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的增兵消息像一块巨石砸进水里,在东北抗联各路好汉里炸起滔天巨浪。
马占山接到消息,眼珠子一瞪,直接把旱烟杆磕在桌角:“五个师团?还有旅团?武藤信义这老鬼子亲自来?妈了个巴子的,小鬼子这是急眼了,要跟咱们玩命啊!”
杨靖宇推了推眼镜,脸色凝重:“形势严峻了。武藤信义是日军名将,手段狠辣。这次增兵规模空前,肯定是冲着彻底剿灭我们来的。”
赵镇藩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日军可能进军路线,眉头紧锁:“必须得抱团了!再各自为战,肯定被鬼子一口口吃掉!”
几乎不用商量,几大巨头第一时间通过电台取得了共识——必须碰个头,立刻!马上!
时间就定在3月15日。地点选在了离“东山”基地百里外的一处极其隐蔽的山谷,代号“聚义沟”。
为了保密,各路大佬都是轻装简从,走最隐秘的小道,夜里赶路。
十五号这天,天刚蒙蒙亮,“聚义沟”里已经人影绰绰。平时空旷的山谷,此刻竟显得有些拥挤。
杨靖宇带着魏拯民先到,接着是马占山和他的参谋长老谢,赵镇藩和王铁汉联袂而至。
“东山”这边,柯明义、李总队长、张参谋全数到场。
很快,其他接到风声的大股势力头领也陆续赶到:
辽南铁血团的高鹏振,一身煞气; 白头山飞虎队的“穿山甲”,眼神精悍; 松江救国军的冯占海,面带忧色却脊梁笔直; 甚至黑水游击纵队的“墨先生”也派来了全权代表……
林林总总,竟然聚了二十多路豪杰!每人都带着几个贴身警卫,山谷里聚集了上百号人,个个都是能在东北地界跺跺脚震三响的人物。
场面一时间有些混乱,各路好汉互相打量着,眼神里有警惕,有好奇,也有不服气。要不是大敌当前,其中不少势力私下里还有仇怨,差点就要先吵起来。
“都静一静!”
李总队长嗓门最大,吼了一声,压下了嘈杂声,“鬼子的大刀都快砍到脖子上了,还琢磨自家那点鸡毛蒜皮?今天叫大家来,就一件事:怎么合伙干死小鬼子!”
柯明义站到一块大石头上,目光扫过众人,开门见山:“各位老大,情况不用我多说。鬼子援兵一到,肯定发疯一样报复。咱们谁单独都扛不住,不想死,不想地盘被端,就只有一条路——联合!”
高鹏振率先响应:“柯老板说得对!辽南我老高先表个态,愿意听调遣!但怎么联合,得有个章程!”
“穿山甲”也闷声开口:“合伙打鬼子,我没二话!但缴获怎么分?地盘怎么算?别到时候鬼子没打跑,自己人先打起来!”
这话说到了不少人的心坎上,纷纷附和。
杨靖宇站出来,声音沉稳:“联合不是谁吞并谁。我提议,成立‘东北抗日联军联合指挥部’!各家还是各自管自家地盘和人马,但遇到大战,必须听从指挥部统一调度!战利品按出兵多少、功劳大小分配!”
赵镇藩补充:“还得建立情报共享机制,鬼子动向要及时通报,别被各个击破。后勤也要尽量互通有无。”
马占山一拍大腿:“行!就这么办!推举几个总指挥,定下规矩,谁他妈不守规矩,就是跟所有人为敌,大家一起揍他娘!”
接下来的半天,山谷里吵吵嚷嚷,唾沫横飞。
各方为了指挥权、物资调配、防区划分争得面红耳赤。但所有人都明白,不联合就是死路一条,最终还是在吵嚷中达成了初步协议。
推举杨靖宇、柯明义(代表东山及最强后勤)、马占山、冯占海、高鹏振五人组成联合指挥部,负责总体协调。
约定基本情报共享,重大军事行动提前通气,相互策应。
初步划分了各大势力的主要负责防区和联动机制。
会议结束时,所有人共同发誓:“抗日救国,生死与共!背信弃义,天人共戮!”
虽然这个联盟还很松散,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面对鬼子压境的巨大威胁,东北抗日的各路力量,终于第一次勉强捏成了一个拳头。
大会一散,各路首领立刻连夜返回各自地盘。
鬼子大军压境的阴影下,整个东北的抗联势力都高速运转起来,加固工事、囤积物资、整训队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武藤信义的刀还没落下,东北大地已是战云密布,一股悲壮而决绝的气氛在山林间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