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总说要建蔬菜基地吗?这片地先给你用着。”
地方偏,现在去一趟要绕很远的路,公交车都不直达。
但以后?
那可都是黄金地段。
周淑芬蹲在田埂上,看着脚下松软的黑土,心中已有蓝图浮现。
琢磨着,干脆直接买下来算了。
虽然现在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地,但她相信迟早会有变化。
提前布局,签长期合同,找可靠中间人代持……办法总比困难多。
只要能把这块地牢牢攥在手里,未来十年都不愁发展。
等跟周宇捷再拉几车菜,赚点钱再说。
眼下资金还不宽裕,每一笔支出都得精打细算。
她打算先靠农产品销售回笼资金。
等账户上有了一定积蓄,就着手谈判购地事宜。
凡事不能急,但也不能等。
这天周末,郭振义陪她一起去郊区。
天气晴朗,阳光洒在开阔的土地上。
郭振义穿着工装裤,戴着草帽,一路陪着她踏勘地形。
两人边走边聊,说着未来的规划。
她蹲在地上,拿根树枝比划着,把地块一分二、二分四。
先是将四百亩分成东西两大片区。
东部靠水源近,适合种叶菜。
西部光照充足,适合瓜果类。
然后进一步细分。
黄瓜一区,番茄一区,辣椒、青菜各占一块。
她一边画图,一边自言自语。
“这边留条主干道,方便运输;那边挖个蓄水池,雨季储水……”
就连灌溉系统的走向、肥料堆放点,她都考虑到了。
整个布局既科学又实用。
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省人力成本。
郭振义看到她画的图纸,整个人都愣住了。
“淑芬,你真该去给特区当顾问。”
“你这脑袋,咋总能想到别人不敢想的事?”
在他眼里,妻子从来不是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女人。
她的思维敏锐,格局开阔,胆识过人。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外人总嘀咕,说他娶了一个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媳妇,配不上他。
毕竟郭振义出身军旅世家,背景显赫,前途无量。
按世俗的眼光,他的妻子该是温婉贤淑的模样。
可周淑芬偏偏喜欢往外跑,喜欢谈生意。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周淑芬有多能帮上忙。
当初筹建农场时,是他第一个向领导提议开发郊区荒地。
但真正让他坚定信心的,是那天晚上周淑芬的一句话。
“你现在投资土地,就像二十年前在上海外滩买房子,现在看着偏僻,将来寸土寸金。”
受她启发,郭振义砸大钱,在宁城周边一圈圈开荒。
他不再犹豫,调动资源,调派人手,迅速推进项目进度。
将来,宁城的地,一寸值一寸金。
“振义,我这点小事,哪敢跟国家大事比?你别夸我了,我就一卖菜的妇道人家!”
周淑芬连连挥手,脸都红了。
郭振义没接话,嘴唇微微动了动,却终究没有说出口。
这女人,好像真的能看见未来。
是不是与她那个神秘的空间有关?
他不敢问,也不敢轻易提起。
那毕竟是她最私密的秘密。
贸然触碰,只会伤了彼此的情分。
但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地盘一划完,周淑芬立马行动起来。
她去工商所跑了好几趟。
填表格、交材料、等审批,终于把手续办妥。
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名字就叫“周氏蔬菜公司”。
简单、好记,一听就知道是做什么的。
种地,得有人干。
光靠她一个人,哪怕有空间相助,也没法耕种上千亩的土地。
附近的老农们大多舍不得扔下祖辈传下来的土地。
宁愿守在村里也不愿进城打工。
他们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对城市的高楼大厦心存畏惧。
于是,周淑芬就在村口、镇上的公告栏贴了招工启事。
红纸黑字写着:诚聘种植工人,男女不限,年龄45岁以下优先;管吃管住,日薪两块钱,每月按时发放。
消息一出,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连着面试好几天,周淑芬亲自把关。
她不仅看体力,更看重态度和责任心。
最终挑出一百个靠谱的,都是手脚勤快的庄稼人。
这些人进了基地后,统一安排住宿,三餐由食堂供应。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开工,晚上六点收工,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
种地不再是靠天吃饭的老办法。
她请来了农业专家,制定科学种植方案。
施肥、浇水、防虫全部标准化操作。
齐长宇与周丽娟最近天天跟着郭振义,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宁城大大小小的工厂。
他们亲眼见到了那些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机器。
齐长宇手里的笔记本写得飞快。
他的眼神专注极了,盯着机械臂的一举一动。
只见那冰冷的金属臂轻轻一抬,冷光一闪,准确无误地抓起零件。
再一转,咔哒一声,便精准装上主体结构。
一分钟内完成的动作,若是换作人工,至少需要六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协作才能完成。
效率差距悬殊,令人震撼。
那种精确到毫秒的协调感,让他几乎屏住了呼吸。
“这台是联邦d国进口的,目前全国只有三台。”
工厂主管指着一台体型庞大的机器,脸上全是得意。
“用的是闭环控制技术,稳定性极高。”
“做出来的塑料膜,厚度误差不到一百分之一毫米。”
“平整度、延展性全都达标,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材料。”
周丽娟走过去,脚步轻缓。
她穿着一身素净的灰蓝色布衣,长发扎成一条辫子垂在背后。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尖轻轻划过机器表面光滑的漆面。
片刻后,她转头小声问道:“工人得培训多长时间才能上手?机器出过毛病吗?修起来麻烦不?配件多久能到?”
负责人愣了一下,没想到这姑娘看着柔柔弱弱,问的问题却这么专业。
他顿了顿,才如实回答。
“最少得练三个月,得请d国的技术员来手把手教。我们去年就请过一次,花了两万块差旅费。”
“故障倒是不多,毕竟质量过硬。可一旦坏了,就必须等原厂零件。海运最快也要一个月,慢的话可能要两个多月。那时候生产线只能停工,耽误生产是常态。”
郭振义听得皱了眉,眉头微微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