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冷笑,“若仅是云妃之子倒还好说,可若是元丫头独占鳌头呢?”
贾政更加迷惑,“这难道不是更好吗?省得争斗。\"
贾母闻言对儿子感到失望,叹息道:“政儿,假使你只有一个儿子,而家中的仆役掌握了贾家的关键事务,你会怎么做?”
贾政想都没想便答道:“那还不容易,赶走那个仆役就是,绝不能让他们掌控大局……”
话未说完,浑身一震,转头看向贾母,“母亲的意思是……”
贾母看着儿子的反应,叹道:“环儿如今权倾朝野,不但统领锦衣亲军,还是开国功臣的领军人物,这样的人,当今圣上能放心吗?最好的结局就是限制环儿,甚至在他驾崩前就消除隐患,你觉得贾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贾政听后满身冷汗,说道:“母亲所言甚是,但元春生男生女非我们所能左右,这该如何是好?”
贾母叹息道:“只能静待佳音,希望元丫头能诞下一位公主,这样咱们贾家就有保障了。\"
贾政附和道:“但愿如此。\"
凤藻宫内,“哇”
的一声婴儿啼哭传来,弘武帝精神振奋,立即望向寝宫方向。
这时,一位嬷嬷抱着用明黄小被包裹的婴儿走出,对弘武帝和皇后说:“恭喜陛下与皇后,贤德妃诞下一女!”
弘武帝闻言颇为失落,但仍勉力说道:“好好抚养,朕乏了,先行告退。\"
皇后安慰道:“陛下无须忧虑,云妃尚未分娩,定会为陛下添一皇子。\"
送走弘武帝后,皇后对抱琴说道:“悉心照料你的主子,本宫告退。\"
抱琴急忙跪下行礼:“奴婢遵命!”
凤藻宫寝宫中,元春疲倦地醒来,看着身边的襁褓,露出温柔的笑容。
一旁伺候的抱琴问:“娘娘,陛下与皇后失望而归,您不担心吗?”
元春笑着答道:“担心什么?担心失宠吗?抱琴,这后宫的荣宠总是与前朝息息相关。
只要三弟在外平安,我们就无需忧虑,也不会有人敢欺辱我们。\"
抱琴仍不解:“可是生下皇子岂不是更好?外面有三爷支撑,将来我们的小皇子岂不是更有前途?”
元春四下张望,低声说道:“抱琴,若我真诞下皇子,贾家反而麻烦更多。
况且以三弟现在的权势,陛下怎能安心将江山托付给后人?为了天下大局,陛下也会对三弟下手。
我绝不能因为我的孩子而毁掉整个贾家。\" 抱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景仁宫里,云妃得知贾元春诞下公主,喜形于色。
若是元春产子,贾环的势力便会受到压制,自己的孩子更是难以竞争。
现在好了,她不必再与元春对立,甚至可以拉拢对方,为自己的孩子谋利。
云妃因喜悦过度动了胎气,急道:“快宣御医,我感觉要生了!”
宫人听后立刻跑去请御医。
不久,弘武帝与皇后一同赶到,这是他最期待的时刻。
荣国府内,荣庆堂中,贾政与贾母正在等待宫中的消息。
鸳鸯匆匆跑进来说:“老太太,宫里传来消息,娘娘生了个女儿。\"
贾母闻言松了口气,笑着说:“好啊,赏全府三个月的月钱。\"
贾政也放下心来,劝贾母早些休息。
宁国府里,贾环正躺在宝钗房中,莺儿进来通报:“三爷,宫里说娘娘生了个女儿。\"
贾环听了只是随意应了一声。
宝钗却笑了:“这是好事呢,要是生了皇子,旁人会以为咱们依附大姐姐那一派,反而不好。\"
贾环深知宝钗的智慧,也知道她的顾虑,笑道:“宝姐姐别担心,即便生皇子,我也能护我们一家周全。\"
宝钗听后眼睛一亮,知道贾环不会在这事上撒谎,便认为他必有重要手段,笑道:“爷说得对,我当然信得过您的能力。\"
贾环见宝钗如此信任自己,忍不住上前一把抱住了她……
次日清晨,景仁宫传来婴儿啼哭声。
弘武帝精神振奋,目光直视寝宫方向,满是期待与紧张,皇后也是一样神情。
随着他们的注视,嬷嬷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走出寝宫,跪下禀告:“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云妃娘娘诞下小皇子。\"
弘武帝听后满脸通红,激动地说:“好,好!速传旨意,封云妃为云贵妃,以表彰其功劳。\"
皇后则笑着走近弘武帝:“陛下,云妃刚生产完,还得照顾小公主,恐怕顾不过来,不如让小皇子记在我名下,由我抚养如何?”
