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自古便是商贸云集,繁华昌盛之地,二十年前,云家的万象商会独领风骚,如今,四海商会崛起,成为扬州商界中流砥柱,始终是朝廷商税重地。
“终于到了!”
陵安城门口,杨纪卓然而立,身着交领窄袖水墨梅枝长袍,腰间束着上等白玉腰带,头戴莲花嵌玉银冠,剑眉星目,面容英俊且带着与生俱来的矜贵之气。
城墙巍峨耸立,城门似巨兽张开的大口,吞吐着往来的人流。
杨纪牵着马匹,举步踏入城门,那一瞬间,仿佛踏入了一头巨兽幽深的腹腔,繁华热闹之下,一股隐晦的压抑扑面而来。
一路径直来到巡按衙门门口,身着藏青色粗布短打、头戴方巾的杨福,早已在此等候,一见杨纪到来,满脸欣喜,急忙迎了上来:“少爷,你总算来了。”
杨纪微微点头,将缰绳递给杨纪,随后目光平和地转向其他人。
衙门口站着许多身着官服的人,为首的是位身形微胖,圆脸上堆满了笑容,两颊肥肉随着笑容颤了颤,一双小眼眯成了缝,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神色。
他迈着四方步走了过来,抱拳说道:“杨巡按一路上鞍马劳顿,辛苦了!”
经杨福介绍,得知这位便是陵安知府许庭深,知府乃正四品大员,杨纪不敢怠慢,赶忙恭敬还礼道:“下官见过许大人!久闻大人威名,今日得见,深感荣幸。”
许庭深身后,依次站着同知张景和,通判曾宏,推官林金城等一众官员。
陵安府衙的主要官员都来了!
按理说,杨纪不过是一个七品小官,依照常规官场礼仪,这些官员并不会特意前来迎接,但谁让杨纪有个身为刑部尚书的显赫父亲呢。
他们来的目的,杨纪心知肚明,他神色平静,目光从容地扫过众人,谦逊地说道:“诸位大人如此盛情,杨某实在感激。”
许庭深呵呵笑着,语气亲切:“杨巡按太过客气了,往后我们同在这陵安城为官,还望多多交流沟通,携手把这陵安城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杨纪微笑着回应:“许大人资历深厚,下官初来乍到,很多地方都不懂,日后还得多仰仗大人的教导与扶持。”
话虽如此,杨纪心里明白,这官场中的客套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尤其是那推官林金城隐隐的敌视目光,让他心生警惕。
许庭深接着说道:“杨巡按,这陵安城商业繁茂,各方利益交织,很多事处理起来得讲究个平衡,就像城中的各大商会,都是我们需要倚重的力量。”
杨纪点头,若有所思道:“许大人所言甚是,不过商会众多,管理起来想必不易,不知大人平时如何协调各方?”
同知张景和笑着插言:“杨巡按,这其中门道可多了去了,就拿四海商会来说,他们在生意场上长袖善舞,人脉广泛,和我们衙门也时常走动,互通有无。”
张口就夸四海商会,要不是在平康县见识过娄济仁的所作所为,恐怕还就信了你的话。
杨纪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哦?如此看来,四海商会确实深谙与官府相处之道,不过,在遵守律法方面,不知他们表现如何?毕竟,律法乃是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通判曾宏挠了挠头,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杨大人,这做生意嘛,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小纠纷,不过四海商会总体上还是比较守规矩的,毕竟大家都在这一片土地上谋生,谁也不想把关系搞僵不是?”
听到这话,杨纪心中冷笑,守规矩?呵呵!
但他目光沉静:“曾通判,律法面前无小事,哪怕是细微之处,也不可轻忽,否则何以服众?”
林金城在一旁撇嘴,小声嘀咕:“哼,新来的愣头青,根本不懂这里的规矩。”
声音虽不大,但在场众人都听得真切。
说我是愣头青,我看你才是愣头青,初次相见便口出不逊,我都怀疑你这官职怕不是出银钱买来的吧?
杨纪面色不改,看向林金城,正色道:“林推官,杨某初来此地,对诸多事务尚不熟悉,确实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请教的地方,但我始终坚信,只要严格依循律法行事,就一定能把公务做好,还望林推官日后多多给予指导和帮助,杨某定当感激不尽。”
林金城被杨纪这话噎了一下,哼了一声道:“指教谈不上,杨大人您自己慢慢摸索吧,时间长了自然就懂了。”
许庭深见状,连忙出来缓和气氛:“哈哈,大家都是为了我们陵安城的发展,杨巡按年轻有为,充满热情与干劲,这可是我们陵安城的福气,我们啊,就应该齐心协力,共同为这一方百姓谋福祉。”
稍作停顿,许庭深又道:“今晚有个聚会,城中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参加,杨巡按你也一同去,正好认识认识大家,融入我们陵安城的圈子。”
这所谓的聚会恐怕不简单,但杨纪依然坦然应道:“多谢许大人,下官定会准时赴宴。”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正好借此机会看看这陵安城的水深水浅。
又一番热络的寒暄过后,知府衙门的这一众官员纷纷拱手告辞。
目光在巡按衙门的门匾上停留片刻,杨纪回头向杨福问道:“我今日刚到陵安,与人都没有接触过,这林金城似乎对我有所不满,这是为何?”
杨福一边牵着马,一边快步跟上杨纪的步伐,低声说道:“少爷,我之前听人说起,这巡按的位子,原本大家都以为会落到林金城头上,谁能想到,陛下最后下旨,派您前来任职,想来他心里头憋着一股气呢。”
“原来如此,难怪他对我这般态度。”杨纪点点头,轻声自语,陷入沉思。
这陵安城的利益纷争盘根错节,我该如何破局?
“少爷,那今晚这聚会……”杨福面露担忧之色,抬眼看向杨纪。
“既已受邀,自然要去,我倒要看看,这聚会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杨纪稍做停顿后,继续说道:“杨福,你去将巡按衙门所有人员聚集到大堂,我有话要说。”
杨福立马去安排。
杨纪走入衙门大堂,宽敞却略显昏暗,堂中桌椅摆放整齐,墙壁上悬挂着“明镜高悬”牌匾,在微弱的光线中显得有些斑驳。
不多时,巡按衙门的人员陆续赶来,大堂内渐渐热闹起来。
众人虽是笑脸相迎,可不少人眼中透着审视,似乎都在暗暗揣摩这位新上任巡按的脾性与手段。
待众人到齐,杨纪目光在人群中快速扫视一圈,心中不禁一沉,发现偌大的巡按府竟少了很多人,他开口询问杨福:“怎么人数如此不齐?这府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
“少爷,自从上任巡按常大人死后,好多人都觉得这巡按府不吉利,便陆续离职了。”
杨纪微微皱眉,没有说话,心中却对常瑾的死愈发觉得蹊跷。
就在这时,杨纪眼角余光注意到一个书办模样的人一直盯着自己,此人名叫陈文昊,是后来询问杨福得知。
陈文昊见杨纪目光扫来,神色有些不自然,眼神闪躲了一下。
杨纪不动声色,却暗自留了心,他微微提高音量,目光从陈文昊身上移开,转而面向众人。
“诸位,虽说这巡按府此前或许有些变故,但本官既已到此任职,便决心要将这一方事务打理好,过往之事暂且不论,从今日起,还望大家能与杨某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