术体系精密,却经无数血火考验。
3. “土特产”物资:
稀有矿产: 提供陕甘宁边区境内能搜集到的全部钨砂样本(约五百斤)及稀土氧化物粗矿(约两百斤)。彼等虽无精细提纯能力,但知此物对“东山”之高端军工可能极为重要。
特殊农产品: 提供延安周边特产优质紫苜蓿种子(三百斤,此草耐旱、固氮、肥田、优质牧草)及陕北耐寒抗旱谷种(五百斤)。此乃彼等农业专家精心选育,适应西北贫瘠环境,或对“东山”基地农业改良有益。
手工物资: 赠送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手制千层底布鞋(三千双)。鞋底纳得极其厚实坚韧,寓意“脚踏实地,步步坚实”。此物虽不值钱,却代表一片心意,且极为实用。
柯明义仔细地看着这份清单,久久不语。
左玉波在一旁感叹:“老板,这…这份回礼,不一般啊。尤其是前两条,这是把他们最核心的政治资本和经验拿出来分享了。虽然只是单向承诺和有限共享,但这份诚意和信任,比送我们几条枪炮要重得多。”
何振军也点头:“那些矿产和种子,看来他们是真花了心思,知道我们可能需要什么。还有这布鞋…真是…”
柯明义缓缓放下清单,目光深沉:“是啊,这不是等价交换,这是志同道合者之间的馈赠。他们给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来自背后的政治信任和他们独有的斗争智慧。这些东西,花钱买不到。”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基地内井然有序的景象和远处操练的部队。
“通知下去: 第一,延安共享的情报,列为最高机密,由我亲自掌握研判。
第二,那十名政工骨干,好好接待,安排他们先到综合学校和学习班参观,再让他们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政治工作的改进建议,虚心学习。
第三,钨砂和稀土样本,立刻送交技术支队分析研究。苜蓿和谷种,交给农科所试验种植。
第四,那三千双布鞋…分发给我们后勤支队和经常徒步行军的部队。告诉战士们,这是延安的兄弟姐妹们一针一线纳出来的,穿在脚上,要记得这份情谊,更要走好脚下的路!”
这份来自黄土高原的回馈,没有黄金美元,没有飞机大炮,却带着泥土的气息和沉甸甸的信任,悄然融入“东山”体系的肌体之中,化作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
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和利益的、坚不可摧的同盟雏形,在这隐秘的交流中,悄然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