弘武帝听后陷入沉思。
若将孩子记在皇后名下,小皇子便能成为嫡出,将来继承皇位也更名正言顺。
于是说道:“这样安排不错,但母子情分不可割裂。\"皇后虽不悦,却也无计可施,只得答应:“陛下说笑了,臣妾怎会阻拦他们相见?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
弘武帝满意地点点头:“皇后深明大义。\"随后示意身边的嬷嬷抱走孩子,云妃见状只能忍气吞声。
寝宫里,云妃得知孩子被皇后带走,悲痛万分。
面对弘武帝时,她哭诉道:“陛下怎能忍心拆散我们母子?”
弘武帝安慰道:“爱妃莫急,孩子只是交给皇后抚养,你可以随时探望。
为了小皇子的未来,这是必要的安排,将来他就是嫡出皇子,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云妃稍感宽慰:“陛下,皇后真会同意吗?她会让我们母子相认吗?”
弘武帝肯定地说:“君王一言九鼎。\"
云妃感激涕零:“多谢陛下隆恩。\"正要下跪行礼,却被弘武帝扶住:“爱妃无需多礼。
我心中愧疚,但为了小皇子,希望你能理解。
待他长大成人,我定会告诉他 ** ,让他知道你为他付出了多少。\"
云妃感动至极,泪流满面:“有陛下的承诺,臣妾此生无憾。\"弘武帝笑着回应:“等小皇子继位,我便退居二线,而你将成为圣母皇太后。\"
弘武帝离去后,。
她暗想,自己从未冒犯皇后,为何对方要如此针对?但她坚信,自己的孩子终究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一旁的嬷嬷说道:“娘娘不必过于担忧,陛下既然表明不会阻止您与小皇子相认,这已经很好了。
待小皇子长大懂事,您对他好,他自然会靠近您,毕竟您是他生母。\"
皇后娘娘收养小皇子对小皇子而言是好事,成为嫡子便在身份上占据极大优势,即便日后再生皇子,也无法与小皇子竞争。
云妃听后叹息:“这些道理我又怎会不懂,只是心中不甘罢了,为何自己亲生的孩子要交给别人抚养!”
嬷嬷安慰道:“娘娘还需忍耐一时,待小皇子长大明白身世,自会亲近您。
陛下也会告知 ** ,到时小皇子怎会不依附您呢?”
云妃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形势如此,我也无能为力。\"嬷嬷劝道:“娘娘不必多虑,眼下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云妃点头,疲惫地闭眼休息。
弘武帝高兴地回到御书房,对戴权说:“务必保证小皇子安全,若有差池,唯你是问!”
戴权躬身答道:“陛下放心,已安排妥当,小皇子身边皆是我方人手,万无一失。\"弘武帝满意地笑了。
坤宁宫内,皇后看着襁褓中的小皇子问身边的嬷嬷:“奶娘都安排好了吗?”
嬷嬷回答:“早已备好,都是清白之人,娘娘尽可放心。\"随即示意门外四位奶娘入内。
“见过皇后娘娘。\"四人行礼后,皇后将小皇子交予嬷嬷:“好好照料。\"嬷嬷接过孩子分给四位奶娘:“务必小心,切勿出错。\"奶娘们齐声道:“谨遵吩咐。\"
嬷嬷转身对皇后道:“娘娘,陛下同意云妃母子相认,这对您并非好事。
若日后云妃母子相认,您的努力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皇后听后微笑道:“陛下既然如此说,想必是对为皇子诞育者云妃有所歉意。
未来的事难以预料,但只要我们真心对待这孩子,便无需惧怕云妃。
人心本就柔软,况且谁能确定将来会如何呢?”
嬷嬷附和道:“皇后娘娘英明,即便日后相认,也得等到小皇子五六岁时,到时母子间早已建立深厚感情。\"皇后听罢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神京城很快得知皇后怀孕的消息,朝廷也随之稳定下来。
西暖阁内,张廷玉说道:“如今大局已定,朝局渐趋平稳。\"陈廷敬点头道:“正是,满朝文武皆有了依靠,再无担心变故的忧虑。\"林如海也笑言:“我大乾的新法成效显着,受到百姓认可。
今年又是丰收之年,照此发展,国家强盛指日可待。\"
御书房里,张廷玉等几位阁臣向弘武帝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弘武帝笑容满面道:“爱卿们免礼。\"众人起身后,张廷玉等人祝贺道:“恭喜陛下,江山后继有人。\"
弘武帝听闻哈哈大笑:“朕一夜未眠,皆因欢喜。
上苍有眼,助我渡过难关。\"张廷玉说道:“陛下为万民谋福,堪称千古明君,上天亦不会亏待您,这才赐下皇子。\"弘武帝感叹道:“朕虽行走不便,又经历丧子之痛,但推行新政的决心从未改变。\"众人随即跪拜道:“陛下圣明!”
弘武帝摆手示意起身:“爱卿们请起,朕还需你们辅佐, ** 国事。\"众人叩谢道:“臣等愿效死力!”
待众人站起,弘武帝问:“新法初见成效,是否应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