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在闸北撞得头破血流。
坦克?刚露头就被国军的“没良心火箭筒”点名,炸成一堆废铁。步兵冲锋?铺天盖地的土制“没良心炮”砸过来,炸得尸骨无存。
前线的小鬼子军官急得跳脚,对着电话疯狂咆哮:“八嘎!我们需要更多炮火支援!把支那人的阵地夷平!”
但电话那头的回复却让他们傻眼了。
“弹药供应紧张!舰炮射击需提前两小时申请,航空炸弹优先保障重要目标!陆军重炮炮弹每日配额减半!”
“纳尼?!”鬼子中队长气得差点把电话砸了。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后勤已经快被拖垮了!
鬼子后勤的噩梦:
· 舰炮哑火: 海军那些战舰,炮弹可不是无限的。连续轰击,库存都快见底了。巨大的战列舰主炮打一发就耗资巨万,现在只能省着用,时不时就得溜回港口去“补货”,火力支援经常断档。
· 飞机“饿肚子”: 航空兵的炸弹消耗更是吓人。为了炸那些神出鬼没的“没良心炮”阵地,天天扔重磅炸弹,跟不要钱似的。结果发现根本炸不干净,今天炸了,明天又从别的地方冒出来。从本土运炸弹的船都快跑断腿了。
· 运输线要命: 从日本本土到上海,茫茫大海看着平静,实则暗藏杀机。中国海军那几条破船早就躲起来了,但偷偷布下的水雷可不少,时不时就有运输船挨上一发,连人带物资喂了鱼。补给效率大打折扣。
穷则思变:鬼子也玩起“没良心”
前线鬼子抱怨:“凭什么支那人可以随便用他们的‘铁桶炮’,我们的炮弹却要省着用?”
这话传到上面,鬼子高层脸上挂不住了。以前瞧不上这种土掉渣的玩意儿,现在被打疼了,终于肯低头研究了。
“命令兵工厂,参考武藤信义改良的“没良心炮”,加紧仿制‘支那军的重型臼炮’!越快越好!”
很快,一批仓促仿制的“昭和式重臼炮”(就是鬼子版没良心火箭筒)被送上了前线。这玩意儿比国军的“三二式”粗糙多了,射程近,精度差,还老卡壳(催的太紧,不知道有没有检测过,远不如武藤信义在东北就地取材,研究改良的精良货)。
但架不住它便宜啊!造一门重炮的钱能造几十根这铁管子!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国军躲在废墟里,“咚”一声,用标准的“三二式”火箭筒精准敲掉鬼子一个机枪堡。
鬼子躲在对面,“轰”一声,用粗制滥造的“昭和式”铁管子瞎蒙似的还击一炮,炸起一团烟尘,效果天知道。
虽然不好用,但好歹能听个响,勉强壮壮胆,也算是节省宝贵炮弹的一种方式。
战术调整:抠抠搜搜的打法
鬼子被迫改变了战术:
1. 炮击变“小气”: 重炮不再覆盖式乱轰,而是要求“精确打击”。可巷战里哪有什么绝对精确?往往浪费十几发炮弹也敲不掉一个目标。
2. 飞机变“吝啬”: 航空炸弹更是金贵,不是确认的重要目标(比如疑似指挥部、大型弹药库)根本申请不下来。
3. “昭和式”顶上去: 越来越多的仿制“没良心火箭筒”被下发到一线小队,用来对付国军的街垒和火力点,虽然效果感人,但总算能凑合用。
前线的小鬼子们憋屈坏了。
看着对面中国军队,特别是那些地方保安团,扛着五花八门的汽油桶、大树桩子改造的“没良心炮”可劲儿造,炸药包跟不要钱似的乱飞。
自己这边却要掐着手指头算炮弹,只能用不可靠的仿制品,这仗打得真窝火!
“八嘎……他们的后勤难道是无限的吗?”一个鬼子老兵望着对面又一次腾起的爆炸烟尘,喃喃自语。
他当然不知道,中国军队的后勤同样艰难,但凭借的是顽强的意志和就地取材的智慧。
而日军看似强大的现代化后勤体系,在这场残酷的消耗战里,已经被“没良心”的铁拳砸出了深深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