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带着些许凉意,顾沉舟牵着顾念安走在通往幼儿园的林荫小道上。突然,一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轻轻落在安安肩头,她小心翼翼地捏起叶柄,仰头看着父亲:
爸爸,叶子为什么要把自己从树上扔下来呀?
顾沉舟正要回答,却见女儿已经小跑到路边的梧桐树下。粗壮的树干上,孩子们晨间活动时贴的彩色手印画还依稀可见,与满地金黄的落叶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因为它累了。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穿着粉色卫衣的小女孩认真地对安安说,我奶奶说,叶子工作了一整个夏天,现在该休息了。
安安似懂非懂地摩挲着手中的落叶,忽然指向树梢:可是那里还有好多叶子不肯下来呢。
顾沉舟看着两个小女孩蹲在树下认真讨论的模样,不禁莞尔。这时王老师迎面走来,手里捧着个透明收纳盒,里面已经装了不少形态各异的落叶。
今天我们开展叶子的故事主题活动。王老师笑着解释,让孩子们观察落叶,了解生命的循环。
安安立刻被老师手中的盒子吸引了:老师!我可以把我的叶子放进去吗?
当然可以。王老师接过安安手中的梧桐叶,看,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纹路,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一样特别。
去往教室的路上,安安一直追着王老师问个不停:叶子落下来会疼吗?它们会不会想妈妈?顾沉舟看着女儿充满担忧的小脸,这才意识到孩子是以自己的情感在理解落叶。
下午接园时,顾沉舟远远就听见了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小树叶,沙沙沙,飘到东,飘到西...安安站在队伍最前面,手里举着上午捡到的那片梧桐叶,正认真地跟着节奏轻轻摇摆。
爸爸!看见他,安安立即举着叶子跑过来,王老师说,落叶不是死了,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它们会变成泥土,明年春天又会长出新叶子!
这个充满智慧的解释让顾沉舟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回家的路上,安安一直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片已经开始卷边的叶子。
爸爸,我们可以把它带回家吗?我想让妈妈也看看。
当然可以。不过你要好好照顾它。
晚饭后,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安安把梧桐叶放在小桌上,苏晚拿来放大镜,带着女儿观察叶脉的纹路。
看,这些细细的线就像叶子的血管。苏晚轻声解释,它们曾经负责把养分输送到叶子的每个角落。
安安睁大眼睛,突然冒出一句:那现在它退休了,就像楼下的张爷爷一样?
这个天真的比喻让两个大人忍俊不禁。顾沉舟借机问道:那安安觉得,张爷爷退休后开心吗?
开心!安安不假思索地说,他现在天天在院子里遛弯、下棋,还教我认花儿呢!
所以啊,顾沉舟轻抚着女儿的头,叶子落下后,也会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临睡前,安安执意要把梧桐叶放在枕头边。关灯时,她突然小声问:爸爸,如果我长大了,你们会不会像叶子一样离开我?
这个问题让顾沉舟心头一紧。他在女儿床边坐下,借着月光看着她不安的小脸: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长大。就像大树永远在那里,叶子年年都会换新装,但大树一直都在。
第二天清晨,安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枕边的落叶。经过一夜,叶子更加蜷曲了,边缘开始发脆。
爸爸,它是不是要变成泥土了?安安的声音带着些许伤感。
要不要给它办个告别仪式?苏晚提议道。
这个主意立刻得到了安安的响应。他们在阳台的花盆里挖了个小坑,安安轻轻把落叶放进去,还特意摆成了微笑的形状。
再见,小叶子。她认真地说,谢谢你让我认识秋天。
令人惊喜的是,一周后的清晨,安安兴奋地拉着顾沉舟去看那个花盆:爸爸!旁边长出了小蘑菇!
果然,在埋葬落叶的地方,几朵白色的小蘑菇破土而出。安安蹲在花盆前,小脸上写满了敬畏:原来叶子真的变成了新生命。
这个发现让安安对自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她开始收集不同形状的落叶,用透明胶带做成标本,还让顾沉舟帮她在每片叶子下面标注名称和日期。
我要做一本《叶子日记》。她郑重其事地宣布,等明年春天,我就能认出哪些是新叶子了。
某个周末的午后,顾沉舟看着女儿专注整理落叶标本的侧脸,忽然理解了陪伴的真谛。不是刻意灌输知识,而是守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她探索世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秋意渐浓,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但安安的《叶子日记》却越来越厚。每当有新的发现,她都会迫不及待地跟父母分享:
爸爸你看!枫叶变红是因为它体内的糖分!
妈妈,松树不落叶是因为它的叶子像针一样!
在这些童言稚语中,顾沉舟看到了女儿对生命理解的逐步深化。一片落叶的告别,竟成了孩子认识生命循环的最佳教材。
夜深人静时,顾沉舟在日记中写道:原来,最好的教育就藏在大自然的四季更替中。一片落叶教会孩子的,远比任何绘本都更加生动深刻。
而他知道,当明年春天新叶萌发时,女儿一定会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嫩绿的芽苞。因为在她的心中,已经种下了对生命循环的敬畏与理解。这份认知,将随着岁月流逝,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她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