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深知,仅靠团队内部的坚定决心还不足以冲破当前的困局,必须尽快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完善产业链布局,才能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于是,他与团队迅速制定了新的策略,一方面加大对国内尚未受影响企业的合作洽谈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那些不受西方势力左右的合作伙伴。
张博士再次肩负起重要使命,带领一支商务拓展团队在国内四处奔波。他们深入调研国内的产业环境,筛选出一批有潜力且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在一家位于中部地区的精密机械制造企业里,张博士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进展以及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
“我们目前在光刻胶材料和芯片设计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现在急需像贵公司这样的企业加入,为我们提供高精度的制造设备。这不仅是一个商业合作机会,更是一次共同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民族科技产业发展的契机。”张博士诚恳地对企业负责人说道。
这家企业负责人被张博士的话所打动,同时也看到了项目背后巨大的发展潜力。“张博士,我们愿意加入。我们企业一直致力于高端制造技术的研发,也渴望有机会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项目中来。”
经过一系列的协商与洽谈,双方顺利达成合作协议。这家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将为项目提供关键的制造设备,并与叶凡团队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提升设备与材料、芯片的适配性。
与此同时,叶凡亲自带领另一个团队开拓国际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这些国家的科技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对先进技术和项目有着强烈的需求,且相对较少受到西方国家的直接干预。在一次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上,叶凡结识了来自东南亚某国的一位科技企业高管。
“我们的项目旨在突破光刻机和芯片技术瓶颈,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相信,通过合作,不仅能为贵国的科技产业带来提升,也能实现互利共赢。”叶凡向对方介绍道。
这位高管对叶凡的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叶先生,您的项目非常有吸引力。我们国家一直希望在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与您合作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经过深入沟通和实地考察,双方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东南亚企业将为项目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和市场渠道,叶凡团队则向其输出部分技术,帮助他们提升本土科技产业水平。
在努力拓展合作的同时,团队并没有放松技术研发。科研人员们继续对光刻胶材料和芯片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日夜忙碌,不断进行试验和检测。
“这次的测试结果表明,光刻胶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又有了新的提升,这对于芯片的稳定性将有极大的帮助。”一位科研人员兴奋地说道。
“很好,我们继续保持这种研发节奏,确保我们的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李博士鼓励道。
然而,西方国家察觉到了叶凡团队的动作,他们不甘心失败,又开始策划新的阴谋。他们利用自身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试图破坏叶凡项目的资金链。一些原本对项目进行投资的金融机构,受到西方势力的暗示和压力,开始对项目的前景产生疑虑。
“叶先生,我们收到了一些消息,对项目的风险评估有所改变。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对您项目的投资。”一家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打电话给叶凡说道。
叶凡明白这是西方国家在背后搞鬼,但他依然保持冷静:“您所担心的风险其实是外部势力人为制造的。我们的项目技术成熟,前景广阔,已经取得了多项关键突破。希望您能基于项目本身的价值来做出判断。”
在这内外交困的关键时刻,叶凡不仅要应对西方国家在产业链和金融方面的双重打压,还要确保技术研发和合作拓展的顺利进行。他和团队能否成功化解金融危机,巩固新建立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突破封锁的目标?这场科技与资本交织的战斗,正进入白热化阶段,未来充满了紧张与悬念。