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透着寒意,顾沉舟牵着顾念安走进幼儿园时,发现教室一角多了一个精致的生态箱。几个孩子正围在那里,踮着脚尖朝里张望。
爸爸,快看!安安松开顾沉舟的手,小跑着凑过去,是蝴蝶的家!
生态箱里,几片叶子上附着米粒大小的虫卵,在晨光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王老师正轻声向孩子们解释:这些是蝴蝶的卵,我们要一起照顾它们,等待它们变成美丽的蝴蝶。
安安的小脸几乎要贴在玻璃上,眼睛里盛满了好奇与期待:它们什么时候才会出来呀?
需要很多天的耐心等待哦。王老师温柔地说,就像等待一朵花开,等待一颗种子发芽。
顾沉舟站在女儿身后,看着她专注的侧脸,不禁想起上周女儿因为等不及烤饼干出炉,偷偷打开烤箱结果烫到手指的事。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确实是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接下来的日子,观察蝴蝶生态箱成了安安每天最期待的事。早晨一到幼儿园,她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看虫卵有没有变化;放学时,也要趴在箱前看好一会儿才肯离开。
第三天,虫卵终于孵化了。几条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幼虫在叶片上缓缓蠕动。安安兴奋地拉着顾沉舟的衣角:爸爸,小毛毛虫出来了!它们好小啊!
王老师提醒孩子们: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加小心地照顾它们。每天要换新鲜的叶子,动作要轻柔,不能吓到它们。
安安把老师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每次轮到她帮忙换叶子时,她都屏住呼吸,小手轻轻捏着叶柄,生怕惊扰了那些细小的生命。
然而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一周后的早晨,生态箱里最瘦弱的那条幼虫突然不动了。安安第一个发现了异常,她焦急地找来王老师,眼圈都红了。
它是不是死了?安安的声音带着哭腔。
王老师仔细观察后,轻声解释:不是的,安安。它只是在蜕皮,这是它长大的方式。就像你小时候要换牙一样,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果然,第二天那条幼虫不仅活了过来,还明显长大了一圈。安安看着重新蠕动的幼虫,小脸上写满了惊奇:原来长大需要这么辛苦啊。
这件事后,安安照顾幼虫更加用心了。她甚至让顾沉舟帮她查了很多关于蝴蝶成长的资料,每天都要向小伙伴们分享新学到的知识。
毛毛虫要蜕四次皮才能变成蛹哦!吃点心时,她认真地告诉其他小朋友,每次蜕皮都很累,所以我们不能打扰它们。
顾沉舟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女儿的性格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前那个做什么事都急不可耐的小姑娘,现在学会了安静地观察;那个遇到困难就容易气馁的孩子,现在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最让顾沉舟感动的是第二周发生的事。生态箱里最健壮的那条幼虫开始吐丝结茧了。安安每天都要记录茧子的变化,却从不伸手触碰。有次一个新来的小朋友想要摸一摸茧子,她立即上前阻止:现在它在里面努力变形,我们等着就好。
三个星期后的一个清晨,第一只蝴蝶终于破茧而出。当那只嫩黄色的菜粉蝶颤巍巍地展开翅膀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安安却异常安静,她只是静静地看着,眼睛里闪着泪光。
爸爸,在放生蝴蝶时,她轻声对顾沉舟说,它等了这么久,终于飞起来了。
回家的路上,安安一直很沉默。直到快到家时,她才突然开口:爸爸,我觉得等待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等待的时候,心里装着希望啊。安安认真地说,就像我知道毛毛虫一定会变成蝴蝶,所以每一天的等待都很开心。
晚餐时,安安破天荒没有急着吃最爱的草莓布丁,而是耐心地等大家都坐齐了才开动。苏晚惊讶地看向丈夫,顾沉舟回以一个会心的微笑。
睡前,安安在日记本上画下了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在旁边歪歪扭扭地写道:等待是时间的礼物。
看着女儿熟睡的侧脸,顾沉舟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女儿用二十一天的等待,学会了生命中最温柔的一课。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能够学会等待是何等珍贵的品质。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陪伴孩子成长,就是要陪她经历每一个等待的过程,见证每一次蜕变的发生。
窗外,冬夜的星空格外明亮。顾沉舟知道,在女儿心中埋下的这颗关于等待的种子,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开出最美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